校门口的作文

时间:2024-08-31 10:09:38 家居 我要投稿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门口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门口的作文3篇【合集】

校门口的作文 篇1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千真万确。

  我们学校门口的警察叔叔,不管春夏秋冬,每天的上学、放学时都早早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发现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个初冬的早晨,太阳公公似乎也不愿意早起,懒洋洋地躲在云层中。当我从温暖的车上下来,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不仅让我打个冷颤,我穿着棉衣、围着围巾、带着手套,还觉得浑身冰冷。我匆匆忙忙地赶向学校跑去,门口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像发生了严重的堵车,但是,人与车井然有序地行进,学生汇到安全通道,车辆缓缓驶向宽阔的马路。这是怎么回事?噢,原来警察叔叔早已来到校门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车辆,关注着身边的学生,他威严的`警服、挺拔的身姿为我们营造出平安校园与和谐交通。

  中午放学的铃声响了,我饥肠辘辘,奔出教室,咦,路上积满了雨水,初冬的雨不知不觉已下了好久,雨水打在脸上,阵阵寒流袭来,让我不由得缩紧了肩膀。同学们都纷纷去寻找家长的身影,眼前是一片伞的世界,家长们在焦急地等待着孩子;路边是一片车的世界,宽阔的马路显得拥挤起来。我想,警察叔叔也该在车中避雨了吧。当我抬头望去,那身熟悉的警察制服映入我的眼帘,制服的颜色好像更深了,应该是被雨淋的吧!他高大的身躯屹立在雨中,刚毅的脸颊上流着雨珠。他好像不知道下雨了,沉着地指挥着,车流慢慢汇入汶河大道。我在班车上还瑟瑟发抖,我真想为警察叔叔撑把雨伞,他好像不怕雨、不怕冷似的。人渐渐地少了,车也渐渐地稀了,警察叔叔还坚持在岗位。我们的班车走了,我担心,警察叔叔不会感冒吧?下午他还能来吗?

  下午,雨仍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我乘班车来到学校,焦急地搜索着,那熟悉的、威严的警服又闯入我的眼帘,这道风景线会伴着我们一路成长。

校门口的作文 篇2

  生活中,我最喜欢那校门口那丰富多彩的镜头。

  清晨,校门还没开,门口就已经人山人海。大人小孩都涌了过来,挤得水泄不通,校门口的交通陷入瘫痪。

  眼睁睁的瞅着校门开了,小学生们争抢着跨入校门,家长们的脚步不能越界,声音却直达操场。有的家长喊着:“记得多喝水,上课专心听讲。”有的家长在对拿着早餐的孩子说:“快点吃,别磨磨蹭蹭的……。”还有的一年级学生家长互相指点小孩子的后背“啊,你看,那个是我娃,已经进去了。”“哦,那个是我娃,已经走到大楼前了。”所有家长都等孩子的背影晃进教学楼后,才肯放心离开。

  下午,美好的校园生活结束了,忽然下起了雨。各班队伍仍然整齐的.走出了校门,这些小学生都把袋子,衣服放在头上,不让雨淋到自己。可是,门口的家长都七嘴八舌地说着:“下雨了,这下遭了,娃不会半天不出来吧?”“我家孩子没带伞,不会淋感冒了吧。”……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先出来了,老师还没让解散,一个奶奶直接跑过去,一把抱住孙子,拉出了队伍,赶紧给他打上伞,然后急切地问:“没事吧,没淋着吧?”还有家长不停地叫着娃的名字,让娃钻到伞里……

  校园门口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呀!

校门口的作文 篇3

  小学校门口的车可多啦!不是校车,也不是公交车,而是私家车。

  随着现在的经济发展,差不多每家每户都可以买上一辆普普通通的小轿车,甚至有的人家还能拥有三辆以上的.小轿车。

  在过去,孩子们上学都是靠走路的,现在,私家车可以缩短我们上学的时间。

  可是这么多车子停在哪儿?同在一条柳州路上怎么走对于这个严重的问题,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家长也烦透了。朱棣文小学也实施了不少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多增几个交通疏导人员;在校内招收“志愿者”(学生的家长)来帮助学校一起疏导一些停在校门口的车,维持校门口正常的交通秩序。

  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要在100米以外步行走进学校,这样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堵车现象······

  汽车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办事效率,拉近了人们的距离。看今朝,汽车对我们的家园进行了“破坏大行动”把空气污染了

  把资源浪费了,把“勤劳”的人变成了“懒人”。

  希望人们在享受汽车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要遵守交通规则,让柳州路越来越通畅!

【校门口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8-02

(经典)校门口的作文08-04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8-07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8-05

校门口的作文(经典)07-25

校门口的作文(经典)07-26

[精选]校门口的作文07-28

校门口的作文[精选]07-28

【经典】校门口的作文07-29

校门口的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