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总结

时间:2024-09-03 09:41:39 美容 我要投稿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础护理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基础护理总结(精品)

基础护理总结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r我国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13亿人吃饭的问题永远是我国的首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保护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任务更加艰巨。20xx年以来发生的世界范围的粮荒,使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了国人面前。而要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就必须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我国国民经济的首位。因此,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严格地保护耕地,科学、高效、集约使用土地,已成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

  1 我国耕地保护状况及面临困难

  近几年,我国耕地保护取得些许成果。首先,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增。一是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二是耕地保有量增加。其次,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有所加强。一是完成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二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法律制度。及时掌握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动态情况,确保了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三是开展了耕地保护情况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加以整改,增强了本地区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责任。

  然而,耕地保护中依然还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少、项目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减少、滥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等困难和问题。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毋庸置疑。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趋增大,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严格划定、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成为当前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2 如何强化耕地保护

  2.1 强化耕地保护的行政主体责任

  各有关街道办事处应将耕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各项制度,依法行政,依法查处耕地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耕地保护资金投入,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基本稳定,确保按年度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2.2 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耕地保护的`直接责任

  依法享有耕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依法取得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是耕地保护的直接责任主体,负有耕地保护的直接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监督承包农户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制止撂荒、闲置、转变用途及其他破坏耕地的行为。承包农户应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维持农业用途,对耕地撂荒、闲置或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应予以抵制、制止或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有关部门举报。

  2.3 实行耕地保护动态巡查、统计核查、公告、听证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建立巡查台,做到经常性的巡查与重点巡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掌握本市耕地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情况。强化监管,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耕地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本市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方案,由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听证,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2.4 认真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维护耕地的认识

  应用多种方式普遍宣传土地治理相关法律和我国的国情、国策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基础农田的有关规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政策宣传,让基础农田维护政策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加强人民群众维护基础农田的自觉性、主动性。重点做好6.25土地日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干部群众的法律认识和维护耕地的观念。

  2.5 严格建设用地治理,统筹规划各类用地

  严格建设用地治理,坚持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准则和前期论证工作,坚持以规划、方案对建设用地总量节制准则以及农地转用的审查报批准则,使占用耕地一直处于紧密的监控之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乡村建设要本着维护耕地的准则,尽量占用荒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耕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基础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在制订和施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维护耕地为重点,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与社会经济可继续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各项规划在用土地安排上都必需与土地应用总体规划相联接。

  2.6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在组织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统筹安排各行业、各区域用地,尤其要明确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和布局,落实到图斑地块。各类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规划,必须符合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

  2.7 加强耕地保护的基础工作

  耕地保护的基础工作是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的重要条件。要加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保障耕地保护工作经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着重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等工作。摸清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情况,建立完善基本农田档案、保护责任书、永久性标志牌和数据库。

  3 耕地保护的意义

  保护耕地的意义是由耕地的重要性所决定的。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其次,耕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我国是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少,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基础护理总结2

  质量管理工具是为实现质量目标借以使用的标准、制度、规范、方法等手段[1]。护理质量在医院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2-3]。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和持续改进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一直是护理管理者重视的课题[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单靠经验管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必须注重科学管理,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本院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其中基础护理质控中常用的有检查表、排列图、鱼骨图、直方图等,能更直观地列举各科室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每次检查数据进行排列,从诸多问题中找出全院各护理单元主要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分析讨论,整理改进措施[5],使整改更明确、更具目的性。而通过对本次检查结果与以往检查数据比较,可看出护理问题整改的有效率。本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12月,护理部质控组――检查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小组对全院8个护理单元的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进行质控检查。小组成员固定,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由1名组长、3名成员组成。

  1.2 方法

  1.2.1 制定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检查项目和评分标准 医院护理部对全院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理质控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培训;护理部根据卫生部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0年版9号《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文件,按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于2012年重新制定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认真讨论,于2012年10月开始把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到护理质控中。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考核标准包括10个项目,考核内容30条,共计100分,包括床单位;头发胡须;口腔;皮肤会阴;指(趾)甲;各种导管;巡回工作;补液观察;基础护理记录;卧位。≥90分合格。

  1.2.2 检查方法 在全院8个护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0名病情危重患者,患者的基础护理不依赖家属。检查小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估,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连续3个月,每月检查一次,查房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将检查整改后结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随机询问8个护理单元40名护理人员在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前后对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

  1.2.3 反馈总结 护理部质控组人员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并口头反馈给病区护士长,要求各护理单元将检查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措施,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全院各病区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

  1.2.3.1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调查表 调查表又叫检查表法,是利用统计表来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问题原因的一种方法,见表1。

  1.2.3.2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排列图 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基础护理不合格因素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改进关键项目的图表。依据各护理单元上报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8个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中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见图1。

  通过排列图显示,本院基础护理缺陷是由翻身卡签字不及时、晚间护理未做、床单元不洁这三项主要原因引起,而翻身卡签字不及时是主要问题的关键所在,需首先得到解决。

  1.2.3.3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鱼骨图 鱼骨图是一种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又称因果图。鱼骨图可以将影响质量的诸多原因一一找出,形成因果对应关系,使人一目了然,对于确定正确的对策方案有帮助。分析影响翻身卡签字不及时的各种其他原因,见图2。

  根据鱼骨图显示2012年10-12月三个月全院影响各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中翻身卡签字不及时等原因,护理部要求各科室对翻身卡签字不及时进行整改,为期一周。

  1.2.3.4 选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柱状图 将2012年第四季度与2012年第三季度患者对基础护理满意度、护士对护理质控的重视程度、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的结果环比进行比较,可看出基础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在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统计分析第三季度结果:全院8个护理单元基础护理不合格项平均每月133项,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44%,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重视程度32%,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22%。在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第四季度,基础护理不合格项平均每月83项,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74%、基础护理有效整改率46%及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重视程度66%,见图3。

  2 结果

  自2012年10月本院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统计分析后,本院基础护理质量指标的合格率均有显著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三个月连续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数据,不合格项由之前每月平均133项减少到83项,有效整改率达46%,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工具重视程度由之前32%提高到66%。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由之前44%提高到74%。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等都有了积极评价。

  3 讨论

  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前,对本院近1年来基础护理质控情况汇总,得出基础护理总不合格项1600项,每月平均不合格项133项,整改率平均每月22%,以往的护理质控反馈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口头反馈,没有统计分析,对质控结果难以表述清楚,也很难让每位护士了解科室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每次对存在问题的.有效整改率很低,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整改。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通过过程控制和关键过程的监控,让每一处问题明了。检查表的使用可看出各病区每月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存在的情况;绘制柏拉图,可把当时查到的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对比,能看出存在问题的发展趋势;选择鱼骨图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集思广益,切身感受,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整改更具主动性,整改效率也更加提高;用柱状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可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使护理质量明细化达到了用数据说话的目的[6],利于管理者对质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优化了管理质量信息传递和质量记录可追溯性,确保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具有可查性,以便追溯其发生原因。并且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了每位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其中的护士可以随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观察,从中分析需改进的部分,并可反省自己的不足,主动思考[7]。因此,护士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人员,也是护理质量的直接控制者[8]。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中,持续有效地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基础护理总结3

  骨科病人的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从2005年2月~2006年3月,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的96.8%上升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1.1基础护理工作是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有计划、系统的组织护士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全体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高度认识,能够自觉认真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1.2护士应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心去呵护每一个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适为中心,把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关心病人、体贴病人、帮助病人,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3营造积极的人文关怀氛围。新的护理理念倡导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在这种氛围中,使护士积极愉快的工作,处处为病人着想,病人需求无小事,主动愿意为病人服务。

  2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2.1充分理解和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目的是让每一名护士都能认识到骨科病人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危重、长期卧床、重大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例如坠极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安排有资历的教师结合临床病人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课、教学查房,促进当班护士认真观察病情,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2.2不断成功经验,纠正护理缺欠。每天早查房护士长都要对新入院病人、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全面床头交接,询问病人护士工作情况,通过早查房,进一步提高各班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找出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思考以往发生过的一些护理缺欠,吸取教训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可以调和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发放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反馈表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体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加强重危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对危重、新开展手术病人,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严密的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基础护理总结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83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8.01±0.12)岁。疾病包括颅脑损伤59例、高血压脑出血7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颅内肿瘤11例、大面积脑梗塞4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出院后比较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1.2方法

  1.2.1强化优质服务理念

  护士是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应在抓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内涵。通过召开科室专题会议,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而且为护士提供了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

  1.2.2保持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住院环境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病房的卫生质控工作,争取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把病房环境纳入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来,完善住院环境,在晨晚间,必须要强化消毒隔离卫生工作,开窗通风,减少噪音,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

  1.2.3建立层级管理制度

  采用了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即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进行三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在上、下午下班前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士长则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采取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1.2.4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实施全面培训

  制订了表格式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培训单包括了基础护理培训的各个方面。阶段:分为新护士(3个月内)、一年内、三年内、三年以上4个阶段;内容:包括所有基础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有各项操作接受培训时间,有各项操作通过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口述或笔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有了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使实施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目的更加明确,对哪些内容已经接受培训,哪些内容已通过考核,哪些内容虽已培训但迟迟未通过考核,了如指掌。从而指导护士找出薄弱环节,予以强化,直至完全掌握。

  1.2.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护士管理的患者数量、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定期不定期地对患者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科室根据具体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涉及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建议及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比对效果

  150例患者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84.45%、95.27%,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0.00%、98.00%。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型成果,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神经外科作为主治各种外伤所致的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独立外科学分支,疾病分类多,患者在治疗前后极其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严重影响了治疗与转归,故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3.2优质基础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了他们的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护患关系得到了良性发展。

  3.3优质基础护理树立了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提升了护士自我价值感

  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不安心本职工作。另外,基础护理工作付出时间多、劳动强度大,但经济效益低,使护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对职业态度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改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塑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使她们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将服务理念逐渐渗透到行为中,也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贴心的服务,用行动改变了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误解,从而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基础护理总结5

  在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中,《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以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现阶段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模式与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引起教育同仁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校对《护理学基础》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先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生5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46人,年龄18-22岁。教材选用李小寒、尚少梅主编的《护理学基础》[1],根据教学大纲、护理技能实验指导等开展教学活动。

  (二)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必须结合学科及课程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修养,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培养出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护理人才。结合《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现状,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教师长期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未能根据学科及课程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探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同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由“标准型”向“创新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与条件。

  2.设计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合理应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信息教学与反馈。根据《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们在重视教学大纲与护理技能实验指导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师生共同参与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重点研究。综合多位教师的观点与建议,我们决定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其关键点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这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条件之一。

  3.改革教学方法。对《护理学基础》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场所与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1)理论教学。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我讲授教学法等。[2]例如,在《病人的入院和出院护理》章节教学前,教学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通过图书馆、网上资料库等途径搜集和整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独立制作课件。在课堂上随机选取2~3名学生讲解,每位讲解5分钟左右,由其他学生提问与讲评,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与评价,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共同参与,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2)实验教学。在《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助导式教学法,其基本教学程序为自助、互助、指导。其中自助为学生以《护理学基础》为蓝本,深入了解实验内容与所需物品,采取自备、自做与自管的形式;互助是在自助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与互助,提出自己对于实验课程的见解,学生间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实验操作能力;指导是指在学生自助与互助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操作给予肯定,并且指出错误的操作,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要领。例如,在讲解静脉输液穿刺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大气压、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以及药物的滴入途径,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在实验教学前,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和准备实验物品,并且设计穿刺失败的现象,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及护士,演绎不同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影响,引导学生在正确掌握操作技巧的同时,学会因人施护,并且逐步形成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完善考核制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考核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同等重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综合评价理论与实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于课程的.满意程度,确保考核制度的全面性、公正性与真实性。

  (三)评价方法

  1.师生参与教学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评价表,由教师、学生分别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并且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2.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等项目,其中学习积极性根据藏渝黎、娄凤兰等[3]提出的标准进行评价,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评价问卷设计参考了相关文献,并且由我校资深教授参与指导与修改。

  3.课程满意度评价。课程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满意度评价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内容、方法、效果,以及学习、考核方式等项目。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应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二、结果

  1.实施《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分明显优于教学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总体满意率为91.36%,见表2。

  三、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不断转变,以及护理学科教育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的教学环境,必须逐步向师生互动的方向转变,这也是促进《护理学基础》课程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提高操作技能,逐步向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素质、职业胜任力的方向转变。

  经过护理学科教育界的不断研究与探索,涌现出以问题为基础、案例、情景模拟、多媒体、角色扮演、双语等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性与局限性,在具体应用时必须进行综合的评价。在本次研究中,结合《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我们对教学模式、方法与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学生对于总体教学效果的反映较好,普遍认为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实施《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分明显优于教学前。同时,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养成了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虽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设计者与具体执行者,其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制约,多数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和掌握全部知识的能力,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更要关注《护理学基础》及相关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调整,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把握教学环节的重点与难点,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作为最终目标,以灵活、生动、多样的形式施教。 

【基础护理总结】相关文章:

基础护理总结07-05

护士护理:如何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水平经验材料03-24

基础护理学教学计划02-02

学习基础护理技术心得体会08-08

基础护理学心得体会范文02-20

护理质量总结(经典)06-01

【精选】护理质量总结06-01

儿科护理总结06-26

护理实习总结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