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找回重心

时间:2023-09-06 20:09:47 心理 我要投稿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找回重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但同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其实践性与实效性。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找回重心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找回重心1

  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常因适应障碍而引发问题,同时家长们在面对“空巢期”时也往往会适应不良,他们的状态亟需关注。

  大学生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知名培训机构华夏教育中心在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大学生健康的公益活动,“健心快车”公益讲座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开讲,向大学生们宣传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29年高考季,华夏更是发起了关爱大学生健康的系列活动。

  大学生缘何失去快乐?

  一项针对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2%的大学生存在健康问题,尤其是大一、大四学生的'问题最为明显,而引发大学生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情感困惑及就业压力等。据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问题各有不同,如大一新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

  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问题要更多一些。

image.png  

  研究人员称,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阶段,心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在压力和挫折下容易陷入危机。近年来,存在疾病的大学生每年都有不同比例的增长,大学生的退学率、率居高不下,应充分引起高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注意。

  新生入校后,关于“大学生断乳期”的讨论总会在一段时间内占领公众的视野。其实,这段时间也是新生家长应对“空巢”,重新找回生活重心的重要阶段。

  一位去年亲历“空巢”的爸爸表示:“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女儿没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天天盼着她能上大学,现在走了心里又空落落的。她不在家,我和她妈妈没心情上班,不想做饭也不按时吃饭,生活没了规律。”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也并非仅局限于大一新生的家长。据了解,很多子女毕业并在外地工作的家长,仍然会深陷“空巢焦虑”难以自拔。

  专家表示,中国的家长总认为子女需要自己的指导和保护,孩子渐渐长大,家长的却没有成长,为已经成年的子女忙前忙后,证明自己还被孩子所需要。专家特别为有“空巢焦虑”的家长开了如下处方:重新认识、评价孩子,学会求助,积极规划、充实自己的新生活。

  6月1日,国内学职业教育领航机构华夏教育中心启动了“关爱大学生健康”主题活动,全国机构联动设立高考爱心助考站,并为家长开办公益讲座等。

  对于大学生健康问题,专业机构认为,社会支持系统是保证大学生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华夏倡议、鼓励大学生的家长、师友学习知识,一方面可以充实自我,做好调适,重新规划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大学生坚强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远离抑郁、焦虑、自闭等负面情绪,保持快乐阳光的内心世界。为此,华夏特别设立大学生亲友老师专属优惠政策――凭本年高考准考证报名学习可享受系列优惠。

  华夏教育中心教育总监赵雁平表示,每个大学生都是家庭多年养育和培育的希望,也是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此次“关爱大学生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华夏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构建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以实际行动关爱大学生健康。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找回重心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image.png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

  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

  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

  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

  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找回重心】相关文章:

中年夫妻如何找回激情09-08

如何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09-23

如何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01-13

如何找回自己失去信心09-14

弄丢孩子的安全感 如何找回来09-25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08-08

如何判断幼儿的心理健康03-15

如何护理宝宝的心理健康02-18

夏季如何保持心理健康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