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活动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活动作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2.学会细腻地描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活动作文课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两句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文学殿堂里面,其实像法国大文豪雨果这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运用他手中的笔精彩描绘出各色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例子真的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来试试:打开心窗,用心灵说话。通过这堂课的探讨,争取让我们笔下的心理描写绘声绘色。
(二)察言观色猜心理
第一轮:说说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你在想些什么?(认真体会)
第二轮:猜猜老师走进教室前的那一刻的心理活动,并说说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要求联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心理描述(仔细观察)。
思考:如何将心理活动写得生动形象呢?
总结:往往我们的表情、言行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我们平时说的察言观色,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了解他的内心活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别人的内心,也不能让别人很好地了解自己,所以会产生很多误会,怎样才能做到明明白白我的心呢?
(三)明明白白我的心(出示病文,分析原因)
原文: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思考:这种心理体验很多同学都有,看了这段话你是不是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和伤心?如果不能,那是为什么?
提示:这段作文,写的是某学生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总结:这段文字心理描写过于粗略抽象,没能细致地描写出真切的内心感受,所以没能对读者产生影响。要能使作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刻画。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心理描写呢?心理描写有哪些方法呢?
(四)他山之石可攻玉——范文引领
通过范文总结心理描写的几种常见方法。
认真读修改后的文段,说说比起原文来好在哪里?
范文一:
我坐在位置上不停地念道:"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要游戏机了,考试前一天还趁着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都怪自己平时不好好学语文,懒得看书。老师啊,发发慈悲吧,手下留情,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语文了。
教师提示: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在内心独白前可加"想","心里说"等词语。
例子:"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皇帝的新装》
范文二: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能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教师提示: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案《人物心理活动作文课教学设计》。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范文三:
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卷子静静地反躺在我的课桌上,我慢慢地用有点颤抖的手指去掀它,一个鲜红的"4"字印入我的眼帘,我的手指一抖,卷子又躺在了课桌上。我一咬牙,反手伸到卷子低下用力一翻,卷子"啪"一下朝天躺了,随即鲜红的"48"刺进了我的眼里,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教师提示: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
心理活动作文 篇2
上午第二节课丁老师告诉我们管理班要查我们背古诗的'情况了,背不下来不能走。我一慌,哎呀,我没背熟!谁知道昨天还吭吭吃吃背下来的古诗今天还记得住记不住。这可怎么办呀?下课后,我忙打开书疯狂的背,可是脑袋就像生了锈,怎么也记不住。看着同学们在外面玩得正欢,我心想:反正也是背不下来了,还不如高兴一会儿,放松放松嘛。我抬起头来,看见旁边几个同学也在背,不行!我非得背下来不可。哎呀,这首诗怎么这么别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心理活动作文 篇3
~在今天考前,我做个考前准备,我准备的很好,所以考试时,我都是自信满满的。
在老师发试卷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看题目,我想这么简单看什么呀?于是,我就在稿纸上画画,这时天使和恶使都同时出来了,天使先说“快点看题!”“看什么呀!主人对这些题可是很了解的!”“不,有可能有主人没看到的词或句子什么在这里出现了!”“不可能”恶使和天使很快就吵起来了,可我不知道听谁的,但在恶天使的诱惑下,我还是不听天使的',听恶使得在一边画画。
当开始时,我就想:“要是听了天使的多好,好多我都不会呀!真后悔当时那么自满,还真被天使猜中了,还真有我没看的。恶使竟开口说:“没事,你不就这扣了4分嘛,你到底还是96分,你有可能就这几题不会,说不定后面的都会”!“你还说,要不是你的诱惑,主人不会上你的当,不过我知道主人会改的。”天使说。但又一次遇到我不会的,这时天使忙说:“不会就马上跳过!”“想想有可能会”恶使恶狠狠的说。这时天使马上提醒我“你想为了这一题然后一张卷子就没写完啊!你忘了你以前就为了想一个题目到后面收卷了,然后你后悔了,啊,没写完,就那一小题就让你不及格,你想啊!”这次我听从了天使!
但是当老师说离收卷子只有20分钟时,我想写完的都写完了,那我可以开始画画了,反正我已经写完了!“不行,你要看看有没有忽略的题,别到时又扣分呀,主人!”天使说。
“不用,你这家伙别老把主人画画的时间给浪费了,这主人都写完了还看什么,剩下的时间可是可以让主人画一会儿画,玩一会儿小游戏什么的,在纸上!”但最后,我却还是没听天使的。
当老师收去试卷时,我发现我有一题没写。这次考试我知道了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我下次一定要考前看题,写完看看有没有没写的!
心理活动作文 篇4
在20xx年的12月上旬,我对七年级(3)班进行了心理描写的作文指导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作文训练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进行此次作文训练的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说到运用语言文字作文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那如何写好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呢?
首先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现在的学生社会经历少,不善于观察总结,作文时总是无材料可写。因此,这次训练,我便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师创设了一个特定环境让他们体验:教师表情严肃地让一位表现不错的学生站上讲台,数十秒之后让他回座位。从而引起大家的猜想,也使得学生都心有所想,让学生有事可写。
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课堂,设置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其次,课堂作文教学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谴词造句等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作文指导就没有了侧重训练点,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希望学生能片段的训练,在多次整合,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
这次我只从“心理描写”一个方面对学生有所侧重的进行训练,确实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表现情感中,我选取了细节描写的其中一方面--心理描写,进行训练。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心理描写几种方法。事实证明,这节课下来,学生有内容可写,很好地训练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表达能力。课后,有许多学生表示对这样的指导印象深刻,说这样写作文简单多了,也十分有趣。
再次,反复练习同一篇文章,使学生过的通过反复的推敲完善自己的作文,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引用的大量例子都来自于学生非常喜欢的作品-《心声》,让学生找到依据。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把第一次的佳作给大家欣赏,其中诸美花同学的作文虽中规中矩,却胜在能够学以致用,为中下层的同学起到典范的作用;另外,诸俊乐本身是情景创设的主角,他本人心理描写的呈现,并加以教师精确适当的进行分析讲解,能更好地让其他学生学习揣摩人物的心理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那节课我也想到了很多,继而实现学生的再次修改了自己作文的欲望。面对此番喜人的局面我及时对学生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并明确要求学生的作文中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闪光之处 。
总的来说,这次训练教学环节是较有条理的,作文课堂时间(两节)把握得较好。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最满意的就是在训练前的情景创设:在导入时,我迅速而有效地创设了一个十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顺利地训练了其中一个心理描写的方法;并使学生通过这个情景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课后我想,要使课堂引导更具艺术性,语言引导上还得下功夫,不过这次还是相对满意自己的表现了。
通过这次的作文指导,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通过练习丶掌握心理描写方法提高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看到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上的巨大潜力,从而也重燃了我对作文教学的信心。当然,在指导过程中还有几个别的同学对心理描写的各个角度混淆,对“梦幻描写”想象得不够合理。希望在以后的作文中能慢慢地指导,使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希望与我一起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作文的新生之路。
心理活动作文 篇5
早晨,一束柔和的光照在我的身上,耳边传来奶奶熟悉的脚步声。她慢慢地来到我的床前,慈爱的对我说:乖孙子,该起床了,不然上学要迟到了。听到奶奶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我马上起了床。这时,我又发现床上像往常一样放着一套衣服。每天早上,奶奶都要习惯性为我备好衣服。
我揉了揉朦胧的双眼伸个懒腰迅速穿好衣服。奶奶见了,嘴角马上盛满笑容,眼角也盛开了两朵开心的菊花。她对我说:乖孙,我已经把牙膏挤好了,水也盛好了,快去刷牙吧。奶奶对我的'爱永远是三月的阳光。我沐浴在这爱的阳光快乐地过着每一天。有这么慈爱的奶奶,我是幸福的! 放学了,我捏着一张七十五分的卷子,心情沮丧极了。一回到家,我一下子就躲进房间里,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但我的异常逃不出爸爸关切的眼神。他马上来我的房门前敲了敲门。我有气无力把卷子攥在背后再去开门。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子,连忙问我:儿子你怎么呐?发生了什么事?整个人怎么这么没精神!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事!这时,爸爸往后一看,发现了我的考卷,他笑着拉着我的手说;考卷拿过来我看一下,好吗?没办法。我只好递给爸爸看。他认真地把卷子看了一遍,握住我的手:这次确实考不好。但
孩子你不要泄气,学习上没有常胜将军。你要冷静地想想为什么会考这个分数,是撑握不好,还是马虎大意出现了太多的失误。只要把原因找出来了,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拿个满意的分数的!听了爸爸的话,我的心马上豁然开朗了。爸爸对我的关爱如一股强大的暖流,总能在我无助的时候把我心中的冰山融化掉;爸爸对我的理解是一束柔和的光总能在我迷茫时给我引出一条路。有这样的爸爸,我能不幸福吗!
晚上,我和母亲去散步。走着走着,突然起了风,我刚感觉有些冷,母亲就迅速地把她的外套脱下给我穿上。我顿时浑身暖和起来了。在月光下,我看见母亲舒心地笑了。母亲的爱如流水般的月光总细心地呵护着我。有这么体贴入微的母亲,我怎么能不幸福呢!
甘愿付出,还倍感幸福,这是就是人间最温暖的亲情。我享受着这份伟大的亲情一天天地长大,我的快乐健康温暖着每颗关爱我的心。我真的是幸福的呀!
心理活动作文 篇6
妈妈总说我是冷血动物,天生不会哭。每当我受委屈时总是强忍着不哭;每当爸爸妈妈被电视情节感动时,我总觉得幼稚;每当我磕伤碰痛时,我总是一笑了之……总之我觉得:哭是软弱的表现,然而今天我却哭了一常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我去小姨家,看到外婆正在整理东西,我问外婆:“您干嘛?”外婆说:“我明天就要回家了 。”我大叫了一声:“啊!”妈妈惊奇地看了我一眼叫我洗澡了。我根本不想去,只在那暗暗伤心,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舍。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起初不知道我为什么哭,后来才知道因为外婆要走了,便说:“有什么好哭的,外婆过几天会再来的.。”然而我却哭得更凶了。
外婆回家我为什么要哭呢?那要从我小时候说起。我那时才七八个月大,妈妈要上班了,就把我交给外婆管。外婆对我非常好,听妈妈说,有一次我生病了,外婆睡觉都不敢睡,连夜把我送医院去,担心得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直到我病好了才放下心来……长大后虽然没住外婆家,但总能感受到外婆对我的爱,更希望外婆来我家玩。可外婆总是很忙,好不容易来了,可没住几天又要走了。我是多么舍不得,所以听到外婆要回家就忍不住哭了。
我多么希望外婆永远住我家天天照顾我,那样我就能天天得到外婆的爱了。
心理活动作文 篇7
乙:前些时候,我们讨论了“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老师们都很感兴趣。学生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到的材料,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等,这很重要。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丰富,不经过主体的选择、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这就涉及到作文的构思问题了。袁老师,今天我们就从构思这一方面,来探索一下儿童作文的心理奥秘,好吗?
(一)作文构思一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甲:好!儿童对作文的构思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拥有作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概括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根据它选择所应写出的内容,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以确定先后次序,段落层次。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这就是所谓作文的构思过程。
乙:这就是说,作文的构思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结构;三是选择词句表达。这几部分都很重要,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为了讨论得具体些、深人些,袁老师,我们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样从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儿童确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规律。
甲:好啊!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作文和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文章的这种属性,决定了作者在动笔前必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信息想要传递给读者。
乙:关于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他还指出,即使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之类,也是想将现在自己了解的信息传递给日后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没有信息要传递,就写不出文章来。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这种想要传递某种信息的愿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产生的根源。在写议论文和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思想感情,因此,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达的观点或感情。在写说明文和另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某种客观事物的情况,于是写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过程
乙:从儿童作文实践来说,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袁老师,您是不是举例给大家谈谈。
甲:可以。心理学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深入思维的复杂过程,是作者对于感知获得的生活细节、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组的过程。
让我们先看看一位高年级小学生介绍自己作文构思时的体会。
教学片断一
甲:从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感知、体验、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采集了各种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问题或事例,引起他们的兴趣,深深触动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动,得到启发,引起联想,产生了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这时,中心思想就进人了孕育状态。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有所感尚不够清晰,有所思还比较粗浅。
乙:看来,介绍构思体会的那位同学,在参观时,参观后,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状态都处于中心思想的孕育阶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阶段是——萌生。
作者通过艰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发生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由于概括,作者从客观事物的现象中“发现”内涵的意义,“悟”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东西。这些在作者大脑中渐渐明确、突出、凝聚起来,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朦胧变为明朗,涣散趋向集中,粗浅发展为深刻,一种明确的中心思想逐渐形成。刚才谈体会的那位小作者,在动笔作文前的那番对于确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则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阶段的`具体表现。
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根据同样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儿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陈小平老师安排了这么一次作文训练——
教学片断二
乙:陈老师总结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于孩子们的认识、情感有差异,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样了。
甲: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到,由于同一个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种意义,儿童不断挖掘文章材料的内涵意义,最后在自己大脑中常常也会萌生出好几个中心思想。这就必须通过比较、选择、最后确定一个意思为中心思想。这时才能说这个儿童真正确立了中心思想。
乙:这就是说,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孕育、萌生。有些儿童,有时会经历三个阶段——孕育、萌生和比较选择。
甲:是这样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条件
甲:从对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的考察,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生活实践;第二,思想认识;第三,思维概括性。
从生活实践来说,在实践中通过感知、阅读、体验,搜集材料,经大脑贮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础。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作文材料中概括出来的。作文材料的贮存越丰富,通过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于生活实践,这第一个条件——生活实践,确实十分重要。
甲:从思想认识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认识。生活实践中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在作者感知、贮存和加工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倾向。
乙: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儿童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决定性条件。
甲:再说思维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其重心和关键是思维。
对作文来说,感知是出发点,记忆是材料库,从感知所捕获的信息或从记忆贮存的信息中,提炼观点,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维概括性。 在实践中,我们不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吗?参观的地点、采访或观察的对象与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却深浅有别,这除了他们思想认识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们思维概括性的差异。
心理活动作文 篇8
为了学会切菜,我决定帮助姥姥做出一盘苦瓜拌胡萝卜。
“在切菜之前,一定要洗手,就不会让细菌沾染到蔬菜上。”姥姥讲,“先把苦瓜横切一刀,再竖切一刀,就成了四块。然后,用勺子将苦瓜籽刮掉,就可以开切了。大约切成五毫米的的薄片。”说完,姥姥就做起了示范。右手握刀,将刀刃搁在苦瓜上要切的地方。左手扶着苦瓜,贴在刀背面。随着菜刀的上上下下,一摞苦瓜片就成型了。
姥姥把刀递过来,我就开始模仿切菜了。“呀,太厚了!”于是我尝试切得慢一些,薄一些。终于切完了,我擦掉额头上的汗水,向奶奶展示我的厨艺大作。“不错!继续切胡萝卜!”奶奶鼓励我。
胡萝卜是配菜,不能用得太多,而且只能切大约两毫米的'薄片,不可以比苦瓜还厚。我吸取教训,刀刃可以斜着切,也不会伤到手。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明白了,原来切菜也不是简单的事。熟能生巧,只有多练习,才能出精品。
【心理活动作文】相关文章:
心理活动的作文05-30
(经典)心理活动的作文06-05
(精选)心理活动的作文06-01
写心理活动的作文06-09
心理活动的作文[精华]06-09
【优秀】心理活动的作文07-01
【精】心理活动的作文07-01
心理活动的作文[必备]07-02
心理活动的作文[精]06-26
写心理活动的作文[精选]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