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时间:2024-09-05 13:50:18 心理 我要投稿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7篇)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1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防控防指[20xx]xx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服务的通知》(教办学函[20xx]xx号)精神,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开展疫情防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

  根据师生实际,采用四级目标人群分级服务,具体如下:

  第一级:确诊患者;第二级:疑似患者;第三级:个居家隔离人员;第四级:普通大众。

  二、具体实施

  (一)开展线上科普教育

  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宣传与教育,针对性推出并转发权威发布的有关疫情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相关信息,并组织各学院及时转发推送,引导师生做好“抗疫”防护。

  (二)开通抗疫情心理专线

  1、学校热线。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紧急开通心理服务热线,热线电话及各号码对应服务时间已于“”微信公众号公布,我校师生如有需要均可拨打。

  2、扬州热线。有需要的师生也可拨打扬州市24小时疫情应对心理援助热线。

  注意:扬州市热线服务主要针对因肺炎疫情出现较为紧急状况、急需情绪缓解人群,如您情况尚可,请将时间留给更需要的人。

  (三)开通网络心理疏导

  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对应心理服务热线,开通网络心理疏导“QQ”在线服务,并通过各院心理辅导员公布给全校师生。

  (四)组织人员,网络培训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校级及院级大学生心协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晴联络员进行疫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线上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司政司组织的《高校心理援助热线》和《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应对》专题讲座、中国科协发布的《疫情传播期间心理防护指南》等文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心理危机防护干预能力,增强师生心理自助、朋辈互助能力,充分发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作用,相互支持,传递正能量。

  (五)启动危机干预机制

  发布《致全校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启动“宿舍心晴联络员-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四级联防联控体系,组织宿舍心晴员及时填写《宿舍心晴联络表》,由心理委员进行学生心理动态每周统计,并上报至心理辅导员,由心理辅导员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初步心理疏导,及时干预。

  (六)做好开学后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采用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心理测评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测,同时进行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对于筛选出的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个体,组织开展心理疏导与干预、跟踪回访,定期提交心理测试及干预回访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2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为能够科学、及时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危机干预专项工作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基本原则

  (一)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学生心理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校园环境和谐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分级干预,干预过程中严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避免实施帮助者和受助者再次创伤。

  三、干预方案

  (一)工作目标

  1、积极预防、减缓疫情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

  2、为在疫情中受影响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4、继续做好重点关注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1、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学生,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2、综合应用各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并与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做好心理中心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和干预工作。

  4、指导和支持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三)干预对象

  根据受疫情影响程度,将干预对象分为四级,干预重点从第一级学生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覆盖到第四级学生。

  第一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学生;

  第二级:肺炎疑似症状的学生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第三级:有亲人、朋友、身边的人患病的学生;

  第四级:受到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健康学生、心理易感学生等。

  (四)针对不同级别学生的危机干预要点

  第一级学生:此类学生容易出现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攻击、孤独、恐慌、绝望、濒死感、无助感等心理特点,工作原则为支持、安慰,及早评估自杀、自伤和攻击风险,注重情感交流,增强治疗信心,鼓励使用心理热线等干预方式。

  第二级学生:此类学生容易出现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心理行为特点,工作原则为减压、减少应激为主,鼓励尽早求治、正确防护。

  第三级学生:此类学生容易出现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等心理特点,工作原则为宣教、安慰、减少焦虑为主,鼓励规律作息,鼓励拨打心理热线进行专业咨询。

  第四级学生:此类学生容易出现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心理状况,干预以健康宣教为主,正确提供信息及进一步咨询服务的信息,指导其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五)工作预案

  1、学生返校前

  (1)开通抗疫心理网络咨询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心自20xx年1月30开通网络心理咨询热线,针对受疫情影响而导致出现不良情绪的同学提供服务。

  (2)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络和对接工作

  为辅导员班主任提供抗击疫情学生心理服务工作指导,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对受疫情影响的四级学生进行摸排,对有需要进行心理援助的学生进行电话预约安排,通过采取网络咨询的方式开展具体工作。

  (3)加大网络宣传和网课教育力度,传播科学知识

  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利用心理委员微信群、QQ群,每天更新、推送防范疫情的相关文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老师利用网课给学生们提供心身安全防护、心态调整和合理规划居家生活学习的建议,提供科学有效的防疫知识等,在疫情抗击期间给同学们带来温暖与力量。

  (4)建立心理委员联络机制,发挥朋辈支持作用

  帮助心理委员在做好自我身心调适的同时,组织开展“抗击疫情”朋辈网络心理支持,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传递到每一位班级同学,帮助同学们建立坚定勇敢平稳的心态,收获心理成长;同时加强心理委员与心理中心的密切联系,必要时将需要心理援助的同学及时转介。

  (5)重视网络咨询师的专业学习

  引导网络咨询师做好危机干预技能培训和相关伦理工作的学习,保障抗击疫情期间咨询服务的质量,避免二次伤害。

  (6)向全体学生发放疫情心理应对手册(电子版)

  2、学生返校后

  (1)开展心理问题高危人群排查工作

  对全体返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排,除了要密切关注既往罹患精神障碍或出现过心理危机的学生,还要全面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身处疫区及疾病多发地区的学生),根据受疫情影响的四级学生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及时疏导、有效干预,确保学生能平稳过渡,安心上学。

  (2)继续开展网络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

  心理中心将视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开展网络咨询服务,如果条件允许开展面对面咨询服务;结合心理危机的排查结果优先保障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3)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开展“战‘疫’下的温暖和感动”优秀作品征集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和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生命的价值,学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3

  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生命教育,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的校园氛围。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开展“珍爱生命·自信阳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自信阳光”

  二、活动宗旨

  以加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和压力分类疏解为主线,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全体师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活动月启动仪式。

  活动内容:在xx月xx日利用升旗仪式、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各班心理健康课时间等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并公布活动方案。(负责人:xxx、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二:心理健康和法治安全教育宣教行动。

  活动内容:针对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行为问题,结合实际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和防欺凌等法治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普及心理健康和防欺凌法治教育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问题,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营造出心理健康和防欺凌法治安全教育浓厚氛围,提升安全和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负责人:xxx、各班班主任)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三:心理咨询室开放日。

  活动内容:每天下午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心理咨询室开放,学生通过参观、体验,消除神秘感,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心理咨询及辅导。(负责人:xxx)

  活动时间:长期坚持

  活动四:“阳光园丁”教师心育素质提升活动。

  活动内容:xxx校长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团体辅导,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扎实开展全员心育,提高全体教师关注自我心理状态、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负责人: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五:“心灵暖阳”心理关爱活动。

  活动内容:全面摸排本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底数,建立台账,对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定向帮扶。(负责人: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六:“我的一家人”家庭绘画展。

  活动内容:画一幅学生和家人在一起的某个场景的画,画里一定要有学生自己。其他的可以随意添加。并为这幅画起一个名字,把最想说的几句话,写在画上。上交时需提交原始画作。学校择优向学区叫三幅作品参赛(负责人:xxx、各班班主任)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七:幸福小视频。

  活动内容:心理健康或家庭教育主题,视频内容积极向上,温暖走心,具有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择优向学区交2件作品参赛。(负责人:xx、各班班主任)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八:开展一次入户家访。

  活动内容: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对本校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入户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和家长做好沟通,做好日志记录,定期给家长做好线上沟通,力争让每个学生家长都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发展道路之上来。发表一篇入户家访的媒体报道。(负责人:xx、全体教师)

  活动时间:长期坚持

  活动九: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动态档案。

  学校实行动态的三级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对全体学生建立基本信息和情绪状态的普查档案;二是根据心理普查的结果,班主任对需要关注学生追踪观察,建立学生追踪心理档案;三是针对特殊学生心理教师通过个体咨询辅导,建立一对一个案辅导心理档案。(负责人: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十:安排心灵委员。

  每班设心灵委员(男女生至少各一名),向同学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小故事。心理委员既是了解同学情况的.观察员、心理知识的宣传员,也是动态监测同学状态的汇报员和助力心理活动开展的协助员。(负责人:xxx、各班班主任)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十一:“家校共育幸福人生”家校共育行动

  活动内容:xxx校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念和“双减”等教育政策,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常识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亲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负责人: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十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和形式,学会懂得用科学的方法与子女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负责人:xxx)

  活动时间:长期坚持

  活动十三: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负责人: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十四: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并及时消除隐患。

  1、xx月xx日围绕“校园防欺凌”主题举行一场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各班召开一次“校园防欺凌”主题班会。

  2、开展一次校园欺凌事件全面排查,要突出重点对校内及校园周边各类场所,特别是学生厕所、宿舍、上下学道路等隐蔽偏僻、易发生欺凌的场所,开展重点排查。建立校园欺凌安全隐患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负责人: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活动十五:心理健康主题朗诵活动。(负责人:xxx)

  截止时间:xx月xx日

  五、保证机制

  1、组织与机制保障。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组织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制定规章制度,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条件与课时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表,每两周不少于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师资保障。

  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培训认证,实现持证上岗。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4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国家民委、自治区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疫情防控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坚定抗击疫情必胜信心,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预防和缓解因疫情所带来的心理不适等问题。

  二、工作原则

  积极应对、调减压力、消除恐惧、科学疏导

  三、主要内容

  1、着力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疫情防控工作整体部署,制定工作计划方案,有序推进相关工作。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确保学生稳定为目标,及时帮助调整师生心理状态,出现特殊情况,积极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学生处要面向师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心理调试知识讲座。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各学院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疫情心理调适、技巧等文章,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心理状态,积极调节情绪,应对学习与生活。

  2、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校院两级、以学院为主原则。学校统一制定活动方案,由校团委统一组织实施,各学院党委按照“一院一策”原则制定本学院工作方案。考虑到疫情防控对人员聚集、规模、活动方式的要求,活动以线上为主、以线下为辅,以知识性为主、以趣味性为辅,重在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心理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疏导因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不适问题。

  3、着力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排查。各学院制定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工作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预案,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深入开展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及时掌握师生心理健康动态,准确识别心理健康高危人群,避免发生极端事件、群体心理危机事件,排查结果要及时报送学生处。各学院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构建学院心理问题学生关注机制,及时掌握学生表现,及时做好心理问题治疗学生医疗服务保障工作。要重点做好2021级学生和考研学生心理排查和疏导工作。要一对一与家长沟通,积极获取家长的支持。学生处组织各学生公寓驻楼辅导员针对各学院重点关注学生排查结果建立由宿舍长、楼层长、宿舍长为主体的学生公寓心理问题学生预防机制,每日晚12点前向学生处直接报送相关信息。各单位各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严格保护受关注者的个人隐私。

  4、着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机制。坚持以学生生命安全为第一位的原则,学生处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力量,组建校内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心理服务师资队伍。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和各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要加强心理健康工作宣传,对因疫情导致心理困扰的师生及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做好定期追踪了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展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全校师生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QQ等途径预约咨询,根据预约时间持防疫健康码、做好防控措施到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进行线下咨询。各学院要针对重点关注学生、不愿意就医治疗学生及时协调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教师开展咨询。学生处要建立心理健康师生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让心理问题学生到自治区专业医院或回家就医治疗。

  5、着力完善线上心理健康干预机制。针对不方便到中心的师生,提供线上心理支持服务。开通线上心理咨询服务,通过QQ方式帮助受疫情及封控管理措施影响的学生、老师及时进行心理支持与疏导,以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学习、生活方式。网络服务QQ号:xxxxxxxx。针对我校集中隔离、居家监测等各类隔离师生,分别建立微信工作群,开展“安心抗疫你我同行”网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学院为主体对上述师生进行心理状况分类评估,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网络团辅心理活动。通过网络团体心理辅导,确保学生“隔离不隔爱”,掌握自我情绪调适方法,启动积极应对模式,确保平安、积极、乐观地度过隔离期。

  6、着力完善重点关注人员跟踪反馈机制。学校心理疏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心理疏导工作及时进行研判、督导和处置。各学院要严格做好日查日报、周查周报工作,有序开展心理排查与心理访谈工作,尤其对20xx级心理健康测试筛查出的学生,做到早排查、早访谈、早预防,如有突发情况及时上报人事处和学生处,并在学校指导下及时做好跟踪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5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等部门的号召,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门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类别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学生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扰,寻找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维护心理健康,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二、具体措施

  1、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b、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c、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d、尊重、理解与真诚友善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每学年初根据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动态调整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方配合,协调统一,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全校各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教师兼职任教。每两周上一次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4、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提供单独性质的心理咨询。并对心理咨询的案例进行纪录、整理和入档,存档工作确保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情况的保密性。

  5、开辟内容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说明:疫情期间,因为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特殊,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实地家访,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面对面交流疏导,树立孩子的信心;二是电话、QQ或微信家访,针对路途比较遥远的家庭,主要通过这些平台方式,至少每周进行一次;三是各班每周进行一次线上主题班会,进行集体疏导;四是联合科任老师,了解全班学生在家情况,根据需要分配重点疏导对象,要求随时关注、家访、疏导。

  7、学校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组建,在学校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

  8、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公众号、微信等网络形式,发动社会力量,为受疫情影响的学生提供情绪调节方法、社会资源渠道等方面的内容。

  (三)针对三类人群的帮扶措施。

  第一类:近期受重大影响的学生,做重点关注和关怀,重点评估受影响学生的心理情况,有必要可考虑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类:针对学校已掌握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及疾病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护;班主任进行班级排查,上报学生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第三类:通过班主任群和公众号,向全体学生发送心理健康常识及心理求助资源渠道。

  三、外部资源链接

  如有必要,寻求恩施州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恩施州新冠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帮助,协助相关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6

  为切实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师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疫情心理疏导工作小组

  学校成立心理事件预警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组长:统筹管理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副组长:协调心理健康负责人(刘倩倩)及各科室、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于防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工作。

  组员:xxx

  刘倩倩:xxx

  1、预防和监控学校可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生活事件;

  2、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和初步干预;

  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

  1、收集并上报学校有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的信息;

  2、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寻求帮助并向刘倩倩老师和学校领导通报情况。

  二、心理疏导的对象:

  我校因面对疫情产生不良情绪、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全体师生及家长。

  三、心理疏导的方式:

  (一)、平台互助。在开学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引导我校师生及家长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宣传工作,引导全体师生及家长及时关注情绪,做好情绪调控,普及心理健康维护常识,合理看待疫情。各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及家长疫情及其心理状态,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开学后,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刘倩倩)、各班主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珍爱生命,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二)、技术支持。尝试开通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开通心理热线、微信群等沟通方式,积极为广大师生及家长做好服务。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刘倩倩)、班主任要认真研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积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对有需求的师生及家长开展线上个体辅导戒者进行电话,引导师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开学后,要针对本次疫情认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辅导,时刻关注师生心理状态。

  四、心理疏导内容:

  1、疑似感染师生:

  (1)、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

  (2)、为人为己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4)、使用减压放松行为,减少应激反应;

  (5)、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

  (6)、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戒在线心理干预等及时寻求社会帮助,调整心态。

  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2、无感染但情绪波动明显,正常学习、生活遭受明显影响的师生及家长:

  (1)、引导适度浏览相关信息,正视疫情;

  (2)、引导接纳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和压力,提供心理支持;

  (3)、对交流、适应性行为进行指导,引导掌握一定的心理自助技巧(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念冥想、行为放松等),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度选择娱乐活动,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沉迷上网等);

  (4)、引导来访者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做好自我症状识别与求助;

  (5)、对由此次疫情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五、心理疏导流程:

  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支持系统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辅导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心理辅导老师负责与个别学生的谈话和跟踪访问,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

  2、建立治疗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辅导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建议到相关医院的心理门诊接受咨询、治疗(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建立阻控系统

  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疫情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

  4、建立监护系统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5、后期跟踪

  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所在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6、危机处理

  一旦发现在校期间,我校师生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立即隔离并送诊,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做好消毒工作。师生住院要有医院证明,同时做好跟踪记录。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7

  一、课题的提出

  (一)实验背景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大,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和生活的日益复杂,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教育,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矫治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应当成为当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的宗旨是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则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基础教育中尚未明确规定心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实践中也很少有人专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目前教育的现状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少年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面临代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亟需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尽管我国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还只是刚起步,尤其是农村,更是薄弱。

  国外尤其是欧美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体验,这一方面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较好的启发,另一方面对我们也是一个压力和挑战。

  (三)理论依据

  1.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自主发展能力的生长和成熟,教育是教书和育人的工作,教育是针对人、为了人的工作,而教育要做好“针对人、为了人”的工作,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以使教育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最直接的途径,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唯物主义理论依据。

  2.人的心理是一方面是先天造成的,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的心理是发展变化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在发展中实现解决。《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旨在透过差异与差别的学生心理现状,确定教育的内容,把握教育的最佳的切入点与方法,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心理学依据。

  3.当代中国教育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落实,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因材施教,这是一个俞来俞紧迫的任务。《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的意义在于实现育人的个性化,解决心理问题个别化,以避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后出现的负面效应,如:不敢管、不会管等不适应现象,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新形势的适应,这是本课题提出的教育学依据。

  4.社会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呈现多元化特点。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学到中学,从儿童到青少年角色转换迟缓和低度发展造成的。《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学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尽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社会学依据。

  (四)现实依据

  我市教育科研所和教育学会到基层开展工作时,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迫切希望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又缺乏较为科学的适应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依托和方法依托,难以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鉴于此,设想从市教科所的角度,会同市教研室、教育学会,在市内部分初中学生这个范围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这是本课题提出的本市教育教学的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形成县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解决“育什么”的问题;有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还需要明确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对学生教育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确定教育的内容,解决“育什么”的问题。

  2、形成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体系,解决“怎么育”的问题;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明确了针对性教育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何教育的问题,也就是“怎么育”的问题。

  3、总体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具体目标为:

  ①、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③、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④、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4、防治性目标:

  ①.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

  ②.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善他们的情绪,矫正他们的行为;

  ③.辅导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包括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寄养家庭及家庭关系紧张等),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④.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课题实验的主要理论假设

  1、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2、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⑴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比较明显,人数也比较少。

  ⑵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类问题在中学生中比较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也会发展为障碍性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科学

  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搞好以学生为对象与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认真准确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才能做出有的放矢的教育与辅导,从而提高县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益,使学生获得良性的心理发展,实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双赢,探索并形成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体系。

  四、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重要性(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五、实验研究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

  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

  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

  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6、保密性原则。

  实验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不愿公开的内容,教师要帮他们绝对保密。

  7、可行性原则

  ①、桦甸市教育学会是吉林市先进学会(连续四年),有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老学者、老专家、先进工作者;便于协调指导科研工作;具有实施教育科研的能力。

  ②、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一线教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而且具有奉献精神。

  ③、本课题属于问题解决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重难点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县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解决“育什么”的问题;

  2、研究县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解决“怎么育”的问题;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重难点

  县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

  (三)、本课题将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及时、必要的修正、完善,力求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实际、实用。

  七、课题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借助调查、观察、资料等方法来实现研究。

  2、在研究中注意收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便在研究中借鉴,促进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

  3、加强过程管理,做好个案记录的整理、积累和妥善保管。

  4、积累案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支撑和经验支撑。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细心地梳理为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才能使教师通过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具体感受与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应用教育理论,提高用理论来分析评价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准,改进教育实践。

  5、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在县城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得失,深化研究。

  八、课题研究程序

  本课题预期研究周期为2年。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为前期研究阶段。此阶段结合桦甸市教育发展实际,学习、研究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完成课题的设计和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课题小组各项制度,制订研究方案等工作,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课题组通过实践和反思,集中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探索县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解决“育什么”的问题;

  2、探索县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解决“怎么育”的问题;

  3、积累案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支撑和经验支撑。

  第三阶段,①20xx年8月——200xx年10月,得出研究结论,写出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②20xx年11月——12月请专家鉴定,完成结题工作。

  九、课题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

  1、县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即“育什么”的问题;

  2、县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即“怎么育”的问题;

  3、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案例。

  (二)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心理健康教育文集

  3、研究成果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

  形成《桦甸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纳入学校工作考核,推动和促进桦甸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十、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实验操作;实验教师提高认识,热心实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经费保障: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支出图书资料费,参加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打印文稿费,必要的实验设备购置费,课题鉴定费等。

  3、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身体、心理健康的人。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12-04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13篇12-04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13篇)12-04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7篇12-05

如何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3-31

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案12-02

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方案12-04

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方案12-11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