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10月,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一个心理健康讲座,由心理学硕士鲁丹凤老师演讲,为我们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阶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要科学认识自我发展,努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环境在改变,大学生要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科学确定新的目标,逐步树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差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要自立自强,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客观现实,寻求对策,赢得主动。
我不知道怎么样的心理才是正常,怎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说每个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内心里想的东西要是不通过语言、行为动作等表现出来,我们也是无法知道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恶魔与天使,有各种各样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只是想法,并不是行动,谁的内心深处没有动过邪恶的念头,但是我们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为别人着想,舍己为人,也不会想说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人无完人。
但是,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我们要做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码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正确。身心健康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这当代不仅此于身体健康,也都应该对自身的心理架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个体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况,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更好地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大学生面对陌生环境,相互之间特别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摆脱寂寞感和孤独感。为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其次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际圈。交多一点朋友,在大学四年收获真挚的友情或者甜美的爱情,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师在说的时候,是围绕我们的大学生活说的,从以前的学习模式,生活模式过渡到现在的大学生活,我们总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受约束的,我们还是要认真学习,学好专业知识,起码要对得起自己,不要浪费我们的青春,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费比其他学校要高几倍,我们更要努力,不能让父母失望,让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同时,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维方式思考做事,这是老师在会上强调的,在为人处世方面,在情感问题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学习,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也是我们在大学所学习到的社会知识,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对我的大学生活有着无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学里可以真正学到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知识,虽然这样说的很空泛,何为有用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除了技术,除了实验,除了理论,还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社交知识,我希望四年后我有一身的本领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会变得更自信,更美好,这次心理讲座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大学的导语,新的导航与启迪。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我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习。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5、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近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通过这段时间的继续教育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使我对学校各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教师心理健康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我认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在自身心理素质和外界压力的互动下形成的。针对以上的原因,要维护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在教师自身的心理因素上下功夫,从内部提高教师抗压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要从外部减轻、转移直至消解可能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即外减压力,内强素质。
面对激烈的竞争,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教育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工作、生活、家庭角色的冲突等外部刺激,应该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坦然地去面对,以积极主动的行为去适应。教师应该学会一些积极调节情绪的技术和方法,如合理宣泄法、理智法、转移法、幽默法、适度让步法、升华法、音乐法等等,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恢复身心平衡状态。教师应自觉地培养自己的交往意识和积极坦率的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获得来自同事、朋友、亲属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减轻或化解心理压力。教师应当注意适度用脑,避免持续疲劳,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关心脑健康。此外,工作之余要学会体闲,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以此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我们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注意并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同感与心理适应期,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关注教师的各种需要,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作为社会人,与常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学校管理者应了解教师的健康、婚姻、子女教育等情况。对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教师的需要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但往往更重视精神需要的满足。学校管理者应该了解教师需要的内容、需要的水平以及满足的方式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尽量提供满足的条件。如关心一些教师政治上的进步愿望;为一些教师创造进修机会,提供进修条件,使教师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因教学效能感低而产生的焦虑感。
以上这些就是我关于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研修日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其次,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学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发现学生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用过家长学校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
最近我参加了南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在外地的公共汽车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8
11月9日晚上,我院邀请了师范学院张教授来为我们的心理健康给予正确的引导,让我们体会到了一场视听震撼。
整场演讲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幽默风趣。张教授在台上的自信与从容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幽默亲切的话语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脏,每一句话似乎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尖上。那些催人奋进的事例,那些让我们感触良多的事例,仿佛我们都希望自己是那故事中的主角,拥有他们坚强的意志,拥有他们走向成功的经历。但我们又都在止步不前,我们都在怕什么?都在畏惧什么?是前方的路太坎坷吗?还是我们自己内心有障碍?
视频中的刘伟是一个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他因触到高压电而失去双臂。从此,他只能靠双脚来生活。然而,他现在是一个拥有很多粉丝快乐生活着的人,他的一双脚弹出最动人心弦的钢琴曲子,他的歌声配合双脚的弹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纯真。曾经,他的生活是多么灰暗,遭过多少嘲笑的眼光,经过这样的打击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刘炜?是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向命运屈服的信念!让我铭记于心的是那句“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就是这种意志让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他,成功了!
刘伟他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生活着,而不是被生活。在人生这门课程中,在大学这个大课堂上,我学到了什么?来到大学有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我似乎觉得过了很长的时间,不是时间过得慢,而是经历了太多的事。开学之前,我带着一种希望一种信念,告诉自己:这里是新的起点,我准备好了。我要充实自己,我要多彩的大学生活。然而,当我在大学这个大校园里,我还是会不知所措,还是会迷茫。告诉自己:别忘了最初的梦想,别丢了自己。
“如果你不能,你一定要;如果你要,你一定能。”
这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我受益终生。
我觉得这个讲座的主要意图就是把“大学生不要轻易谈恋爱”说的拖沓委婉点而已,恋爱并不意味着结婚,我觉得爱恋是个过程,而婚姻是个结果。
我觉得大学生完全可以敞开心恋爱,当然,我只赞成那种友谊式恋爱,不要那么暧昧、无需太多言语、凭心交流、坦诚相待;空闲时聚一聚,繁忙时理智性分开、两情若是长久时,也不在乎朝朝暮暮了。自然一些,应该宣扬一种低调而又高雅的爱情观。
当然,女孩子的心像云雾中的太阳一样,让人追摸不透,嬉笑怒骂也不知是否夹杂着爱恨情仇。恋爱中,男孩通常投入在前期,而女孩往往倾注于后期。所以,爱上一个人是短暂的,但爱着一个人却是漫长的。闪电式结婚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毕竟是少数,谈恋爱,就是开口谈的,一件钟情只是小说、电视的表述而已。
“大学生谈恋爱,只不过是为毕业积攒一些眼泪罢了。”这句话或许说的有些牵强,或许结局很不完美,但会有个完美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大学生不必将恋爱天天挂在嘴边,毕竟人还是要为以后的事业着想的,当然我认为爱情和事业并不是矛盾的,都可以同时存在或先存在。先有爱情,奋斗事业更有动力;现有事业,寻找爱情更为踏实。“事业”是“爱情”避风的港湾,“爱情”是“事业”休息的场所。
目前,校方既不提倡恋爱,也不反对。而学生群中却是很普遍存在恋爱现象,至少也是心有所属。而且这种现象在中学也是屡见不鲜,这或许是潮流的走向,思想的倾式。校园情侣真的是随处可见。
能够称得上朋友的又有多少呢?何不把男(女)朋友当朋友看待!那些名义上的朋友,看似聊的热火朝天,话多的永远说不完,实际只是表面交谈罢了。真正朋友是交心,更多是将忧伤一其分担,把烦恼相互交谈,心平气和的谈论一些触及内心的话题。看似漫无边际,但是却是最实际,最真实的,也是我最欣赏的一种状态。真正的恋爱,不需要太多的暧昧话语,一个短信就表示“我想你了”,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一切都可以表明。胡老师说恋爱是“男性是靠眼睛看,女性是靠耳朵听”,是的,每个女生都是浪漫的,内心世界是充满幻想的,希望得到对方的赞美,而男生通常是希望看到对方对自己的关怀,为自己的付出。
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的。所以,凡事三思后行,当真爱来临时,不必刻意拒绝,但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无悔去爱,无悔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透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我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好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潜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构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好处。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我或者对自我一种用心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能够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一样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状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那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用心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应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状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一样,能够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忙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我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学生在不一样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一样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忙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用心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一样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持续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就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用心、顺畅等上方,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群众,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构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就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能够根据本学科教学资料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这样就能够构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超多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光、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资料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齐,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我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我首先务必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我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我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我的视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好处。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构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必须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
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并不是等量齐观的。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懂得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小学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小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小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愿我们的朋友们都快乐,愿作为朋友的朋友的我们也快乐!更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快乐!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
我在假期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1、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3
读了很多很多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部作品,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为普遍现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4
案例:赵某某是初二学年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国内的监护人,奶奶年纪已经多岁了,孩子想要什么奶奶就尽量满足,使孩子变得饭来伸手,水来张口,在学校不喜欢学习,每天上课的时间就是他听音乐,看小说的时间,任何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他说:你们别费心了,我就是不想学习,更有甚的是,老师上课他就想尽各种办法捣乱,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他随便下地走动,老师说他,他说:我坐累了下地放松放松,老师说:你想过此时你的父母正在国外辛苦的工作,为了你,他说: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何干?
案例:李某某是初二的学生,平时上课非常消极,甚至一堂课下来,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同学的招呼,对他来讲就是沉默,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在课间居然和小班女学生发生冲突,没多大点小事就要课后找人两伙对打,好在班主任知道的早,避免了事情的扩大化,后来知道这是个父母在国外且父母已经离异的孩子,现在随母亲生活,叛逆的性格,让他对母亲的爱采取反叛的态度,你不是就让我好好学习吗,我就不按照你说的去做,看你能把我怎样?
这是两个典型的关于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我听后心里也是感到异常的沉重,二十几年的教学中也经历过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至于这些留守儿童为什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问题,我想首先应该想到的是:
案例分析
一)父母之爱的缺失:我上面案例中的孩子才十四或十五岁,正是成长中的青春期,这样的时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见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父母有效的监护和管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或者根本不愿意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有时学生之间闹着玩,不注意就说出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个留守儿童吗,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就会勾起他们对父母的恨,为什么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而我却没有,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就会慢慢的变得无情,对父母是这样,对同学,对老师,对他身边所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自我,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他都会以为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别人和我抢,我就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对方。另外他们认为我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拳脚相加。
二)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疼爱有加,但教育不足,亲戚朋友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朋友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许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识,一件小事都能让他想到找人打群仗。
对策: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环境浓浓的爱,这样他们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开心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是留守家庭的监护人,要时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时时的了解他们心里的需求,时时的掌握他们心中所想,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在孩子需求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该拥有的,哪些是不该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心里感到什么是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不可以涉足的。
在学校教师要给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便是一个良好的渠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老师热情关心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便能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学习上针对留守孩子不愿学习的毛病,时时的`和孩子谈心,了解他们不愿学习的原因,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的把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让他们答,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和别的孩子一样,一点不差,这样他们就会慢慢的对学习感兴趣,除此之外,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若班集体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团结友爱,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紧紧连在一起,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留守学生才能感受到他们是与整个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班主任还可相应的办法,例如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他们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让他们去找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让留守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才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们终能成为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的好学生。
生命只有一次,今天对于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而言,做人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中,绝不能让他们被虚伪自私虚荣自负失信等不良心理行为所沾染和毒害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来关心和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
在这一天的学习中,管老师通过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开展活动课的意义、方式、步骤,以及通过活动课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心理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1、选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围的事往往十分关心,教师在选题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题应有所不同。例如,初一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以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为核心的新环境适应问题;初二学生面对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习策略问题;到了初三变为升学压力和就业问题;高一学生又一次面临更为迥异的新环境适应问题;高二学生要面对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交往问题;高三学生面临考试焦虑和职业选择问题。
2、选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其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同样是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课堂氛围表象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初中,造成这种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上课不专心或其他原因,而更多的是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那种表现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独立思考、静心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初中的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显像层面,高中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等隐形层面。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在选题和设计时都应做充分准备。
二、弄清心理辅导活动和主题班会的区别。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又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题班会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从心理的角度切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和心理训练,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可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行为。
我认为心理辅导活动与主题班会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主题班会
心理辅导活动课
育人
功能
关注学生道德行为思想品德、人生观、社会规范等问题。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等及社会适应性。
教育
内容
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道德、规范等。如理想、道德、学习等。
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孝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如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适应等。
教育
形式
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典型榜样正面引导。侧重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实践教育体验,使道德规范逐步达到内化。
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讲演叙说,交流心声,侧重由内向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人格完善。
特点
师生均可主持,以学生为主。注重说理、启发、实践、榜样,注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
教师辅导学生。注重自我探索、强调体验、感悟、注重发展性、预防性。教师需系统的心理辅导理论和专门技术。
三、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班级与学校整体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即时性目标和方式方法上的差异。
其次,班级和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经常遇到的各种学生问题,有许多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到的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比如学生的厌学情绪、学习态度偏颇、学习动力不足、同学人际交往、各种问题行为等,这些本身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密不可分。或者也可以说是班级和学校日常管理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的表面上的行为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现象背后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倾向。但这并不影响两者所指向共同的问题。
四、形式要多样。
游戏、绘图、角色扮演、小品、辩论赛、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条出人意外的新闻,一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部来自学生生活场景的dv,一支拨动心弦的乐曲,一串发人深省的数字,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诙谐风趣的动漫,一出自编自演的小品,一个经典的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热身阶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心灵、思绪、情感、注意力焦点,就能引导学生走向这一堂心理健康课的主题。
五、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的需要。
教育部XX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途径之一,并强调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应该理解为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操作层面存在的误区和倾向,而不是这些途径和方法指向的内容和目的存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当作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学习,并以传统授课模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操作上要防止学科化倾向,但是在涉及的内容上和目标上必须体现出一种系统性和连贯性。《纲要》还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具体到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许多是相同的,是需要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六、参与要广泛。
我们开展活动,要选择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覆盖面广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点,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要全体参与,避免自卑、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敢发言而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促使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己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例如:中职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等,教师要从切身的问题设计话题,才能有更广泛的参与度,也才能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开学初期的适应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投入到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有话想说,不吐不快,参与面要广。
总之,心理健康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学生当前的、实际的需要;其次再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最后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的需要。符合实际需要的主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好的主题,结合活动课的具体开展,才能收到理想的实际功效。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些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务求让学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1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26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1-07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6-17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1-29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2-01
【精】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1-07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31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01-07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推荐】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