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时间:2024-07-26 20:34:54 阅读 我要投稿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于公历3月5-6日交节。24个节气在中国古已有之,24个节气就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一个正确的反应。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1

  一、惊蛰历史渊源

  1、斗转星移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初动,发声启蛰,万物复苏萌发。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相传是因为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二、天文历法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按黄经度数编排,每15°为一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为惊蛰节气,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

  三、气象变化

  1、惊蛰—春气萌动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民谚云:“春雷响,万物长”以及“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等等,这些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伴随着气温大幅回升,春天的势力范围也随之明显扩大。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入春进度区别较大,在惊蛰期间,春季版图明显北扩,从湖北中部、江西北部扩展到河南北部、陕西南部一线,至此,南方大部步入春天。北方大部虽然还处在冬季,但也会温暖许多。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四、物候现象

  1、春雷始鸣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常年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还未迎初雷。

  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时节,蛰虫惊而出走。其实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2、惊蛰三候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3、二十四番花信风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湿,一律收敛起轻薄的野性子,沉静贞婉起来。浅浅的粉,从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洇至最深处,便成了无限温柔的一痕红。又或者,是美人颊上的胭脂,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醉了。

  五、农事活动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状态。“春雷响 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萌发生长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中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水稻方面日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旱育秧。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2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的冬虫。故取名为惊蛰。

  “惊蛰”过后,气温和地温都在不断升高,土壤解冻,春风化雨,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就认定“惊蛰”是春耕的开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从此全国的春耕生产由南向北渐次展开,“农家无闲人,锄头不停歇”“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等农谚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惊蛰习俗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惊蛰这天除了吃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祭白虎。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乃闹春之始

  蛰伏一冬的桃花始开

  粉蕾点染枝头

  引出人间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

  呼朋唤友

  啼鸣贺春归

  正是春天里的一幅奇景

  三候:鹰化为鸠

  春来时候

  老鹰渐无踪影,布谷却多见

  当布谷的.叫声在云天外响起

  所有春天的祝福

  也仿佛一颗颗种子

  落入春之土壤

  春雷惊醒外物

  桃花始红,黄鹂鸣叫春回大地,万物以荣而我们身处其中期待一个生机盎然的开始!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关文章:

惊蛰是几月几号04-08

惊蛰节气的习俗05-23

惊蛰前上新坟原因01-08

惊蛰是什么意思05-23

惊蛰触电与雷击急救措施08-25

惊蛰出生的孩子命运解析10-19

惊蛰时节吃什么传统食物10-18

散步是孕妇运动佳方式之一02-10

惊蛰节气有什么特征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