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0到1岁的幼儿启蒙教育
成长最迅速的一年
人生的第一年对孩子后来的成长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虽然这时他没有语言与外界沟通,但他的情绪经验都会被记录在脑海里,影响往后对世界的看法。刚出生寳寳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但是到了3、4个月以后,他们醒过来的时间会越来越长,7、8个月后和大人有越来越多的互动,情绪表达也越来越丰富,照顾者可以很明显的知道寳寳现在是开心还是生气。
从出生就需要游戏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很多人误以为6个月前的Baby只会吃饭、睡觉,其实不然,大脑研究发现,0?6岁的寳寳已经一直在发展听懂、并且想要说的能力,6个月的寳寳不但能听懂大人的话语,他还想要说话,只是口腔肌肉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无法发出语言。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即使小寳寳只能躺在床上,还是需要父母和他进行大量的游戏,而不是只有照料吃喝拉撒睡就好,游戏会促进神经突触的连接,因此越小开始越好。
父母最好能经常逗弄0?3个月的婴儿,并且在互动中观察孩子对于声音是否给予响应,听到摇铃声会不会想伸手拿到手里玩。3?5个月时,则要注意寳寳的视觉功能是否正常,能否注视距离20公分的玩具5秒左右,且目光是不是能够跟着玩具左右移动。
会独立翻身起,开始多「趴」
多爬会变聪明,是真的吗?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指出,爬行的过程是人类一生当中用最多皮肤和地面接触的时间(等到会站以后,就只剩脚掌的接触),爬行时,地板给皮肤的大面积刺激会回传进大脑,且不断地活化大脑。此外,爬行也会让上臂、腹部及下肢的肌肉长得更好、更有力,2?3岁时通常会检测孩子把球举高高再丢出去的能力,多爬的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得比较好。
如何让孩子多爬?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建议,约莫6、7个月大、可以独立翻身起,就可以大量给孩子「趴姿」的经验,多让孩子在地垫上玩,用玩具引导他往前拿取的欲望,如此不但能训练颈背张力,还能强化上臂、腹部和下肢的力气,寳寳才有能力把身体支撑起来。
不爬会导致发展迟缓吗?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在临床上,不爬没有发展上的问题,但爬行经验少的孩子确实在动作协调的能力上会比较弱,爬行的经验最好能够累积约3个月左右比较好,即使寳寳晚点站立也没关系,建议家长在此时期多将寳寳喜爱的物品放置于地板上,不要放在过高的地方,以免寳寳因探索的欲望而提早开始站立。
迈向站立的过程
爬行一阵子后,约9个月大起,寳寳会开始出现跪姿,包括「低跪姿」、「高跪姿」,这让寳寳可以用比较高的姿态来探索更高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父母会误以为高跪姿会伤害膝盖,便阻止寳寳这种动作,但其实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少了这个阶段,孩子会不知道该如何从坐姿转变成站姿,况且,跪姿也是一种很好的脚力练习。出现跪姿后,接着孩子会渐渐发展出「扶站」,朝向独立站立迈进!
需要经常带宝宝出门吗
发展依附关系
通常到了9个月,我们可以发现寳寳开始变得怕生,不像之前任谁抱都无所谓,他会开始对照顾者产生情感上的依附,9个月?2岁这段期间被称为「依附关系建立期」,寳寳必须感受到当他有需要时(如肚子饿、尿布湿了),会有人马上响应、满足他,如此他才能逐渐形成安全感,并且在脑海中建立一种印象,认为这个世界是友善的、别人是可以期待的,这种依附关系的建立,对寳寳往后面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影响非常深远,例如:在两性关系与婚姻关系里,他们能否抱持信任的态度。
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即使有其他人帮忙家事(如:外佣),也别完全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带孩子不是「家事」,而是一种神圣的「天职」,是追求幸福的历程,一家人共享这当中的喜怒哀乐,不论是欢乐或冲突,将来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现在你买礼物给他,将来他买礼物给你,这就是幸福。没有共同相处,就没有共同的记忆;没有共同记忆,就没有共同的感情,孩子就只是一个「在你家长大的人」而已。
带宝宝出门去
许多家长因为担心宝宝生病而不敢带他出门,甚至觉得1岁以前要关在家里比较好,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分享了自家宝贝的经验:「我们从宝宝6个月开始,就带着他参加亲戚朋友的大小婚宴、聚会,因为我们希望他的社交能力好,而且别人逗他一次,他的大脑反应连接就多一次,所以应该多让1岁前的宝宝与人接触,也可避免日后发展成后天因素造成的社交障碍疾病,如后天引起的自闭症。此外,3个月后宝宝的视觉已经开始成熟,可以看到较远距离的物体和色彩,如果整天待在狭小的范围内,会影响视觉的发展,应该多让宝宝出门接收刺激才好,如果害怕感染疾病,可以等3个月后,打过主要几个疫苗再带出门,地点也可以先从干净、空旷的户外空间(如:公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