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兴趣,激发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会比强制他们学习好的多。只要孩子有兴趣,那么他就会迫不及待的开始绘画。在兴趣的海洋中,更容易激发创新精神和创作灵感。
二、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创作的基础是观察,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越感到好奇,那么他们看到的东西也就越多,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素材也就越多,创作图画起来也就越有基础。要科学的去引导孩子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生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把生活中立体的画面表现在平面的画纸上。这样,在激发创作灵感和积累素材的基础上,也锻炼了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三、宽松的环境=大胆的创新
标新立异是孩子主要的行为特征,他们都希望自己创作出的是与众不同的。只是这种欲望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得到家长的尊重和支持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在追求标新立异的道路上,过分的“别出心裁”。然后,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的教育上,家长的干涉过于频繁,所以会很大程度上约束孩子的想法。因此,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最忌讳说的就是像和不像。应该以鼓励和肯定为主,避免盲目的否定,这样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气氛,是培养创新的前提。
四、必要美术技巧的渗透
在启发孩子的美术教育中,必要的美术技巧的渗透是不可忽视的,它能使孩子的创造性得到发展和提高。孩子有了想象的翅膀,也有了创作的灵感,并且还会表现一定的技能技巧,再加上家长适时的给予辅导帮助,孩子就能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自己的创作积极性和自信心,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孩子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让他们可以自己有的选择表现的手法。当然,这些手法都是构思上那些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所造就的,因此一定要对孩子在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力格外上心。
培养创新对孩子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2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意思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那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1、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要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4、要确认识“听话”与“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可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他们的头脑成为施教者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行为以施教者制定的标准为依据。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教师和父母应树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幼儿视为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进行教育,砸掉“框框”,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否则,这种可贵的精神将会被扼杀在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