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母亲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母亲的随笔1
母亲在的时候,不觉得。像有无数时间,可去探望。有时候,想起来,觉得要去一下,每每因为这事、那事,还会耽搁。偶尔,也因为自己累。
母亲不在了,我却天天想她、念她。最后一段时间,想去尽孝心,已经没有余地。毕竟,她用不着,不在乎。那段时间,我还埋怨妹妹照顾不周,没有深说,但有责备。
其实,时光恍惚,已是去时无多。有朋友说,这段时间,工作可以少一点,不要留下遗憾,我深以为然,却没做到。
今天出门,看到老人回家,身影削瘦,和过去大不一样。心里就一咯噔,暮色在即。哪怕还能走路、做事,但老天留的时间已经不多。毕竟营养这东西,摄入的少,是因为器官的老化衰竭。
就想到父亲。父亲二九年二月初一人,米寿已过,翻年就是望九高寿。早上,他对我说,要歇一歇,因为出门慢跑回家,需要休息半小时,才能帮我收拾房间。
每天给他留一点事做,收拾房间,拿一拿报纸;偶尔,是周六,老人家还会去给我买早点,再小心翼翼问我吃不吃,希望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
我吃东西是比较挑,但是他说我很好,买什么都吃——望九之人,暑热寒冬,巴巴去买来,总是要给一点面子。
父亲大人没什么娱乐,读书剪报而已。过去,有雄心壮志,想把几十年报纸剪存下来,给我做当记者的知识储备。后来看到网络发达,终于偃旗息鼓。但仍然再剪,以他的话说,是打发时间。
他希望看到最小的孙女读大学。
最小的孙女,经常来看他,走的时候会跟他拥抱,是父亲现在惦记比较多的人。但我知道,他最惦记的,是我。
在这世上,他不是我最爱的人。我深深的知道,辜负了他的`期望。他明白,也懂,仍然盲目,执拗,信赖我,热忱无私的,爱我。
这也是幸运。因为我懂他。三观高度一致。
我的正直,无私,对生活的热忱,都来源他对我的潜移默化。过去,他从来不曾跟我聊过天,谈过心,专门去说人生。从来没有。但他身上的绝大多数优点,我都有牢牢的认识和一定的践行。
这种父子,也是缘分。
对于父亲的关注,是因为对母亲的缺失。
我和母亲的关系,最初并不融洽。她不喜欢,我知道。她也知道,我不喜欢她。甚至,我也以为自己不喜欢她。那些过去,总是有太多不和谐的痕迹。
可是,母亲现在没有了。我却天天在心里想念。
想念有什么用呢,人已经走了。
哎……
关于母亲的随笔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是提醒儿女们铭记感恩,力行感恩的日子。
"母亲节"是个"舶来品",在所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诸多的"洋节"中,我最认可最先接受和尊崇的就是这个节日。
这个节日告诉我们:母爱的无私和纯洁是跨越时空的。敬仰母爱,感恩母爱是"地球村"里不同肤色的儿女们共同的情怀,共同的价值观和趋于一致的'言行。
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的语言有万千种,可呼唤母亲的声音却空前地一直,任何一个母语中都不会缺少元音"a"。"妈---妈",是每个人在牙牙学语时,发出的最清晰的第一声!可见,老天爷是有眼的,造物主是最能概括人类情感中最精粹的......
我的母亲和千千万万个普通而又朴实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儿女们身上。我父亲走得早,她把父母的责任系于一身,全担在那幅略显瘦弱的肩头,春来秋去,含辛茹苦,以一人之力将我们姊妹六人拉扯成人,让我们学有所获,德有所增,家有所成,业有所立。多少年来,我每每念及此,总会心潮起伏,潸然泪下。
我始终认为:天道是永恒的,更是公正的。母亲以九五高寿驾鹤西归,这是天道给予她老人家辛劳一生的回报。母亲身前曾经说过,她家的长辈们中间长寿者甚少。由此可见,母亲在她们家族中定属于创造了生命奇迹的。母亲是独生女,自14岁逃难日寇犯晋离别家乡,在颠沛流离途中被同为老乡的父亲收留后,就一直与姥姥相依为命。姥姥是在我8岁那年辞世的,享年七十有余。我总结和阐释母亲高寿的原因时,将勤劳善良放在首位,是勤劳强硬了筋骨,是善良积累起功德。
母亲在世时,我就当上了"一龙一凤"两个孙儿的爷爷。母亲晚年最引以为自豪和欣慰地是她膝下又有六个重孙子和重孙女,常为四世同堂乐得合不拢嘴。母亲临别前在医院的病榻上说,很像抱一抱我家老二孙女,遗憾地是当时孙女被亲家照看着,老人家的心愿未能实现。我和妻子一直为此心存内疚。
去年的"母亲节"时,母亲还健在,就是气色不如了以往。过了没几天,在兰州的姊妹和晚辈们,还兴高采烈地为她大办了庆贺"九五华诞"的寿宴。可万万没有料到得是到了八月中旬,天崩地裂的震撼就把我们的心撕碎了。
今年的"母亲节",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尽管昨晚看书睡得晚,可一大早就醒了,看到微信朋友圈里一则则情透肺腑的歌颂母亲的图文,触景生情,勾起伤痛,鼻腔酸楚难忍,泪水夺眶而出,于百感交集中吟得一首?五绝。念母?来。诗曰:
痛心逢此日,
今岁两别离。
梦寐慈颜近,
晨白热泪滴。
今年的"母亲节",对我们姊妹们,晚辈们来说,注定是一个沉痛和压抑的日子!我们只能在心底里一次次地呼喊:母亲——我们想您!
妈!您能听到我们心底的呼唤吗!三儿坚信:您一定会听到的!今晚托个梦过来,好吗?
关于母亲的随笔3
在美国的这许多年,我最爱听的一首歌是当年我离家远行、赴美留学时从国内带来的李春波的“一封家书”。磁带已经不知被我翻来覆去听了多少回,磨损得都有些跑调走音了,可每当闲来无事,我总要找出这首“一封家书”,静静欣赏。“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当歌声响起,那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都会让我心潮起伏,任凭两行热泪从我紧闭的眼角缓缓落下。
噢!大洋彼岸的爸爸,您的头上白发又添几根?大洋彼岸的妈妈,您的脸上皱纹又多几许?又是一年母亲节,你们可知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对您们的思念又重了几成?
我从小生活在您们无以复加的溺爱娇惯中,您们是否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带回家让家长签字的考卷?是否还记得我惹下的一件件祸事?您们是否还记得高考之前为我买来的蜂王精、健脑丸?当我步入青春年华,我那年轻幼稚且躁动不安的灵魂在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之间游移徘徊的时候,曾带给您们多少焦灼和无奈?当我走上漫漫人生旅途,面对每一次成功,您们曾为我送来多少笑声,而面对每一次失败,您们又曾陪我洒下多少热泪?记得在我大学毕业不久,母亲因为生病住院,当我守候在病榻前,看着青春尽失、红颜已退的母亲昏睡在病床上,我的内心忽然充满了自责和内疚:母亲这样苍老,是因为在我身上耗尽了心血,面对父母,我是一个不孝的孩子,面对小弟小妹,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姐姐。
当我远离家门,来到人地两生的美国打工求学,当我以稚嫩的双肩和孤独的心灵迎接美洲大陆的冷风热雨和太平洋上的狂风恶浪,我突然发现我竟是如此留恋父母羽翼下的温暖与安全。刚到美国半年的时候,我从炎热的南方小镇转学到冰天雪地的北方城市,那时的我不仅在经济上陷入困境,而且正经受着我有生以来所遇到的感情事业上的双重重大挫折。有一天,我从打工的餐馆趟着没过脚面的积雪回到住处,从信箱里找到一封家信。我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一行行多么熟悉多么温暖的字迹映入眼帘:“孩子,北方冷不冷?你带的衣服够不够?用不用爸爸妈妈给你寄衣服被褥过去?打工学习累不累?可千万别冻着、累着。”读着一句句体贴的话语,感到就像我小时候父母用慈爱的手轻轻抚摸我的头顶。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多少委屈、多少思念一起涌上心头,我就这么一只手扶着信箱,一只手举着信,站在路边放声大哭,让肆虐的`寒风吹干我脸上小河一样的泪水。父亲!母亲!父爱!母爱!在我的心中是这样的重!
与父母天各一方这么多年,虽然时时互通电话但仍有咫尺天涯之感,来自大洋彼岸的每一封家书、每一张照片都令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实有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境界。多少次我问北美的季风,你们把五大湖上空的云海吹聚又吹散的同时,可否向远方的父母带去我心中的思念?多少次我问浩瀚的大海,你们把地球上所有河流都涵纳的时候,是否也溶进了父母对我的牵挂?
我的爹娘!我用什么来回报您们给我的恩德?我倾尽此生所有,仍不及父母给我的一分一毫。我所能还给他们的,比之于他们给予我的,犹如滴水之于汪洋,沙砾之于高山,小草之于森林。我的爹娘!我所能给您们的只有我无语的思念、真诚的祝福和深切的祈祷。就让海风、让月光带去孩儿心中的低语:祝父母安康,愿您们保重!等待我们团聚的那一天早日来临!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为我操劳、为我担忧的母亲!同时献给和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我的慈爱的父亲!并同时献给天下所有的慈父慈母们!
关于母亲的随笔4
母亲在回程的途中打来了电话,问宝宝又去打针了没,还烧不烧了。我说已经好了,不再发烧了,晚上补了一针巩固了一下,应该是没事了。母亲切入正题,语气里小心翼翼:“有个事我想了想,还是想问一下,宝宝的衣服是不是穿的有点厚了,或许……我想是不是衣服厚的话,如果热着了,也是会生病的。”“我只是说说看,又怕说不对了再惹孩子生病,毕竟天也冷。当时生着病,我也不敢说让少穿点,怕不对了到时你又怪我……”停顿了一下,母亲依然谨小慎微、犹犹豫豫,商量里带着小心,征求里带着担忧。
平静的心湖似被一颗小石子激起了圈圈涟漪,湿了眼睛,酸了鼻子,心口隐隐地疼。母亲,什么时候你竟然在我面前变的如此小心,像转换了角色一样,你开始对我说话柔声细语,像生怕做错了事的孩子。曾几何时,我一度想要逃脱你的庇护,独自翱翔,不满你总是将我当成长不大的孩子,束手束脚,以为远嫁他乡就能逃脱你的管束而唯我独尊了。当终于体会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体验了回趟娘家的不易和辛酸,母亲,你却只有母爱,再没了年轻时的气势,甚至连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而我,还一如从前,在外人眼里或许温柔贤惠、安安静静,在你面前,却常常任性、顶嘴,还会出言不逊伤害你。就像一句话说的:我们总认为被生活欺骗、被别人伤害,而我们自己却又不断伤害着身边最亲的人,因为熟悉而无所顾忌。
前几天宝宝过生日,母亲抽空来住了几天。期间她总是问,我在这影不影响你们休息,有没有扰乱你们的生活规律?显然考虑的有些见外。虽然心里是想让她多住些时日,可是我不会在她面前撒娇,除了说不影响、不妨碍,就再无其他挽留的话,每在此时,就很羡慕别人家的女儿能随时跟自己母亲朋友般地侃侃而谈、无所不说,撒娇、示爱的亲昵表达自然而然。不得不说,作为女儿,我跟母亲是有隔阂的。
跟很多人一样,我觉得母亲这个职称是伟大的、充满爱的,见过很多讴歌、怀念母亲的,总是很感动,也有过想写一写关于母亲的念头,却迟迟无法下笔。就像心里忽然泛起的对母亲的爱意,却永远不愿也不能在母亲面前表达出来。
我不像别的孩子那么粘着自己母亲,甚至很多时候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曾经,提起母亲,我多是不满的、抱怨的。
弟弟小我四岁,有了弟弟后,身边那些叔婶姑姑们就总是骗我说,母亲不是我亲妈,说我是捡来的,编着故事绘声绘色地来哄骗我。我一直不信。虽然有了弟弟之后,我确实被母亲忽略了。虽然也觉得母亲有点偏心,但我一直相信我是母亲生的。
小学时候,母亲做为我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没有对我有所偏袒,相反如果犯了错,要比别的同学受到更严厉的对待。我上课下课都是叫她老师,时间久了竟觉得在家开口叫妈好像有点别扭了,于是索性什么也不叫,当然我们交谈也少了。当我跟班里同学吵架闹架的时候,对方往往到最后会拿出致命一招来攻击我,说我“狗仗人势”,仗着自己是老师的孩子,肆无忌惮欺负人。虽然是恶人先告状,我恨到咬牙切齿却无从反击,只能伤心委屈。和平共处时,有因为是老师的孩子,而被讨好之嫌,跟人有摩擦时,我又因为这个“教师子弟”的光环而不得优势,反而被人出口伤之却无还击之势。好像老师的子女很多时候都被背上“榜样”的标签,不敢成绩差,不敢违反纪律,不敢偷懒不努力,平时总被别的家长拿来做比较,又是别的同学羡慕有人辅导功课的对象。我抱怨,为什么妈妈和老师要是同一个人,我为什么要是老师的孩子?跟普通的孩子比起来,我宁愿我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母亲老师上课时,好像对别的同学都很慈祥,唯独对我,如果发现没有专心听讲或没完成作业,就是一顿劈头盖脸不留情面的教导。有一次,因为我所在的小组打扫完教室卫生,拉下了一堆垃圾没清理。结果被母亲老师质问,最后是我一个人主动从站着的座位上走出来,把门口的垃圾清扫、踔走、拿去倒掉,虽然我从头到尾都是一边哭一边做这些,母亲也在一边哭笑不得,可我就是认为,哪怕是一个班级做错了事,最终出来接受惩罚、承担后果的人,也是我。就觉得,大家一起做错事了,最后母亲也是要针对我一个人。就像,星期天的一次,因为忘记了母亲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去写,而在那两天里,母亲楞是没提醒我一句。结果到了课上,母亲老师就提出了作业一事,其他几个未完成的只是在座位上站了一会儿,而我却拿着课本被站到了外面。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怨恨母亲了。觉得她宁愿把精力放在别的孩子身上,也不愿多分给我一点爱。
十多岁以后,我不愿再跟屁虫似的跟在母亲身后,一起走路时也不再拉着她的衣角寸步不离了,幼稚、随性的话也不愿再跟母亲说了。每次放学回去,看到伯母婶婶家已经做好了饭等着自家孩子回去,而我还要等母亲回到家开始做饭,不能跟堂哥他们一起去上学而沮丧。
母亲当了一辈子教师,教过一批又一批学生,多年后碰见自称是母亲学生的人,都是感激、夸赞之情溢于言表。我从不觉得骄傲,相反认为她对于我的成长和教育是缺失的。
我常常嫌她不会做饭,像伯母做的红薯饼,婶婶家包的包子,常常看着别人家孩子吃着稀罕物,我馋的不行,去央求母亲,却只有羡慕的份。我嫌她不会做鞋子织毛衣裁剪衣服,因为我看到别的小孩都穿着漂亮的布鞋,各种颜色的毛线衣,伯母还会绣花绣鞋垫。我觉得母亲懒、笨,为什么别的妈妈会做,而她不会。直到有一天母亲也拿起了毛线针,做起了布鞋,绣起了花,别人都夸她半路学徒却做的很好,我才知道原来母亲小时候是被外公抚养大,从小没人教过她这些针线活,通过边看边想,自己却做的像模像样,真的已经很聪明了。
我嫌她对我管的太严,总是限制这限制那,总不服气地抱怨别人的妈妈怎么说怎么做。她从小要求我好好写字,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练字看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她逼我练字,我形式上的应付让她恨铁不成钢,却造就了我的逆反心理。当有一天终于长大成人,明白了字如其人,开始努力练字帖的时候,我才明白了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诲,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悔不当初。
我遇到问题也不愿问她。因为她对别的同学都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而对于我,说不到几句就有可能提高调了,没耐心了,她烦躁我更烦躁。如果将我跟她其他学生比较,我宁愿我是其他学生,而不是她的孩子。
当听人提到谁家生了几个男孩,她就感叹“真好命”时,我不知道她为何也这么传统。对于一些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分歧,我有时认为她是庸俗的。我心里曾嘲笑她身为知识分子,却不明白“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古训。我从小内向、胆怯、不爱说话,觉得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她跟多数农村父母一样,拿我跟别的孩子比较,当众说我笨,骂我傻,见人不懂说话,家来客人不能上桌,不能夹菜,要单独在厨房等着客人吃罢。她跟父亲在家务事上总嫌我碍手碍脚,我一插手他们就说“心慌人,一边去”,我的动手兴致起初都被他们扼杀了。渐渐长大当我不会做家务时,母亲又会说我啥也指望不上,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别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我又怎么怎么样。于是我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笨。当后来得知很多孩子小时候都跟我差不多的成长环境,差不多都经历过一段时期的冷嘲热讽时,好像也能理解他们了。想着那个时期年轻的父母,忙于生计,哪有精力去钻研什么,第一个孩子多是试验品,所以也就原谅母亲了。
女孩到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有了微妙的变化,我害羞,腼腆。对于青春期的成长,母亲没有传输给我任何引导教育,我惶恐过,懵懂过,烦恼过,但不会说给母亲听。十多岁的女孩懂得了美懂得了打扮,向往漂亮的衣服。我的.青春无美衣,很多时候连换洗的衣服都寒酸,除了过年,平时是极少给我买衣服的。那时我羡慕有姐姐的女孩,因为可以捡姐姐的衣服穿。看到小伙伴每年夏天都有新裙子穿,听说是她干爹干娘买的,我就抱怨父母为什么不给我也找个干爹娘。即使再需要一件衣物,我也不会跟母亲要求,不会说出来。母亲带我上街的时候,任由母亲挑她认为合适价格的东西,我从不说喜不喜欢想要哪件。上中学的时候,我依然穿的寒酸、老土,越发自卑。对于我的生活方面,母亲除了关心我吃饱吃好,从不重视我的穿衣问题。这件事成为我心里的暗伤,也是多年对母亲耿耿于怀的原因。我觉得母亲不称职。
后来我想,并不是母亲不爱我,而是我没有遗传到母亲的理性,而继承了父亲的感性。母亲不是细腻的人,就像她理解不了我看书写字是种兴趣,在她看来,都是不务正业的无用之举。因性格不同,也许有些事情确实是她想象不到的。直到后来,在外求学,常常在遇到事情时,孤单寂寞时,深深地想家想母亲,彼此在电话里轻描淡写言语不多,她总是叮嘱我吃饱穿暖,照顾好自己,生活上别将就,别怕花钱。然后期待我回家,就成了她以后岁月里最漫长的等待。我们思念着彼此,可是一回到家又因为各种小事,我们产生争执、分歧,唇枪舌战一如往常。我觉得我们八字不和命中相克,不然为什么没一处融洽的?如我的任性、倔强,即使事后觉得自己错了惹母亲伤心了,也不愿开口跟她认个错。其实母亲从来不会跟子女记仇,不管你伤她多少次,也丝毫不减她对孩子的爱。
我认为我很丑我难看,因为母亲从没夸过我,没有说过一次我好看的话,我觉得家人都嫌弃我讨厌我。直到长到20岁时,我的自卑已根深蒂固,我觉得以后肯定没人要我,因为又笨又傻又难看。直到后来母亲说我这好那好,我也认为她只是安慰我的套话。而我却忽略了,母亲跟中国很多母亲一样,是含蓄的、不会说爱、不善表达的,尽管她的爱如海一样深沉,如光阴一样绵长,也只是流露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渗进每一句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里。即使说句套话,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并且后来,我也相信那不是套话,或许就是母亲的真心话,就像她在我心里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我即使再不堪,在她心里也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
自从在外上学、打工,后来的很多年里,我与父母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日子,却仍摆脱不了有点隔阂的气氛。母亲不再骂我了,看似尊重我了,而我好像觉得有点别扭了。
后来,我经历过一段长期而最终失败的感情。起初母亲反对,用她的眼光和经验来分析对方的种种不靠谱,阻止我跟对方交往。而我偏不服,觉得她不理解我,不懂感情,不为我着想。年轻气盛的心,觉得爱就是一切,以飞蛾扑火的姿态去轰轰烈烈。当我看到爱情的真相,终于迷途知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付出惨重代价学习到的,就是母亲当初说出的,我却不屑不信、不以为意的道理。当我想要回头的时候,母亲没有责备,而是慈祥的迎接和慰藉,给我最温暖的温暖和爱。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不管自己走的再远,不管做了多错误的事,当再回头的时候,母亲永远会张开宽阔的怀抱,接纳你的所有,母亲会是你永远的娘家,是你最无助时的港湾,是你最终的归宿。
当我终于明白了我在你眼中的稚嫩,你已默默地在我走的路上为我铺路搭桥,为了我能畅通无阻少受风霜;当我发觉你已老了、头发白了的时候,你还在不遗余力为孩子们倾尽所有;当我敞开心扉跟你交流心声,告诉你我爱你的时候,你满心欣慰,认为我终于长大了;当我煽情地写给你们“爸妈,我爱你们,你们在我心里是最伟大的。我庆幸今生我们是一家人,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你们的孩子。”这样肉麻的话时,我不知道你看后,是喜极而泣哪,还是对天长叹“天啊,可别再有什么来世了!”?
当我步入婚姻,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又把她的爱倾注到了外孙女身上。体会了抚养孩子是最辛苦的工作,而我,从小淘气、体弱多病,母亲又该吃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哪?而她却从未跟我提起过这些。
我发现母亲不再说我了,即使有时候我还会自顾自地吵囔着,可是母亲却不回应了。好似待我长大,母亲快变孩子了。她现在仍教导我,要善待公婆,要亲近家人换位思考,不能骄傲,尊重孩子她爸,要让家庭和睦等等。唉,母亲,我又想起了上学时,你对别人的慈爱,对我的偏心。总是让我为别人着想,让自己吃亏。这是你一直以来教我处事的道理。虽然我不太认同这套待人接物的格言,可是母亲,你的博大,你的胸怀,我依然为你致敬。
关于母亲的随笔5
母爱像口渴难耐时的一泓清泉;母爱像悲伤痛苦时的一句安慰;母爱会在胜利之余提醒你谦虚;母爱会在有挫折与困难时给予你帮助
母亲,多么伟大的称号!多年来,含辛茹苦养育一代少年,孜孜不倦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功立业,都望子成龙。就算她有时会打骂孩子,但是后来一想,她又会因自己的冲动而惭愧。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母亲会因自己的儿女不争气而寝食难安。母亲在年轻时尽力辅导孩子。现在,她们老了,眼睛花了,头发白了,但她永远也不会改变对儿女那刻骨铭心的'爱!她一直会默默地守护她的儿女,哪怕海枯石烂,物换星移又能拿母爱怎么样呢?
母亲老了,也该歇歇了。作为儿女的你,又该如何回报她呢?其实对母亲的回报根本就不用金钱,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了它,哪怕只给母亲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或是一张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能给母亲极大的宽慰。切不可等母亲逝世后,再在她的坟边进行所谓的哭泣。
关于母亲的随笔6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泪只掉过两次:一次伤心的泪,一次高兴的泪。伤心的泪触动了我,高兴的泪使我有了补过的安慰。
六年级时,我的老师为我的顽劣本性大发脾气。由于我上课不听讲,不完成作业,母亲便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以至于同学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妈妈在办公室。”对此,我的只是漫不经心的回答一声,然后盘算着怎样到老师那儿“诚恳”地承认错误。对于我的母亲,我从不担心她会对我进行多么严厉的训斥,最多就是说什么“要听老师的话啊!”,“去上课吧”或者不轻不重地数落几句,随后便默默地走出校门。
那年冬天,也许是我想寻求一下“刺激”周六上午就逃了半天学。不料,事情败露,被老师押到办公室批了一通,末了,让我立刻给母亲打电话,让她马上到学校来。
我拿起电话筒,流畅地拨通了母亲办公室的电话。“老师叫你马上来一趟。”我毫不在意地说道。“为什么”母亲问。“逃学”直到现在我还惊讶,我怎么会那么理直气壮地说出那么不光彩的词。电话那头一阵沉默。
妈妈来了。母亲眼中透出失望的眼神,比冰还冷。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冻的,还是憋的。脸部僵硬的肌肉,牵着她未老先衰的皮肤,干裂的`嘴唇间发出一串涩涩的声音:“去上课吧,好好听老师的话”
也许是风太大,母亲的声音微微颤抖:也许是天太冷,母亲的话有气无力。
她慢慢转过身,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什么东西在她红彤彤的脸庞闪了一下,母亲太脆弱了,风吹得他单薄的身子来回摇摆。渐渐地,她艰难地蹒跚的挪出了高大的校门。地上,就在母亲刚才站的地方,留下了一滴泪痕。我愣住了,不知所措。
母亲流泪了,因为我的无知;母亲流泪了;泪中寄括着对我的多少期望。
母亲的泪感动了我,从此,我变了,我发誓不再让母亲为我流下伤心的泪
七年级时,我得了奖,我告诉了母亲,并买了一束花,当将这束花递到她面前时,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了,我分辨不出她在说什么。
之所以我有了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泪感动了我。
关于母亲的随笔7
母亲是伟大的,她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母亲是一片蓝天,对我们有无际的宽容.母亲是一个太阳,照料着我们.母亲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说起我的母亲,他就好似一颗糖,一颗有着甜、酸、苦、辣的糖.
甜
母亲是颗甜甜的糖,每次见到她,她都笑得很灿烂,关心地问我这个,那个.天冷时,叫我多穿衣服,天热时,叫我出门带把伞......母亲对我如此关心,我真像吃了蜜一样的的甜糖.
酸
我有时脾气会不好,会跟母亲吵嘴,母亲不但不生气,还跟我讲道理,母亲总以理服人,我闹完后,母亲又笑着叫我去做事.顿时,我的心酸了,我想:母亲的心一定更酸,她的女儿是这样的人.想到这,我就像吃了一颗很酸的糖,咽不下去,还在嘴里打转儿.
苦
母亲也真够苦的,天天起早贪黑,早上给我做早点,然后叫我起来,吩咐我吃东西,就去上班.晚上又给我做晚饭,然后做家务......总之,母亲一天到晚都没有休息过,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又好象吃了一颗很苦的糖,但不管多苦,都比不过母亲的苦.
辣
有时候,在我极为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母亲会打我,但我明白,痛在我身,痛在娘心.我就像吃了一颗很辣很辣的糖,辣出了眼泪......
母亲,一个伟大的人物,令我难忘,母亲是一颗永远不化的"糖".
我的母亲初中作文600字四:我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年代,家境穷困导致母亲成了目不识丁的文盲,小小年纪便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她对那些苦涩的日子总是难以忘怀,就连做梦也梦着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作为儿子的我,没法理解那远去的苦辣辛酸,母亲总是知趣地话锋一转,教育我应该好好念书,长大成人。
记得不识字的母亲艰难地教我学算术、写名字。小时候我很笨,上学时,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多少个夜晚,是母亲手把手教我写名字的呀。当我把写出的名字拿到母亲面前看时,她笑了,眼里分明有些东西在闪动,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闪光。我笑母亲:“妈,这么大还哭,羞羞。”而母亲此时笑得更欢,眼眶里的泪成了断线的珠子。
生活的磨难造就了母亲温顺柔和的性格。她不论遇到什么事,很少对我们发火,倒是常常责备自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某日,起床,天已大亮,糟糕!一二三,起床、穿衣、漱口、洗脸,满以为母亲叫过自己,而自己懒于起床。谁知到了楼下,母亲正在洗衣服,见到我,一脸的窘迫:“哎呀,今天我睡过头了,对不起呀,现在已很晚了,我,我给你钱到外面吃去吧。”手在围裙上搓了搓,便摸起口袋来。
下午回来,她老是在说自己睡过头啦,睡过头啦。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啊,累了,就多休息一会呗!想不到她说,我怕你发火呀!
我笑了,也有些惊讶,今日的母亲竟会怕我发火?笑后,不免生出种种情愫。是的,上小学,当母亲叫迟时,我便会发火。几次之后,再没有这样的现象。其间,母亲未作过多少个甜梦呀——为了我的早餐,她总早早地起床。爸爸曾建议我们出去吃,可她不放心,说外面的东西,又少,又脏。直至现在,我才知道,每天的早餐都剥夺了母亲的许多个休息的权利。
如今,母亲的身体差了,不如往日那般硬朗,起得也不如往日那般早了。于是便给我买了一个闹钟,为了不耽误我的上课时间。
真的衷心祈祷,母亲的身体不再差,仁慈的上帝,请把过去的母亲还给我吧!
关于母亲的随笔8
“阿妈,阿妈,这张照片里的是谁呀?”绑着两朵冲天辫的我扯着在厨房里正在弯腰烧火的母亲的衣角急急的问。“怎么啦?什么照片?等会儿等会儿啊——”母亲的脸被火烤的脸颊红扑扑的,像夕阳的云霞。她站起身来,转身接过女孩手中的照片,凝视了许久。
照片上的女人穿着鹅黄色的碎花长裙倚着木桌子腼腆的笑,白皙的鹅蛋脸上挂着弯弯的细眉,细眉下镶嵌着一双黑得深邃的眼睛。一头乌黑浓亮的齐腰长发像瀑布一样披在小巧圆润的肩上,像极了江南画中的女子,这便是我的母亲。
小时候,我的偶像便是那照片里的母亲,我喜欢她那松散着披在肩上的头发,那一头倾斜在腰间的黑发,乌黑似青云之闭月,飘摇若流风之回雪。那时候的我总是故意的散着头发,模仿照片中的母亲,但每一次都被母亲唠叨着说我的头发像个鸡窝,然后就毫无例外的被母亲按在小凳子上绑起两条冲天辫。
在童年的记忆里,除了那张照片里的她,白日里的母亲从来都是盘着发的,因为她要下地除草、要割猪菜、要养蚕还要做饭,她只能把长发盘起。只有在晚上睡觉时,她才会散下头发,本是直直的长发变得卷卷的,像一根根菜园里的丝瓜须。三千的青丝散落在枕头上,藏匿在茫茫的黑夜里,我看不到它的颜色。或许是太劳累,母亲每次都入眠得很快,而还没睡着的我躺在母亲的臂弯里,很有兴致地玩弄着她的长发,指尖触碰到母亲滑溜溜的头发,像细腻的丝绸,浓密的发丝里有着一丝丝烟味,又混着些青草的气味,散发着母亲独特的味道。
后来我上了高中,家里的'经济逐渐入不敷出,母亲决定背井离乡下广东打工。但这一次的她没有像年轻时那个下广东的“江南女子”一般留着一头长发了,她把她留了几十年的长发剪短了,短到耳后。我在电话中问母亲,怎么把头发给剪了?“这头发太长了,我的腰最近有些痛,洗头太辛苦了。”母亲有些懊恼的回答。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鼻子有些酸,眼泪抑制不住地涌出眼眶。
我很震惊,母亲先前不管生活如何的繁琐、艰辛,她都不曾想过把长发剪短,她曾是那么的喜爱她的长发,曾是那么爱惜她的青春,但这一刻,她把长发剪了。此时,我明白母亲已不再年轻,岁月的风霜无情爬上了她的发间,把她那本是顺滑的长发弄得干燥粗糙,她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激情和心力去照顾她的长发。母亲把所有的青春都给了我,包括她那一头藏着所有青春的长发。
夕阳穿过玻璃斜斜的打在书桌的一张照片上,光晕的打照让这张本就有些发黄的照片显得更有年代感了,是啊,母亲的长发,是她的青春,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宝物。
关于母亲的随笔9
母爱如海,每个人都有母爱。母爱就如春天般吹进你的心,多么温暖。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一次。那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我发烧了,脸涨的通红,妈妈看见了,连忙问:“宝贝,你怎么啦?”“我……好难受!”我说。妈妈见我这副样子,忙摸我的额头,“呀,好烫啊!宝贝,你发烧了!”妈妈边说边跑到楼下去拿湿毛巾给我敷额头,吃了退烧药后,我睡着了。渐渐地,我在妈妈的`护理下,烧退了。当我醒来时,竟发现妈妈在我床边睡着了。我给妈妈盖上被子,妈妈醒了过来,忙摸我的额头,这才松了一口气。顿时,我觉的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了。
这件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我知道,母亲为我做的小小一件事,都充满了浓浓的爱,令我回忆……
关于母亲的随笔10
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即便是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爱,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让满目阴霾的人看到世界的美丽。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碗浓浓情意的'米粥
母亲并不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
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夜宵和下午茶都是父亲的事,可自从父亲换了工作后,就没有时间给我们做饭了,没办法,我那只会煮面的母亲只好为了她心爱的女儿学煮粥了。她甚至还从商店里买回一本两外巴掌大的《中国女人怎样做家庭主妇》的书,终于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伤了几个水泡后,母亲煮粥的技术也不赖了。
此后,我家餐桌上的内容开始频频变化,还是粥,只不过多了一点花样罢了。
那天,我正在品尝香气四溢的香菇银耳粥,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问在一旁痴迷地看着我的母亲“妈妈,您为什么想起给我煮粥呢?”母亲愣了一下,看了看我的脸,帮我擦去了嘴边的几粒米,又缓缓地说道:“傻孩子,你正处在叛逆期,班主任多次找我谈论你在学校的表现,你一放学就和同学在外面玩,不肯回家,我也不敢说过激的话,怕你再不回来了,我只好在家一边慢慢煮粥,一边等你回来。”
听了母亲的话,我在散发袅袅热气的香粥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原来,母亲不是喜欢煮粥,而是将自己对女儿的爱不知如何表达地放在锅中慢慢煎熬。当我在外面浪费青春时光时,殊不知母亲一个在家里等我。等着女儿慢慢在长的过程,是急不可待的,像等着煮粥的过程。而母亲唯一能做的,是将自己对女儿的爱放进浓浓的米粥里
爱是什么?就是母亲那包含浓浓情意的米粥啊!
关于母亲的随笔11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给了我爱,特别是伟大的母亲,使我难以忘记。
记的一次冬天的夜里,由于担心我的冷暖,妈妈披上了一件外套来到我的房间,来看看我有没有盖好被子。到了我房间,妈妈看见我把被子给踢掉了一角,上身大半露在了外面。就轻轻的拿起被角帮我盖上。再帮我把一条毛毯卷起来塞到我的脚下。这时,一股冷风从门外吹进来,妈妈打了一个喷嚏,才发现她的`外套不是什么时候已经掉了,就赶紧捡起外套向自己的房间走去。我朦朦胧胧的看见了妈妈的身影,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田。
我想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吧!
关于母亲的随笔12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是一年春天。
春天,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刻。春天,更是百花齐放的季节。然而就在这春天的五月,却又迎来了我们值得感恩的节日……母亲节。
人生在世,就像一场奇幻的旅途,我们的母亲曾经年轻过,美丽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的只是蹉跎岁月之后那饱经沧桑的脸颊,和那略显鞠偻的身躯。
当我们还在襁褓之中哇哇啼哭的时候是母亲陪伴在我们左右,当我们学习说话走路的时候也是母亲伴随我们左右。当我们生病在床的时候是母亲陪伴在左右,当我们还在外面流浪夜不归家挂念我们的还是母亲。如今的我们已长大成人,换来的却还是对母亲的叛逆。母亲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用它那温和的灯光一次次的'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照亮我们的人生。
时光的年轮无情的夺取了她们的青春,她们不在年轻,不在美丽,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孩子的挂念。在这里让我想起了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所以未来不论走多远,无论在干啥,无论你是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是忍受失败的痛苦,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母亲,因为在母亲心中我们永远都是她们心中最最挂念的人。
如果要用你们十年的青春去换母亲十年的长寿,你们能否做到呢?我想每个人都会去做的。
关于母亲的随笔13
10月16日是我毕生第三次进京了,此次游京有别于经年的两次,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去首都看看毛主席。
看见母亲兴奋的模样、笑靥灿烂、开怀得象个孩子似的,还没到北京,我就断定这次首都之旅一定意义不同凡响。果然不出所料,5天的首都旅程中笑料不停,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给人耳目一新的开心与欢乐。
为了让母亲有一个开心的旅程,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切不可以自己的眼光去挑剔和建议。既然这次母亲是主角,我是配角,那一定要做好配角的首要任务和工作。
体验高铁
记得母亲刚刚进入高铁北站时,对一切感觉新鲜的母亲不时地关心起身边同去的人,问这问那,似乎在找寻同游首都的快感与共盟。老年团的游伴们年纪大的有78岁的,年龄小的有60多岁的,除此之外,便是如我这般年纪上下的,不是陪母亲、就是陪父亲或老丈人的。这样的团队本来就附于了传统尽孝的意义,而且老一辈人都是第一次进京,新鲜感与我母亲是一样的。见母亲与老游伴们聊得如此开心,我先前的担忧也平静了许多。
坐上“和谐号”母亲还未缓过神来,车就开了。你感觉如何?母亲惊呼,这么快就开了?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这是用电的动车,既不烧煤也不烧油,自然没有火车那般哐啷哐啷的响声啦。母亲第一次体验高铁,实在可爱。
为了让母亲此次首都之旅过得有意义,我选择了单高单飞,目的就是让母亲不仅体验高铁,还要体验一下飞机,毕竟母亲69岁了,而且拖着病体,母亲此生首都之旅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原本一上车就喜欢呼呼睡觉的我,在母亲的新鲜劲下也居然没了困意。陪着母亲张望着窗外的风景,细数过往的城市与站点。母亲在皖南山区的遂道中穿行北上,至江北平原的辽阔与平坦中笑看稻谷与植物的不同,感受不同区域的城市生活气息,感受长江与黄河的跨度之伟,感受各省城的繁华与际遇。
6小时的高铁还没让母亲尝尽新鲜就到了北京,此刻正上演着京城夜色之美。母亲在我的陪伴下爬上三层才到达高铁南站的出口,母亲惊叹首都的庞大,感受人群的拥挤和京城夜生活的繁华。眼睛睁得老大,笑靥一刻也未停止过,我则一直注视母亲的表情,感受母亲的欢乐而欢乐。
毛主席纪念堂的风波
京都的不夜天让母亲一时难以适应,加之下塌宾馆附近有高楼在建,我欲去总台换房,母亲却不让我深夜去惊扰旁人,她那善良有加的本心总让我受教。第二天一早,我便急急前往总台,一定要换房,告之母亲是病体,如休息不好,惟恐损伤身体耽误旅程。前台服务员体谅我孝心一片,尽然未加思考就帮我换到了偏僻一点的客房去了。果然,换来的客房让母亲特别欣慰,母亲夸我有眼光,有见解。我反问,那昨晚为什么不让我去换?母亲笑了。
第一天母亲就迫不及待问我啥时去看毛主席,我说这等大事肯定是首要任务了。到达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时间,母亲惊讶人之多。哪来的这么多人?母亲惊讶的表情足以体现了什么是人山人海。我告诉母亲,你以前玩的都是小城市,杭州、南京、苏州、湖州、临安等等,与首都北京是没有可比性的,且现在高铁的通车让旅游迅猛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之多,只有在北京才能感受到这不一样的人山人海与气势。
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后,我拉着母亲就直奔毛主席纪念堂了。导游美女说,毛主席也不是那么容易看的,抓紧排好队。母亲看着S型的队伍,担心看不到毛主席,我说放心,我们今天来得早,后面还有成倍成倍的人呢,你一会儿瞧。果不然,不出半小时,S型的队伍又折叠了10个来回。母亲笑了。
在等待了将近2个小时,才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母亲睁大双眼关注着身边的一切,生怕一不溜心就将毛主席错过了。我拉着母亲的手说一会儿看到毛主席,你不必太激动,他老人家睡得可香了,你太激动会吵醒他的。果然,母亲看到毛主席的水晶棺椁时,立刻甩开我的手,正面朝毛主席,两脚正立,毕恭毕敬地行鞠躬之礼。我知道保安一定会阻拦,但我不想扫母亲的兴,所以没说。这里不许行礼的,快走快走!母亲在被保安吆喝的那一刻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觉得特委屈。我上前拉着她向保安点头致意便顺着瞻仰的队伍前行走出了纪念堂。母亲一出来就恼怒地说了一句,什么保安呀,还没让人看清楚毛主席的样子,就赶人出来,象赶贼一样,太没礼貌了。母亲愤愤不平。
我微笑着看着她,她说你还笑?我摸摸母亲的脸,说,妈,你实在太可爱了。你细想一下,毛主席纪念堂不是天天开放的,遇事或遇其他国家首脑来,都不开放,而且开放的日子里只有上午4个小时的时间,世界各地游客都想瞻仰一下毛主席,倘若人人都要鞠躬敬礼,你行一个,别人行两个,还有人想行三个,照这样如此,那要耽误多少人不能瞻仰了呀?每天故宫接待游客限量8万人,纪念堂又何止呢,秒秒都是珍贵的呀,每人省一秒,就能有更多人可以瞻仰了。母亲笑了。
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依然尽显国庆气息,巨大的花篮、长城雕塑、花坛等衬托着世界最大的广场。我拉着母亲拍遍所有的景色:天安门、纪念堂、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
感受故宫的王气
走过金水桥,穿过天安门,母亲进入了故宫,看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母亲一边笑着一边嘟嚷着咋就这么多人呀?妈,这是600多年的紫禁城,比绩溪县城还要大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珍宝馆、洋钟馆、珍妃井、一一游之,紫禁城的宫殿之多、珍宝之多、历史故事之多,让母亲流连中竟不知腿脚疲倦,倒是我走着走着就赶紧找可坐的地方让母亲坐下,生怕她走累了。
故宫的雄伟与王气让母亲赞叹不已,既赞慈禧此人的才干,又恨她的心狠手辣,害死那么多人,居然连儿媳珍妃都不放过,竟然在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时命李莲英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为了掌权,竟选自己那个难看得要死的侄女隆裕做儿媳皇后,难怪光绪皇帝不喜欢,看着都没胃口嘛。母亲边游边嘟囔着。看到乾隆的御笔书法,母亲直夸其笔力及书法精湛。乾隆晚年的生活寝宫之大,后花园之繁茂,均体现了一代帝王的奢华与至尊。母亲流连其中,乐享其中。
紫禁城中,外国游客之多让母亲叹为观止。在杭州呆了多年的母亲说,杭州也未见过这么多的外国游客。那是自然,杭州乃二线城市,北京可是世界闻名的中国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明清两朝古都,咋有可比性?母亲笑了。
紫禁城的人之多,让母亲居然禁忌喝水了,因为上个洗手间都得排上好长的队伍,母亲排了几回感觉特别麻烦,既累又烦心。喝归喝,排归排呗,哪能为了减少麻烦而不喝水?那岂不是难为了身体嘛。我一路劝着母亲,担心她游玩中会渴着累着。
母亲是个固执可爱的人,在故宫的`游玩中始终坚持己见,因头次实地领略紫禁城的雄伟与壮观,倒也在新鲜中不知不觉地将此等不方便的琐事给忽略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
如今的八达岭长城,在金秋雨后的蓝天下,更显其伟岸霸气。母亲在站上长城的那一刻,居然美得连喘气声都没了。人山人海的八达岭,望不到尽头的长城上,到处拥挤着游客,摩肩接踵,稍不留神就会被挤摔了。
母亲问我,哥哥在长城的留影有一块碑,叫“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一定要带我去留张影啊。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我说,只要你别说错,一定给你找着。
长城的宽度在人山人海的情况下居然显得那么狭小,母亲拽着我的手生怕被别人给挤散了。在攀过两节的长城后,母亲还没见到毛主席亲笔书写的石碑,有点急了。我说不急,慢慢爬,一定会有的。此时,同去的78岁老人周榴琴对母亲说,我要爬到毛主席写的那块石碑留张影,说是找不到导游了,怕是拍不成照了。母亲说,不急,让我女儿给你拍。老人高兴极了,说是到石碑处等我们。
此时的长城越来越陡,不抓住旁边的铁护栏走,很容易发生脚滑。母亲的喘息声越来越大,我说慢慢爬,既然是来玩的,可不能累着。在攀爬了一个多小时的长城后,已经到达了八达岭的地质公园了。母亲说周榴琴老人你可一定要找着啊,答应她的事一定要完成。母亲是忘了自己来游玩的?她总是惦记着别人。无论乘坐巴士还是出入景区,母亲总是惦记着别人,我生怕她晕车,给她找前坐,她都让给别人先。母亲总是给我做榜样。
在地质公园处,我张望着周围,想即刻找到石碑,不然再往上爬,母亲哪受得了。就在这时,我发现在长城旁边的山上已经开发了一条山路,看来我们不用从长城上往回走了。走公园山路下山要安全得多。毕竟长城上的人实在拥挤得很,比起山路来,安全隐患系数大得多。
就在我四处找周榴琴老人时,母亲眼尖,倒是一眼就比我先找到。我赶紧拉着老人站到长城旁,给她抓拍了几张,她说我要到石碑处留影。我知道的,现在要从长城旁边的地质公园山路下去找石碑,我先给你留张长城影儿。老人乐了。
就在地质公园不远处,我们终于找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埤了。母亲和周榴琴老人那高兴劲儿,似乎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开心得如同孩子般,摆着一个个Pose让我一一抓拍。在红绿相间的层染山景中,绵延不绝的长城景色让母亲流连不舍。母亲在下山的途中摘了好多红叶,说是难得来一次北京,我要带它们回家作念想。
颐和园、圆明园、恭王府
陪母亲从慈禧水道上乘船进入颐和园,母亲说,感觉在西湖里游一样。导游夸母亲聪明,说这昆明湖呀仿的就是杭州西湖。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也被人们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昆明湖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桥。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昆明湖的南边小岛,用十七孔桥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景观甚美。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并且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颐和园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还有万寿山和佛香阁,母亲居然登上佛香阁顶一览昆明湖风光,高兴得留影不停。
看见被八国联军烧毁后的圆明园,听导游描述被毁前的万园之首的圆明园全景及珍宝,母亲连连叹惜,直骂洋鬼子的侵略无道与抢盗大恶。
在恭王府中,母亲得知此景点前身乃清朝一品大官内阁大臣和珅之家。其府邸乃中国最大的四合院,位于什刹海北岸。府邸主体有大殿、后殿、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看到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据说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导游说,和珅府的屋瓦颜色为绿色,按理是不能替越的。只有皇亲才可用,他还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和珅府有三绝一宝,模仿圆明园的洋楼门、藏宝室、送子观音太湖石为三绝,一宝为乾隆御笔亲写的福字,被藏于花园的山洞之中。为了沾点福气,游客们排队进洞触摸乾隆御笔“福”字。
据说和珅贪钱之多为9亿白银、2亿黄金,折合人民币约3600亿。乃世界首贪。和珅的儿媳是乾隆皇帝之女,乾隆在位时,其仅用3年时间完成了一个车夫到一品内阁大臣的九级快速上升为官的传奇,乃中国首屈一指的成功人士。母亲游览之中,叹为观止。
王府井、什刹海及“王朝”观演
在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王府井,母亲感叹物质的丰富与昂贵,生怕我花钱,总是急急地走着瞧着,但凡看到我要伸手欣赏问及她喜欢与否,均以摇头示异。妈,你累不累?出来玩的,喜欢的就买。不要!这也太贵了!
在小吃一条街,闻着香气袭人的各类小吃,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赶紧拉着母亲钻入人群,买了一大堆,美美地吃起来。母亲边吃边嚷着,这么贵,才一小块儿。在家要买多少了呀。老娘,吃也塞不住您的嘴哈。母亲总担心喝水之多到处找洗手间麻烦,总是不肯喝。我则担心她身体缺水会受不了。急中生智买了一大杯她爱吃的红枣银耳汤,母亲吃着北京小吃,自然水到渠成的接受了我递给她的汤了。边喝边问,多少钱一杯?不要钱。鬼才相信!
围绕什刹海一圈均为京城最为繁华有名的酒吧,我陪母亲上完洗手间溜达了半圈,母亲便心生厌烦了,说什么地方呀,坐一下都要收费,真是小气。妈,西湖边的茶楼和酒吧,是不是免费给人坐的呀?嗯,那倒不是,要买茶和吃的才给坐。对嘛,都一样的,人家租下来是为了做生意的,不是给游客免费提供腿脚歇息服务的。母亲笑了。
在观看“鼎盛王朝”主题大型演出中,母亲被京城出色的杂技表演惊呆了,现场极度震撼的表演让母亲的手掌一刻也未停歇,掌声延续到演出结束。我真担心她老人家的手要拍累了。母亲说这场观看,值!
在踏上首都机场的那一刻,母亲再次见证了与高铁站一样庞大雄伟的首都机场。众多飞机时刻起飞与降落的繁荣场面让母亲感叹北京就是不一样。两个小时不到的飞程,让母亲感受到了乘坐飞机的贵宾礼遇。母亲趁我闭眼之际,悄悄地将飞机上赠送的吃点包装与杯子塞进了包,我明白母亲想留着这些在我眼里为废物的物品作念想,故不闻不问,避免母亲遇上我诧异的眼光而难为情。
回家的路上,母亲几次拉着我的手说,女儿真好,带我玩北京。我却每每心生愧意,总会打断母亲的感念,老娘,你要乖,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于操心,身体养得好好的,要玩的地方可多了……
关于母亲的随笔14
不知不觉间,就到母亲三周年祭日了。自从母亲走后,我的天塌陷了,我的精神世界一片狼藉,大脑始终一片空白,外界的任何喜怒哀乐我都冷眼旁观,麻木不仁。似乎我所有七情六欲的神经完全崩溃。我的灵魂是孤独的,空虚的,寂寞的。我像一个没有思维,没有意识的躯壳,游走在世间。
母亲离我们而去,是我的致命殇。更多的时候,我总在刻意回避想念母亲。我怕一想起母亲,会没完没了的流泪,会无期限的神情恍惚,浑身瘫软,四肢无力。所以,近三年了,看到同学,同事,闺蜜不断发表新作品,我始终不敢提笔——我无法真正冷静下来去碰触思念母亲的情愫。虽然一直想写一篇怀念母亲的文字,完成我的夙愿。
今天周末,清除冰柜时,看到母亲生前给我的干豆角还有很大一袋子。母亲给我的葵花籽还足足有十斤。母亲生前给我儿子的腊肉纯瘦肉还有很大一块。母亲生前给我让我熬稀饭说是吃了补血的红小豆,说是喝了补钙让我打豆浆的黄豆也还有很多。木耳,香菇,高粱粉,洋芋粉……应有尽有。费了好大劲,用了好长时间,到底都没想起来是哪一年给的。母亲给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东西都是自家地里年年产,她年年给。给得太多,我们吃不完,就累积起来藏在冰箱里了。时间一长,有时就忘了。
这些东西都放置几年了,好在都存放在冰柜里。担心葵花籽过期了变味,我建议老公用电饼铛炒熟尝尝。随着电饼铛温度升高,葵花籽的香味飘散出来,情不自禁又想起了母亲。想起母亲拄着拐杖,艰难地到地头播种,艰难地收割,艰难地打籽,艰难地用簸箕簸出杂物及不饱满的籽,再艰难地用水漂出秕籽。把籽粒饱满的沥干水分晾晒,装袋,尽量公平地分给子女带回家享用。泪,再一次喷涌而出……
这些活,对于年富力强的人,的'确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对于年近九十,又体弱多病的母亲,每一件即使是非常非常小的事,她干起来都是那么吃力,那么费时。
母亲是善良的,细心的。黄豆,小豆,红小豆,玉米……每样粮食她都非常细心而又耐心的挑拣干净,然后再装袋或装柜……
吃着母亲生前给的,香喷喷的炒向日葵籽,思念成灾,泪流成海……
这哪里是吃葵花籽,这是在咀嚼母亲的爱呀!
关于母亲的随笔15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正月初十)。当我带着女儿到家的时候,母亲早已烧热了大坑,焐好了暖脚被,摆上糖果等着我们呢。嘘寒问暖之后,她便笑吟吟地问我:“今天住下吧?”,“不能啊,请假回来的,孩子明天还要学舞蹈”,我说。 “就住一宿,明天妈早点儿起来做饭,不耽误”,母亲近乎祈求的语气挽留,眼神里满是期待。“孩子早上起不来”,虽然有些不忍,但是一想到明早的麻烦,我还是果断回绝。“哦”,母亲跟懂事儿的孩子一样,不再说话,低下头去拍打身上的灰土,看得出来她有点儿失望。我心里一阵儿内疚,便想找个话题逗她高兴,于是问她:“您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她一下子高兴起来,“妈把猪蹄、排骨、猪肺子昨天就煮好了,你爸昨晚熬的皮冻、杀的鸡,带鱼也收拾好了,刚买的黄瓜、豆角。”,一大串菜单,全都是我和女儿爱吃的东西,那架势好像今天过生日的是我们,全然与她无关。
“妈,今天您歇着,我做饭”,一听我要做饭,母亲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咱家厨房冷,不如你们楼里暖和”,母亲深知我从小体寒怕冷,所以每次冬天回家,她都会早早地烧热大炕,摆好暖脚被,沏上热茶,生怕农村房子冷把我冻着,更是不允许我下厨房的。“没事儿的,您是寿星,想吃什么,我给您做”,听我这么说,她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越发不同意我做饭,似乎在她的意识里,无论什么日子,做饭理所当然都是她的事儿。连哄带劝了半天,才答应我,但前提是她得跟我一起做。
厨房里,母亲不停地说着,告诉我上次赶集家里买了个小猪崽儿,昨天后院二姨送来了亲手生的绿豆芽,家里的火鸡一顿能吃一大勺玉米料,高家儿子领回一个新媳妇、孙家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仅仅做一顿饭的功夫,家长里短、人情世故、跟我有关系的、没关系的、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凡是她能想起来的都一一说给我。我耐心地听着,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她便说得更起劲儿。我知道,母亲虽然老了,但不糊涂,这些“心里话”只会跟我说,尽管这说话在我听来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更与高度、逻辑无关,却是母亲对我的依赖和信任。
吃饭时候,母亲显得格外高兴,喝了一杯白酒,灰暗的脸颊泛起了两片红晕,女儿一句甜甜的“姥姥生日快乐”,更是让她幸福得格格地笑了起来。我是一个从小就不会说喜人话的人,虽然饭前女儿“逼”着我偷偷演练了数遍“妈妈生日快乐”,最后,还是没好意思说出来。我想,母亲是不会计较的,我是她的孩子,我的.腼腆,她是懂的。
离开前,母亲把一个丝袋子塞到车里,告诉我,里面是带鱼。并遗憾地说,昨晚忘记化羊肉了,等过一阵儿羊肉化了,让父亲给我送去。还说,再杀两个鸡一起捎过去。听着她絮絮叨叨地说着,我只是嗯嗯地点头。这几年因为皮肤过敏,我已经很少吃鱼腥羊肉之类的东西了。我本想告诉母亲,不用麻烦了,我不吃这些东西,又不想扫她的兴。总不在她身边,母亲难免对我的生活饮食不了解,但那颗心却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也许,每为我做一件事儿,她就会少一次牵挂,多一次快乐吧,那就让她去做吧!
车子已经启动,母亲又拍着车窗问我,下次还什么时候回来,这是每次临走时,她必然要问的一句话,而每次我都会随口告诉她,有时间就回来,结果大多数都变成了敷衍。不知怎地,今天再说这句话,却有些哽咽,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赶紧转过脸,生怕母亲看见,她又会小题大做的问我怎么了,又会胡思乱想上好几个夜晚。
翻看着手机上刚刚给母亲拍下的照片,才发现她真的老了,原本浓密的头发如今稀疏得看见了头皮,深深浅浅的皱纹纵横交错在沧桑的脸上,就连目光也没有了灵动和晶亮。记得母亲年轻时也算是屯子里的美女,个子高挑,身材匀称,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却有着让人羡慕的白皙皮肤。如今,时间的大手轻轻一挥,便改变了一切!
很喜欢《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每次听,都会心绪凝结,泪水盈眶。是啊,母亲把大半生的时间都给了我们,如今,她老了,她的腰身不再挺拔,她的思维不再敏捷,她开始变得絮絮叨叨、啰里啰嗦,甚至有些神经兮兮,她对儿女的依恋越来越强烈,她的孤独和寂寞会在独处的日子肆意滋长......
扪心自问:这么多年陪伴母亲的日子有多少?我真的那么忙那么累吗?我的时间又都去哪儿了?工作、家庭、爱人、孩子,一直视为生命中的重要,全心全意去经营呵护,唯一可以而且能够忽略的却是那个视我为生命的母亲!总是以为她生活无忧、身体无恙,无需过多牵挂,却不曾想到她儿女不能长伴身边的孤独和寂寞!
人们常把老人叫老小孩儿,意思人老了有时候的言行举止就跟小孩子一样,如果母亲也算是老小孩儿,那么她应该是最听话的孩子,即便对我有一些要求,也会很简单,简单得只要安稳地陪她吃一顿饭,好好地聊一会儿天就够了。可这一点点儿的要求,我又满足她多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怎样的遗憾和无奈啊?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父母一直安好。那么,我应该拿什么去回报上天赐予的这份厚爱呢?
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吧!
【母亲的随笔】相关文章:
关于母亲的随笔12-09
写母亲的随笔01-05
母亲感想随笔11-18
母亲感想的随笔01-11
母亲节随笔01-04
母亲节的随笔01-02
母亲感想随笔10篇11-18
母亲节的礼物的随笔11-18
母亲感想随笔(10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