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仇亲期”的心理干预,“仇亲期”是指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到达一定的峰值,对父母的行为、言语等进行反抗和抵制,表现出一种“亲如仇敌”的态度。这个时期往往持续1-3年,给家庭带来不小的困扰。看看青少年“仇亲期”的心理干预。
青少年“仇亲期”的心理干预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非常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和自尊心。如果父母过于控制孩子,就会抑制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导致孩子产生烦恼、孤独、压抑、暴躁等极端情绪,从而进入“仇亲期”。
家长们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缓解“仇亲期”的影响。例如,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和孩子平等交流、以及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也能够加强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仇亲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要如何疗愈这一关系呢?其实,对于那些家庭中存在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来说,仇亲期也许是最好的疗愈时机。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和自尊心,然而,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的管控,孩子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并进入“仇亲期”,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得极端、孤独、暴躁等等。
对于那些家庭中存在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来说,仇亲期也许是最好的疗愈时机。如果一个家庭长期处于负能量状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未来不孝。父母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乖巧,而自己家的孩子却陷入仇亲期?
父母要改变孩子的抵触情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很难改变,如果父母无法正确地处理,亲子关系就会恶化。
因此,父母要寻找一些切入点,逐步缓解孩子的抵触情绪。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关注自身的言行,避免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在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并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才能让孩子渐渐地走出仇亲期,建立更加稳定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开始真正自我反思,意识到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存在问题时,家长应该及时改正,以此来修复亲子关系,并逐渐产生正面影响。
在家庭成员相处和育儿方面,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界限问题”。家长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以减少矛盾、重塑亲子关系。
第一点,家长应该学会包容
家长应该包容、接纳孩子的“坏情绪”。
在青春期早期,孩子的`情绪和心境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消极的情绪比积极的情绪多,情绪稳定性也比较差,容易发脾气。
因此,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第二点,家长要多“放手”
家长需要多“放手”,让孩子得到尊重与独立。
仇亲期的孩子对外部世界非常敏感,充满敌意,但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情绪,即使是面对自己的父母,也会拒绝他们的帮助。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够获得尊重与独立,增强自信心。
第三点,适度的关心,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度的关心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陷入仇亲期时,有时候会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家长需要给予孩子适度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关注,从而减轻孩子的负担。
但是,过度的关心也不是好的选择,过度的关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觉得被束缚,失去自由。
因此,家长需要在适度关心与过度关心之间找到平衡点,给予孩子正确的支持和指导,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安心。
第四点,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在亲子关系中,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仇亲期,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沉默、抗拒的态度,家长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在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需要放下成见和偏见,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
其次,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家长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尽量让沟通变得愉快和轻松,建立起互信和互动的良好氛围。
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给予孩子正确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五点,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孩子自由和独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作为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孩子自由和独立的空间。
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要限制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而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不仅能够让夫妻之间的生活更加甜蜜,还能够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有很多负面情绪,但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能够积极沟通,不指责、不抱怨,就像当初谈恋爱那样甜甜蜜蜜,这将给孩子带来非常好的情感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逐渐放手,让孩子逐渐独立。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因为一个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
青少年“仇亲期”的心理干预2
与母亲有“仇”的孩子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就会杀死我的妈妈。”一个官方心理网站登出了海口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让广大父母们十分震惊。
长辈们难以理解,自己百般疼爱的孩子,怎么会对父母有如此深仇大恨?
专家分析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心理学上把孩子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称为“仇亲期”。而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知道这一概念的父母少之又少,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孩子的“仇恨”。
事例一:
“长大后,我就杀死妈妈”
南宁市西乡塘10岁的吴林宸,在心理医院与心理医生交谈时,也说出了与上文中海口9岁小学生意思大致相同的话:“她总说我不好,说我长得难看,说我笨,还因为我和别人玩打我,把我关起来,长大了,我就找人去打她,杀死她……”
这个女孩子眉目清秀,看上去挺文静的,但是一直耸拉着眼皮,轻声慢语中明显透露出对母亲的仇恨。据了解,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对她要求很高,每次考试不如别人高分,就数落她笨,还经常说她“长得像你那个没用的爸”,并且限制她和单位大院的小朋友玩,一旦发现,常是揪着耳朵回家,或者棍棒教育。
久而久之,孤独压抑的吴林宸渴望去找爸爸,她觉得自己有可能不是妈妈亲生的。
事例二:
“爸爸走了,耶!”
张先生最近在工作上偶然出现失神状态,当与同事谈心时,他才说出心中的痛。
儿子小昆今年13岁,上初二了,由于自己长期出差,多数由母亲照顾。儿子深得妻子和爷爷奶奶的疼爱,平时上网、花钱之类的“陋习”,只是被家长念叨一下,他也就少少地收敛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真正把心放在学习上。近期的一次小测验,小昆成绩下降得厉害,有两门不及格,张先生出差回来,十分劳累,看到儿子对于自己考试不及格的现实,表现出无关紧要的态度,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猛然爆发,厉声责骂后,还动了巴掌。
从此以后,小昆再也不和爸爸说话了,一次,在小昆的日记里,发现他写下了这样的话:“爸爸出差了,万岁!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了,耶!”
专家观点
化仇为爱,重建亲子关系
“我这是为他好,我才这样管他,他真的一点也不懂吗?”家长发现孩子对自己的仇视,往往很心伤。孩子是真的不懂家长“暴力”语言和方式所带来的爱。
父母们要注意了,当严厉教育下,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羁,不愿说话,甚至仇视父母,家长值得警惕。因为十多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仇亲期”,而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时期,多数家长却浑然不知,只是一味对不听话孩子进行责备和打骂,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据了解,不少处在仇亲期的孩子,因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疏导与感化,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那么如何与仇亲期孩子化解仇恨呢?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需要家长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交流,且沟通时候要讲究方法。
父母应注意要尊重孩子,卸下长辈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耐心听完孩子的意见,试图站在孩子角度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
另外,家长宜学会用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甚至冷嘲热讽,拳脚相加。此外,交流时,家长应学会认真倾听,当孩子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不要似听非听,表示出一种不屑的态度,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家长不重视自己的感觉。
孩子会出现“仇亲”情绪,与他们所处年龄阶段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关。父母对此,要有科学认识,不要悲观沮丧或者与孩子蛮干,而是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的优缺点。
最后,父母感化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做好榜样,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是引导孩子最好的方式。
【青少年“仇亲期”的心理干预】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案12-02
青少年心理问题09-15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疏导08-17
青少年吸烟析心理08-06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论文08-06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09-11
青少年叛逆期的表现08-17
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案15篇12-02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案12-03
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案(15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