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陪孩子“玩”。在玩耍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家长通过玩具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陪“坐”,那这个互动过程是缺失的。
游戏——也就是玩,是学龄前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都可以通过玩来学习。那么,怎样陪孩子玩才科学?
我一直觉得所谓输在起跑线上,还真不是孩子少上了几节早教课少学了几种乐器,也绝不是爸妈能给买几套房子穿多少名牌,而是在于父母是否愿意花时间用心培养孩子。大人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可当你在抱怨小朋友总是缠着你的时候,反思一下你有没有每天拿出一段时间,不刷手机不忙工作不顺便做点家务不心里想着灶台上的锅,有那么哪怕是半个小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陪着孩子玩吗?
1.请花时间观察你的孩子,听他说的话。
2.请给孩子机会看到你,听到你对他说的话。
3.看什么:孩子的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
4.请认真观察孩子正在忙的事情。
5.请观察并用同理心想想孩子此刻的感受。
6.听什么:孩子说的话,孩子用了何种措辞/音节,何种方式表达。
正确的逻辑顺序是:首先看到听到,然后给予肯定,继而进行交流。是在陪孩子玩,孩子是绝对主角!绝没道理跳过这重要的第一步!
先听听孩子的渴望,请看清楚他最需要什么,即便是实在忙走不开身,也要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尊重他的声音,不敷衍,解释缘由,做出承诺并遵守。
跟随你的孩子
我知道你是大人,在外面有头有脸,可是既然决定陪孩子就该放下架子,做一个玩得开的有趣玩伴吧。
1.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探索。
2.请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3.请让孩子明白你了解他的需求。
4.请帮助孩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你想他做的其它事情)。
5.对于新的事情请一定慢慢来(呵护自尊心)。
给孩子立规矩很重要,可是给孩子空间同样无比重要!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去哪里玩,玩什么,既然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开心,那么就放手让他自己选。
至于衣服脏了,鞋子脏了,地板脏了,手脏了,只要不因此生病,一起洗干净也是乐趣啊。和你的孩子交流(而不是训话)
我知道大人有自己的优越感,你懂得比孩子多,你着急把这个世界一股脑介绍给你的小宝贝。过多问答似的对话,或者更有甚者一味要求孩子重复家长的话,都是单方面的信息强制输入,小朋友也许会一时记得更多的东西,却绝对不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1.请经常与孩子对话,哪怕简短无意义。
2.可以谈的话题,比如:你们正在做,看,听,闻,摸到,尝试的事物;现在,过去发生,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们的感受;你们一起发现了什么……(请避免单方面的输入,鼓励引导孩子表达自己。)
3.告诉孩子眼前事物的名字,遇到的抽象概念。
4.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为孩子解释事情原理,提供信息(请用孩子可以听懂的方式,如果不明白,一起查阅资料,不要敷衍!!!说话算数!)
5.在孩子提问的时候永远给出答案(不知道也是答案)
6.请多提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总有对错。)
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孩子压力,放下家长的架子,比如微笑,好的语气,蹲下,放下手中的事情,直视眼睛,都是好的交流姿态,之后孩子也会以你为榜样形成自己的交流礼仪。
交流内容请尽量传递客观事实(Facts)减少主观好恶(Opinions):比如说今天月亮很圆很亮,而不要说今天月亮好漂亮;比如天黑了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而不要说天黑了你该睡了。鼓励你的孩子自己做
我知道大人啥都会,看着小朋友笨手笨脚的样子干着急,总想帮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娃为什么忽然就怒了,你不过就是好心帮他穿上了鞋子,或者像往常一样帮他拧开瓶盖。只是因为孩子长大了,他想自己做,他是做不好,可是这你不让他尝试他就无法成长。
一个好的玩伴(是的,一起玩的时候请忘掉你是大人)需要的不是替他把事情做好,而是在他做不好和自己生气的时候,鼓励他引导他,甚至帮他作弊(适用于不涉及第三方非竞技类游戏,比如:系扣子??)。
1.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一定正面回应(即使不能帮助孩子也要让他明白,作为家长你永远在那里,你对此事无能为力或者不被允许插手等,永远不要说出“我不想帮你”这种伤人的话!)
2.在孩子尝试了或者成功了的时候,请一定正面回应!(鼓励)
3.分析总结孩子做得好的事情,表扬孩子
4.不要说孩子哪里做错了,只强调正确答案,告诉什么是对的,不用说什么是错的孩子自然就明白下次如何做!
孩子如果不需要帮助,请不要随意乱入,扰乱孩子的节奏。别让“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这样的“关爱”,在我们下一代身上继续上演。你的义务是教会孩子求助,在他实在完不成的时候提醒他可以求助,而不是“我为你好”,直接帮孩子拼好拼图,搭好乐高,做完手工(注意:本文的大前提全是正在陪孩子玩,生活中其他场景不完全适用)。
反之,孩子如果需要,请不要吝惜你的帮助。如果孩子遇到困难,请给与全部的支持!做力所能及的,做可以做的,即便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孩子也可在此过程建立对家长的信任,安全感,以及很重要的——自信心!
建立必须遵守的准则
我知道你想做一个好的玩伴,可是你毕竟还是父母,别的玩伴可以由着小朋友任性玩个昏天黑地。可是你有责任感,你需要提醒她要吃要睡要上学了等等。
那怎么办呢?仅仅拿出权威就够了吗吗?别以为你是父母就有权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提前和孩子商量好:玩什么、怎么玩、到什么时候、我们之后要做什么等等。
1.请要求你的孩子玩的时候不可以影响别人(比如有些场所保持安静,比如沙坑不可以扬沙子等)。
2.请前后一致,一视同仁的要求你的孩子。
3.提前告诉孩子即将发生什么,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比如提前告诉孩子“我们要去看电影,在电影院不可以大声喧哗,你可以做到我们才能去”)。
4.请同你的孩子一起建立符合你们习惯、价值观的规矩,并逐渐完善。
5.请保持已有的好习惯,不可懈怠(比如玩完玩具收起来,比如去外边玩回家先洗手,你觉得孩子习惯已经养成可以放宽松了,孩子也就开始懈怠,挑战和反抗)。
6.设定界限(比如插座电线绝对不可以玩,比如玩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故意损坏物品,比如游戏时间结束不可以赖皮)。
说好的事情必须去做,这是无论大人孩子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撒泼甩赖,哭得撕心裂肺并不完全是在耍小性子不懂事,没准是大人的举动触犯了他小小的底线,让他无法接受。
提前把事情说清楚,当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在小朋友的计划之内,事到临头也就没有那么难接受。当然父母也会从容很多,而不是带着孩子就像带着一颗定时炸弹,一直提心吊胆那么狼狈。
用语言和行动让孩子明白:我想你玩开心,但不遵守原则谁都无法开心。
朋友最近告诉了我一件陪玩时的趣事:朋友的儿子27个月,刚学会说3、4个词的句子,最近特别喜欢看一本关于物理世界的绘本,这本书对他来说其实有些“深”了,所以朋友一般只指着图上的东西,告诉他一些交通工具或器械的名字。
这天,儿子指着图中潜水艇上画的两个箭头,朋友告诉他:“一个是向上的箭头,一个是向下的箭头。”
儿子想了想,慢慢地把书倒转了过来,像发现了什么一样,嘴里说着“咦?咦?”,很兴奋地指着两个箭头。
朋友恍然大悟:“是啊,宝宝发现了,把书倒过来,向上的箭头就变成了向下的,向下的箭头就变成了向上的!”
这个细节让朋友很受震撼,是孩子启发了自己:还可以这样给他讲绘本!
跳出“指导”、“教育”的框框,把我们陪孩子玩耍的过程,看成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索的过程,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引领自己,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