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思量着把长发剪短,以便再挤出些洗头和梳头的时间。于是在照镜子时自言自语:“我想把头发剪得很短很短。”这句话本来是说给诺曦爸爸听的,谁知正主没吭声,身边3岁多的小诺却反应激烈,大声说:“妈妈不要把头发剪得很短很短!”
我随口问她:“为什么呀?”
她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不好看。”
“我觉得短发也好看啊。”我一边走动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着。
小诺却非常固执:“妈妈不要剪头发!”并一直跟在我身边,随着我走来走去,反复重申自己的请求,到最后连说话都带着哭腔。
我终于发现,“短发不好看”这个简单的理由,绝不会导致小诺这么强烈的反应。于是我蹲下来,拉着她的手,直视她的眼睛,放低声音问她:“为什么不希望妈妈剪短头发呢?”
她张了张嘴,似乎在想怎么措辞,然后说:“我不想要两个爸爸,没有妈妈”!
我的脑子停顿了一秒钟,才反应过来,原来小诺认为妈妈的头发剪短了,就会变成男生,变成爸爸,那么她就有两个爸爸,没有妈妈了。
我有点想笑,可我知道千万不能笑。
看来小诺还没有掌握“性别的恒定性”的概念,她以为性别会随着发型、服饰等外表的改变而改变。
我把她拉到小凳子上坐好,简单给她解释了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区别,并向她保证:妈妈永远是女生,是你的妈妈,就算剪短头发,甚至光头,也不会变成爸爸... ...
小诺听明白后,欣然同意妈妈剪头发,甚至提出她也要去剪短发。
这件事让我不禁设想:
如果小诺语言还没有发展好,不足以表达她的想法;再如果小诺不爱说话,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如果我不曾仔细询问她哭闹的原因。
那么,我就不会知道孩子到底在担忧什么,以为她只是在无理取闹而已。
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呢?
我可能会敷衍她几句“短发挺好看的,你不要担心”之类毫无意义的话;
也可能会塞给她一个玩具或一颗糖,或者一本故事书,转移她的注意力;
如果我心情好又正好有时间,我可能会陪她玩一会儿拼图或者积木;
如果我非常忙碌又着急,我甚至可能会训斥她一顿。
总之,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停止无理取闹。
孩子可能被转移了注意力,暂时忘记或压制下了“妈妈变成爸爸”的担忧,但是这个担忧并没有消失。
如果我很快就去剪掉长发,她的担忧很快会被消除。可如果我没有立即去剪发,甚至最后取消了这个计划而没有告诉她,那么,小诺就会一直怀着这个担忧,直到她理解了“性别的恒定性”,明白了妈妈不会随着头发变短而变成爸爸为止。
这个担忧在我们看来十分好笑,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担忧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可能会令她寝食难安。
设想一下,“有两个爸爸,没有妈妈”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那真的很可怕!
这件事也勾起我的回忆,让我想起姐姐小曦幼年时期的两件事:
爸爸带我上男厕所
很久以前的某一天,爸爸独自带小曦逛商场,小曦要上厕所,爸爸带她去了男厕所,小曦对此非常不满,回家后向妈妈告状。
我给她解释了两点:
1)你还小,不能独自上厕所,需要爸爸帮忙。
2)爸爸是男生,只能进男厕所。
小曦从小是一个非常讲理的孩子,她听了我的解释后就不再纠缠这件事情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当时她是否有过“我进了男厕所,我变成了男生”这样的担忧。
妈妈千万不要走盲人道
小曦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她在小区外面的人行道上散步,我走着走着踩在了盲人道上,她看到后吓得大声惊叫:“妈妈,你千万不要走盲人道!”
在我的追问下才知道,原来她以为妈妈走了盲人道就会变成盲人,怪不得她平时走路都不肯踩盲人道。我还一直以为是因为盲人道凹凸不平,脚感不好的缘故,谁知她竟怀着这样的担忧。
想想看,生活中竟然随处存在“会让人变成盲人”的盲人道,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孩子时常会大声哭闹,有时我们理解他哭闹的原因,有时我们不理解,有时我们以为理解了,其实还是误解了。
有时我们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其实只是他的“理”我们不明白而已。这时候,即使我们想办法哄得孩子破涕为笑,那也只是安抚了他,而没有安慰他。
所以,孩子如果哭闹,不要只想着把他哄好不哭就行了,请尽量温和地询问一下他哭闹的原因,破除孩子心理的种种误解和担忧,让孩子真正获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