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让孩子吃太饱,以免超过小儿的消化能力,同时,饮食要有营养。
“儿科中有句话说:‘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可许多家长总嫌孩子吃得太少。对于肠胃来说,消化食物就是在干活,活干得多了自然吃不消。”刘主任形象地说,不能整天让肠道“过生日”,肠道受不了,孩子也受不了。
2.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到:食物新鲜、餐具消毒、手的卫生。
3.莫让孩子穿太多、太暖,以头上、身上不出汗为宜,及时增减衣服是关键。
孩子穿得多,就容易出汗,出汗时,汗毛孔大开,就给了病毒一个侵入的机会。所以孩子的衣物一定要合适,基本上大人穿多少,孩子穿多少,年龄小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如果之前已经习惯多穿的孩子,就要逐渐减衣服,不能一下减得太快,以免孩子着凉。
4.避免孩子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出汗。大汗容易伤阳,导致感冒。
5.保持孩子大便通畅,不易上火。
“门诊上生病的孩子多数排便不正常,家长很大程度上要为此检讨。”刘金权形象地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场景:晚上11点了,大人磨磨蹭蹭不愿上床睡觉,孩子瞪着眼睛也不睡。早上闹钟一响,感觉孩子快迟到了,几下就把孩子从被窝中提出来,随便擦把脸,就送学校去了。孩子在学校待一天,晚上回家才有时间大便。有时候几天才能大便一次。“本来早上是排便的最佳时机,因为家长睡得晚,起得晚,没有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所以大便不正常,火出不来,自然会生病。”刘金权说,家长要记得:早睡是为了早起,早起是为了让孩子排便。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早上排便,一身轻松。”
6.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换气,呼吸新鲜空气,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7.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勤晒太阳,可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增强抵抗力。
8.要有隔离观念,避免病人接触孩子,家人生病时,最好戴上口罩,以免传染孩子。
9.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10.养成五大习惯,即: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排便习惯(早上排便)、饮食习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卫生习惯、保健按摩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