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膳食指南适用于满2周岁至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简称为2-17岁儿童),分为2-5岁学龄前儿童和6-17岁学龄儿童少年两个阶段。2-5岁儿童生长发育速率与婴幼儿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和成人期发生肥胖的风险。
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2-5岁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最重要的阶段。6岁以后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教育阶段,生理、心理发展逐步成熟,充足的营养是儿童少年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纠正饮食行为偏差、培养运动爱好等是此阶段重要的任务。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关键推荐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是此阶段儿童获得全面营养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因此要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注意食物多样化。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对于快速生长的儿童每天应饮奶350-500mL;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水的摄入量(包括饮水、膳食中的汤水、牛奶等总和)应达到1300-1600mL,饮水应以白开水为主,避免含糖饮料。零食应尽可能在加餐时食用,适宜儿童的优质零食包括乳制品、水果、蛋类和坚果类食物,加餐应不影响正餐的食用量为前提。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与成人相比,2-5岁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咀嚼能力仍较差,因此烹调多选择蒸、煮、炖、煨等方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从而增进对食物的兴趣;烹调时少放调料,2-3岁儿童每日食盐的摄入应少于2克,4-5岁应少于3克;尽量不选择油炸方式烹调。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食物的认知与喜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多带儿童去农田认识农作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营养成分及对身体的好处,并亲自采摘蔬菜;平日也可以带儿童去市场选购食物,辨识应季蔬果,学着自己选购蔬菜;在家可以参与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择菜,让孩子体会参与的乐趣。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而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减少近视眼的发生。
学龄儿童少年膳食指南关键推荐
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此阶段儿童应学会自己选择和合理搭配食物,家长也应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先改变自己不健康的饮食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学校可以采用展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营养宣教。鼓励学龄儿童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调,学习餐桌礼仪。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要少吃高盐、高糖或高脂肪的快餐,如果某餐选择了油炸较多的快餐,其他餐次要适当减少主食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两餐之间可适量选择零食,但不能影响正餐,零食最好还是选择坚果、水果、能吃的新鲜蔬菜和部分谷薯类食物,尽量不选择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多数饮料含有大量的添加糖,要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如果喝饮料,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学龄期儿童要避免盲目节食或采用极端的减肥方式,也不能暴饮暴食,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合理的饮食行为,对于儿童的偏食、挑食行为应尽早发现和纠正。
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空腹运动,也不要吃完饭立即运动。同时应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低中高强度运动之间的过渡。
【教你孩子的正确投喂方式】相关文章:
洗菜正确方式,别再“喂”孩子吃农药10-22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08-21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08-17
表扬孩子的正确方式08-07
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08-17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方式09-30
家长教育孩子正确的方式09-11
带孩子看病的正确方式11-14
与孩子说话要注意正确的方式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