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可孩子的努力价值,将其视为学习机会。
不论结果如何,孩子的任何努力都不应该遭到否定。通过努力,孩子可以锻炼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为跨越下一个障碍做好准备。因此,不论孩子努力后的结果如何,只要是认真付出了,家长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帮助孩子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生活技能。
二、充分准备,珍惜每一次锻炼机会。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脚手架”,随时支持孩子。但这种支持并不意味着凡事要替孩子解决,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自己体验失败,孩子就很难学会自我成长,而是过度依赖他人。但如果孩子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无动于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因此,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孩子身旁陪伴孩子,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既不冷漠对待也不越俎代庖。
三、支持但不“救助”。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完不成任务或者是即将失败的时候帮助孩子,他们无法忍受看到孩子自己承担结果。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表面上是在保护孩子,实际上反而会害了孩子。
因为家长这样做会给孩子留下自己怎么做都不要紧,反正会有家长替自己承担的印象。同时,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但不替孩子做任何决定,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成功,孩子会为自己的努力而骄傲,并且更加努力;如果失败,也要让孩子学会面对,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以后做的更好。
四、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我们都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如果孩子经常失败,而且看不到出路,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无法成功。
只有孩子成功地面对失败,获得两种认识:一是“我已经知道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失败,而且我能够做到”,二是“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处理”。这样才是对他们毅力的培养和锻炼。
五、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要予以理解。
的确,孩子需要经历失望和泪水,知道明天大阳还会升起。但是,如果父母给予大量支持,这过程就会获得最佳效果。这会让他们坚信,家长永远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这样孩子就会敢于尝试失望,度过难关,培养出坚韧不拔的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