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们的导师,在他们走歪路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书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读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我认为人不能仅满足于学会知识,而应该用所学的知识审视自己,反躬自问,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所以,我总是尽力让孩子从小就与书为伴。
首先,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两个孩子出生后,我还是个学生,理应广泛阅读大量书籍。学业结束后,我关注更多的是主妇家庭、环境问题、农业现实、团体运动,所以一直书不离手。孩子们也会翻阅一些书籍,但有时候书对于他们更像玩具,堆成城堡或小塔。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想让孩子们知道书中的秘密。所以除了家中的书,为了让孩子看到其他的,我经常抱着或背着年幼的他们去书店,等他们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就牵着他们的小手一个星期光顾一次。有时只是随意浏览,有时遇到喜欢的就买下。或许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现在孩子们独自去海外旅行也会去书店转转。
第二,让孩子体会读书的乐趣。我曾告诉孩子们,书中的世界丰富多彩,有有趣的故事,悲伤的故事,冒险趣谈,还有多种多样的信息。孩子们兴趣广泛,他们特别喜欢《我们的身体怎么了》、《冒险图鉴》、《手工图鉴》,不但从中学到了知识,还可以亲手制作小玩意儿,他们觉得其乐无穷。孩子们切实体会到,读书丰富了自己,自信感倍增,不再畏首畏尾。在去荷兰之前,书也对他们有所帮助。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7岁,为了迎接爸爸的安息年①假期(属犹太教)要在荷兰住一年。那时有多种关于荷兰的书,特别是《遥远的国度,临近的国度》,读了之后,荷兰所有的孩子在他们眼中都变成了天使,因此他们也想要去荷兰生活。另外,书中介绍了一本笑话集锦《吴先生的故事》,他们甚至因为想买这本书而去荷兰。
洪元6岁的时候在凉台上养了一只白腰文鸟,他把《养鸟有道》看了一遍又一遍,结果那只鸟非常健康,繁殖了四代。孩子们渐渐明白了书是知识的宝库,当他们查找信息的时候,就会把可能涉及的书籍全部翻出来阅读。即使旅行的时候也不忘随身带上一本书,书成了他们在漫长的徒步旅行中坚持下去的力量。
第三,让孩子接触丰富的书籍,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从封面、内容到形式,不加局限,让孩子们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我选择的书品种五花八门:手掌大的小书、图纸一般的大书、折叠书、工具书,打开书橱,我会挑一两本又长又宽的来读。另外,还有不少漫画书。在地球的另一边生活着我们的同类,《各国志》讲解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邓达和可可汉字访谈录》,深入浅出、通俗幽默地解释了汉字的道理和原理;《数学博士》则兴趣盎然地将数学原理娓娓道来;另外还有类似故事书的《漫谈韩国史》等书。
我也建议孩子多读一些韩国和世界童话,但有几本我不提倡孩子阅读。例如《白雪公主》、《小豆姑娘》①,里面的内容充斥着太多的怨恨和残忍,不适宜儿童阅读。
第四,将书本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们在路上看到一只蜗牛,就给他们提供一本讲解蜗牛的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了解生物。图画书《经典赏析》展现了世界十八大著名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这本书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懂得如何通过表象来看实质。其实乘坐飞机时,如果高度稳定飞机平稳,可以向乘务员请求带孩子参观一下大型客机的二层和驾驶室,然后再通过书本进一步向孩子们解释。乘坐火车时也是如此,提前到火车上请求工作人员允许我带着孩子看看工作室。这一过程会让孩子从平面的书本走向立体的现实实物。久而久之,孩子们看到其他建筑物或者复杂的事物,都会推理其内部的大致结构,同时发挥想象力来设计里面的构造。
第五,要让孩子们明白,书只有读进去才是属于自己的,而且要学以致用。还要让他们懂得,书籍是用来充实大脑的,不是用来摆放的装饰品。我经常把读过的书和邻居们相互交换,有时大家分享,有时别人当做礼物送给我,而且家里还有不少路上被扔掉的旧书。《浩瀚的大海》和《我的弟弟》是泰晶最喜欢的两本书,以前送给了亲友的孩子,十年过去了,它们成了纪念品又回到了我们家。
最后,要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认识自我存在的宝贵价值,同时尊重他人的人格和价值,努力生活,用爱心和行动来奉献世界。”这是我们应该时时告诫子女的。
【让孩子与书为伴】相关文章:
假期“伴缺失”困扰孩子09-01
让良好的次序感伴孩子成长10-01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找伴难?10-27
为孩子选书你做对了吗?09-29
怎么为好动期的孩子念故事书?10-17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要遵循什么原则10-01
为孩子选择乐器请尊重孩子意见09-25
为孩子创造益智的环境09-22
为孩子储备教育资金09-28
变孩子的“反抗”为独立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