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创造力

时间:2023-12-13 18:10:00 育儿 我要投稿

  

  孩子的创造力1

  但是这种孩子往往容易被忽略,因为家长怕麻烦,不喜欢带他们出去。其实真正聪明的孩子不是乖乖牌的,当然也并非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是有创造力,有创造力的孩子应具有几项特色

  敏觉性 敏感察觉、把握关键,就是对于问题的敏感性,碰到问题能够很快发觉其关键或缺漏所在。例如,当你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悄悄的把他的玩具拿走一样,他很快便会发现那样玩具不见了;

image.png  

  另外,当妈妈生气时,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爸爸没有回来吃晚饭。而不是问:妈妈,你的脸为什么黑黑的?的时候,就表示孩子的敏感度很高,这种孩子通常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些孩子不能体会大人的意思,即使喝骂他,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像这种孩子就不够聪明了。

  而这种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重要,譬如别人与你谈话时频频看手表,你还不识相;当人家说要去化妆室时,你竟然说也要去,这种人是不受欢迎的'。

  流畅性 意念泉涌、思路流畅,能够提出很多构想及方法。例如对于砖块的用途能提出很多种,越多表示流畅力越高;当你问一个孩子茶杯能做什么?他可以很快就说出各种不同的用途;或是问什么东西是圆形的时,他也能够触类旁通、思路泉涌而无障碍地表达出来。

  变通性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不固着于某一观点,凡事具有弹性。例如一个班级中,有个孩子回答茶杯能装水,而大多数的孩子会接着说装沙、装糖果都是装;此时其中若有小孩说用来砸坏人、当乐器敲、做帽子戴时,我们要多鼓励他,因为他具有灵活的变通能力。

image.png  

  日常生活中,我们若缺少什么就买什么,会让孩子养成钱是万能的观念,而白白丧失训练创造力的机会。有位妈妈去买菜,把孩子反锁在屋中,炉子上还炖着排骨而引起火灾,当孩子拼命敲门、叫妈妈叫爸爸就是不会叫救命;结果妹妹说可爬窗户出去,而姊姊却说老师教我们不能爬窗户。

  小孩子模仿性很强,大人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所以我一向鼓励教师要有变通力,孩子才能学习得好。

  独创性 独特新颖、一枝独秀,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提出平凡的想法或意见。例如砖块可以当练习书法用,即很独特;还有着色时,有些孩子不喜欢和别人用同样的颜色;玩智高游戏时,第一次照着图组合,以后就开始变花样,这种是有独创性的孩子。

  精密性 精益求粗、描绘细腻,能在原有的观念上加上一些想法,使其更周详完备。这在绘图上经常可见;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因照顾孩子过于周到,结果养成孩子丢三掉四、粗心大意的习惯。

  有的父母从不替孩子检查功课,让他自己检查;若是都没错,就在联络簿上告诉老师,老师给他两个星星,他就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以后也就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

  在此有一个测验叫画人测验,让孩子画人物,画得愈详细,表示观察愈仔细,也表示心思愈细密,当然这和年龄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孩子的创造力2

  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孩子“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当然了解!”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回答。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每一位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说出他的一些特点的。

  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融入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为父母了解和研究儿童提供了时空和情感上的便利条件。应当说,天下没有人比父母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父母的看法并不总是准确和全面的,也不总是能够考虑到孩子各方面的特点的。“察子失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错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父母经常与孩子在一块,就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

  还有些父母忙于事业发展,累于生活琐事,很少能抽出时间专门地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因而不能形成对孩子正确、全面的认识。

image.png  

  这正如一句古诗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和研究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古今中外的知名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

  英国教育家、思想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弄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人,是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者。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古代《学记》认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的父母就要能够洞察孩子的心,全面把握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再有针对性地“长善”和“救其失”,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了解和研究孩子,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从时间和空间条件看,父母和孩子间的时空距离是最为接近的,两代人频繁互动的交往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满足孩子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主要场所。即使是上小学后,孩子每天仍有大约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在家庭里活动。

  在每天同孩子的交往中,父母经常为孩子操心,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物质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然会去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去体会孩子的心态,去思考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父母就能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父母还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把握孩子的过去和现在,并推知孩子将来的发展,这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胜任的。

  其次,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为家长了解和研究孩子筑就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在家庭关系中,除了夫妻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这是异于夫妻关系的又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正是这种亲子关系,促使父母对子女产生深切而真挚的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去考虑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image.png  

  目前,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因之,父母对独生子女期望值愈来愈高,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努力去掌握有关教育知识,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孩子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3.了解和研究孩子的一般内容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孩子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发育情况,主要是指儿童的形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等。

  (2)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动机、注意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也有影响。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等。

  (3)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大致表现为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个性的形成与如下四种因素有关:先天的生理素质、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的活跃程度、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熏陶。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粗暴地强制他们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思想品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影响、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当前的思想矛盾、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等。

  孩子的创造力3

  一些家长常有这样的感觉,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没有什么不妥,而孩子很反感,教育效果也不佳。产生这种情况的最大可能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没有选择好。家长不能根据时间、地点和孩子的情绪来进行教育,孩子是难以接受的。那么,家长教育孩子应选择哪些时机?

image.png  

  1、孩子取得成绩时。此时,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情特别好。家长应在称赞和鼓励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和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乐于接受的。

  2、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而应帮助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所在。孩子不但学会怎样走出困境,而且加深了与父母的感情,乐意听从父母的.教诲。

  3、有较大过失时。这时的孩子会有负罪感、畏惧感,只要父母能体谅其过失,在指出严重后果的同时,找出原因,孩子是能接受批评教育的。

  4、受到委屈时。由于这时的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而受到误解和指责。这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的态度,在仔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

image.png  

  5、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时。家长既要鼓励、支持,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孩子钻研知识、挖掘潜能、持之以恒。

  6、在别人取得成绩和荣誉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向先进、榜样人物学习,并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

  7、新阶段开始时。如新学期一开始、刚入队或入团时,孩子会产生新鲜感和从头开始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家长应因势利导,及时向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会乐于接受。只要家长认真思考和实践肯定会发现更多的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孩子的创造力】相关文章:

启发孩子的“创造力”12-06

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条件10-06

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因素10-05

如何开发孩子的创造力09-06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09-10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09-09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11-28

不要扼杀孩子创造力09-27

怎么提高孩子的创造力10-15

(集合)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