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这个词,相信很多小孩都有这样讲过自己的妈妈。唠叨真的无所谓的,其实它正在悄悄毁掉孩子的自信,对孩子的伤害比想象中大!
1、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超限效应。
就是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引起了人们不耐烦或反抗的情绪,使事物朝相反方向发展。
在我看来,超限效应的同义词就是唠叨。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说得多了,孩子还跟你对着干。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超限效应”:你已经发现孩子不耐烦,可还在不停地说,谁受得了!
就像我们满心欢喜的放假回到家,本以为可以安静的休息几天。
刚开始也是皆大欢喜,气氛融洽,可往往没过两天就待不住了。
为啥,爸妈太唠叨了。
三番五次地叮嘱,不停地说,完全让你应接不暇,恨不得马上原地消失。
我们也懂得父母爱子心切,可实在禁受不住24小时的不停歇轰炸。
当关注过了头,就成了烦扰。
2、很多时候,大人们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
例如,孩子在1岁半到2岁,会反复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所以会变得有时候很乖,有时候却很固执。
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萌娃,“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
3岁的孩子,友善、平静,但也有依赖心理。
4岁孩子,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5岁孩子,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6岁孩子,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如果大人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发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自己不停的说,那孩子那怕有满腹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说不出来。
甚至有时候孩子说出来,大人们也会觉得孩子在狡辩。
渐渐的,亲子间的信任感,就在大人的唠叨中慢慢消失。
3、一个唠叨的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
对孩子来说,唠叨其实是把软刀子,会一点点割掉孩子的自信。
唠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
有时候大人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长此以往,父母的不信任就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
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曾经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妈妈在唠叨孩子出门动作太慢,孩子一直低着头,偶尔打量一下周围的人,眼神涩生生的。
4、有些孩子,被大人唠叨惯了,反而产生了依赖心理。
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
起床要大人催才起来,作业要大人催才去做,玩具要大人催才去收拾。
更严重的是,当问题发生时,孩子会把责任推到大人的身上。
例如,起床晚了迟到了责怪大人没有早点叫他起床,作业没按时完成责怪大人不帮忙辅导,玩具找不到了责怪大人没帮忙收拾好。
所以,长期被唠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变得懒惰、散漫,通常会唯父母是瞻,难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
5、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可怜了天下父母心。
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面对大人的唠叨,有些孩子还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
因为被唠叨得太多了,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假装什么都听不到。
这样的话,无论大人再怎么苦口婆心,对孩子而言,作用都是归于零。
难怪人们都说,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宽容、宽松、宽厚的,而不是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画脚。
生活中,很多妈妈总是不满意孩子的做法,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明确命令孩子就应该这样那样做。
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听话,期望孩子改变。
孩子是要管,但有时候,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点到为止,更多时候做一个静静地坐在边上替孩子鼓掌的家长说不定更好。
【唠叨是一把软刀对孩子的伤害比想象中大】相关文章:
梦见一把锋利的刀12-11
不要让“唠叨”伤害到孩子10-05
父母不要让“唠叨”伤害到孩子10-09
家长唠叨时如何避免伤害到孩子11-09
床头旁边放一把刀好吗06-29
怀孕的人床下放一把刀07-01
枕头底下放一把刀和桃树枝06-30
让孩子远离伤害09-01
孩子晚睡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