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其实很简单

时间:2023-12-18 07:53:46 育儿 我要投稿

  最近搬家各种忙碌。但是欣慰的是,家里的宝贝不仅没有添乱,还非常配合,甚至主动请缨要求帮忙做事,被长辈夸为很有责任感。回头看看,平时只要留意一些细节的做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生出责任感,其实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其实很简单

  给孩子展示爱的机会

  有一段时间我肩膀酸痛得无法动弹,便去医院配了点膏药。医生说膏药最多贴6个小时。6个小时到了后我正陪着宝贝在外面玩,由于我的肩膀还是一动就疼,根本无法把膏药摘下来。迫不得已,只好向宝贝求救。

  没想到,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小心翼翼地撕下膏药,还用小胖手在我的肩膀拍了拍,问我:“好点了吗?”第二天,看到还要再贴时,他也主动要求帮忙。

  这个细节让我发现,所谓的责任感,其实是源自于爱。爱会让人生出关切、责任和力量。但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他对妈妈的爱仍属于潜意识层面,自己并未察觉。

  这时候,如果给他一个契机让他为爱的人做些什么,那种“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拥有那么多爱”的感觉,会让他很惊喜,而因为有爱所以能帮助自己所爱的人带来的成就感,更是激励他的最好动力。

  巧合的是,我的肩膀好了以后,老公的肩膀上被不知名的毒虫咬了,也需要擦药。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擦药全程我都邀请宝贝在场参与。先让他看爸爸的肩膀,告诉他爸爸踢球被虫子咬了很痛,我们要给他擦药。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让他意识到爸爸也需要他的帮助。

  宝贝看了以后,一脸的关切,表示要给爸爸擦药。尽管擦药的动作很不到位,可是他非常严肃认真,不放过任何角落。擦完药我和老公都表扬他:“谢谢宝贝擦的药!爸爸觉得好多了,不过因为有点严重,还要连着擦好几天,就要辛苦宝贝啦!”

  第二天一早醒来,宝贝一睁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的肩膀好了吗?还要帮他擦药!”这让我非常意外,他竟然能第一时间想到爸爸还需要擦药,真的是非常感慨。就这样一连几天,每天早晚,他都会主动提醒要擦药,直到爸爸终于痊愈。

  我们常常满足孩子的需求,认为那就是给他安全感,但孩子也需要感到“被需要”。有时候“责任感”并非多么大义和沉重,助人者自助,当孩子被父母被身边的人需要时,他会很乐于扮演一个“能力者”的角色,自己小小的力量就可以照顾到所爱的人,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有一个朋友同样是搬家,因为搬家期间家里太乱,考虑到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就把孩子送回了爷爷奶奶家住了几天,然后等新家一切收拾妥当才接回来。本想给孩子一个惊喜的,却发现孩子不仅不买账,反而特别不适应新家,一直嚷着要回去,花了很久时间才适应。

  接受了朋友的建议,这次搬家时,我们很早就告诉他即将搬家的事实。快到搬家那一天,我告诉他:“宝贝,我们就要搬到新房子里去啦,家里的书啊玩具啊沙发啊茶几啊都要搬过去,这几天我们要把东西都收拾好,可能会有点累,也可能没法儿像以前一样一直陪你玩。如果你想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呆在一起,也可以和我们一起收拾好东西搬家。”

  宝贝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也许是他明白了自己是家里重要的成员,需要参与家中的重要事务,他很快就行动了起来,把自己的绘本玩具收到箱子里(虽然堆得乱七八糟),而看到长辈们忙进忙出收拾,他也很识相地自己坐在沙发上看书,并不干扰,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时不时要求出去玩。

  在给予孩子作为“家庭重要成员”应有的尊重,告诉他家庭面对的境况后,将他放对了“位置”,他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而不需要家长刻意强调责任感,更不用反复告诉他“你应该做什么”。

  搬家其实是深化孩子“责任感”的一个很好的契机。看着自己参与了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看着原本空空如也的新房子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变得整洁而充实,孩子内心是欣喜的。

  如果只是通知他“我们搬好了家,这是你的房间”,孩子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并不是这个家庭的“主人”,只有爸爸妈妈才是,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对共同的家庭负责,反而弱化了其“责任感”。

  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

  每个人都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孩子更是如此。在看到孩子负责地做一些事时,家长往往会给孩子鼓励,例如“你真棒!”或者“宝贝真乖!”。不过,其实这样的鼓励指向不明,如果重复得多了,对孩子而言就缺少了最初的成就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