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你是怎么对孩子解释的

时间:2023-12-18 11:08:46 育儿 我要投稿

  5岁的妞妞正在看动画片,里面有一个情景是鸟妈妈为了救孩子们,而落入了狐狸的圈套死掉了。

关于死亡你是怎么对孩子解释的

  这个时候妞妞转身问妈妈:“妈妈,鸟妈妈怎么了?”

  妈妈回答说:“鸟妈妈死掉了。”

  妞妞对死亡没有概念,所以又问妈妈:“妈妈,什么是死掉呢?”

  妈妈回答到:“死掉就是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妞妞继续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也会死掉吗?”

  妈妈想了一会儿回答妞妞说:“会,妈妈和爸爸也会死掉。”

  妞妞听到这个答案后着急的哭了出来,嘴里喊着“不要爸爸妈妈死掉。”

  5岁的妞妞和妈妈的对话应该是中国家长对孩子死亡教育的常态吧。当孩子问到父母“什么是死亡”的时候,父母闪烁其词,然后给孩子一个模糊的答案。

  当孩子问父母“爸爸妈妈也会死”的时候,父母直截了当的回答仿佛在孩子心上刻上了一个伤口,让孩子受到惊吓,并且误以为爸爸妈妈马上就会去世。

  在中国,死亡教育就和性教育一样,我们家长都不愿意涉及、更别说教育孩子。

  怎么科学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

  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复。

  4岁之前

  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出有关死亡的问题,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具体的死亡事件。

  如果孩子问起有关死亡的话题,家长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死亡。

  “

  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了很厉害的病,救不活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4~5岁

  第一次主动发起死亡问题。

  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的许多问题都会表现出兴趣,与具体的死亡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孩子一种发育上的成熟。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死”只是一个词汇,他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他能理解的往往只与他经历的具体过程相关。

  6~7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有可能会认为“死”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睡着了的现象,过一段时间他还会醒过来。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注意,当孩子问及有关死亡的话题时,父母应该注意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含糊不清或是欺骗孩子。如文章开篇的例子一样告诉孩子死亡就是睡着了。

  针对4~7岁的孩子,“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要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疼,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要说清楚。

  7~9岁

  孩子已经对死亡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他们与成人世界沟通的渠道扩展很了多,也可从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知道死亡是永久的离别,对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的客观事实展示出认同的态度。

  这个时期面对孩子提到的死亡问题,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应该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可以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10岁以后

  孩子对死亡的态度就接近成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于死亡的问题孩子们的态度是接近成人的,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对于死亡带来的惊恐也是无力的,需要父母引导。

  对于孩子问及爸爸妈妈会不会死的时候,父母的实事求是会伤害到孩子。

  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过很长很长时间后,爸爸(妈妈)很老很老之后才会死。

  这样回答既没有欺骗孩子,也告诉孩子父母不会马上离他们而去。

  所有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父母的回答肯定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用更温和更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正视人生,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