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

时间:2024-01-24 19:09:41 育儿 我要投稿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1

  首先,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我们必须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

  1、科学的观察与诊断。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不致生病!

  2、"饮食的调节与改进"。德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对自己儿子的营养,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身体,可以担任这样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从小时候的营养就调节配备得很好,所以身体健康得像钢筋水泥做的一样"。

  3、"预防疲劳的休息"。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

  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

image.png  

  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和源泉"。现在我想到五个字,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

  再次,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image.png  

  第一点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第二点是要"敏捷正确"。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第三点是要"做好为止"。我们做事要按照  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先说"公德"。

  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再说"私德"。

  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2

  陶行知在建校三周年纪念日上,分别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方面,号召全体师生每天都要问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即“每天四问”。问题如下: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关于身体这一问的起因是,有两个学生邹秉权和魏国光分别于建校二周年和三周年纪念日时去世。尤其是魏国光的去世,陶行知先生很受启发。他也因此提出了保证健康身体的几种做法。

image.png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观察与诊断”。他反思了魏国光的死因,发现大家太不注重科学的观察导致大夫误诊、误治,进而导致了这位学生的死。

  魏国光平时就有吐出蛔虫的现象,有同学见到了也没有报告。他认为这是“缺少证据的‘敏感’,而导致不科学的‘钝感’!”医生又很大意,误诊为盲肠炎。

  现在仔细分析,盲肠炎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应该发烧,而魏国光并不发烧,显然不是盲肠炎。如果大家能进行科学地质疑的话,医生也不至于给他开刀,他也不会因为开刀而发炎,而致命。因此,大家都必须提高“科学的警觉性”。

  其次,要进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再次,要”预防疲劳的休息“;最后,要”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健康需要营养,因此需要调节与改进饮食。过渡疲劳容易造成身体的不健康,因此需要预防疲劳。因为当时国家的贫穷,缺医少药,有病就有大夫治疗是不可能的,只能从预防上下功夫。

  他认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因此他提出每天都要问问自己学问是否有进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所进步,他给出了五个字的策略。

  这五个字就是“一、集、钻、剖、韧”,即“专一、搜集、钻研、剖析、坚韧”。早在那给年代,陶行知老先生就讲研究学问讲得如此透彻,不愧为大教育家。

image.png  

  如今想来,做学问可不就是这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么。必须要聚焦与一个问题去研究,问题聚焦后,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仔细地研究、深入地研究,分析其正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研究出成果的。

  工作的好坏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他提出每天要问问自己工作是否有进步。他提出要“站好岗位,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而且做工作不仅要敏捷,还要正确,做工作要“做好为止”,不能半途而废。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他提出每天要问自己道德是否有进步,并称其为“建筑人格长城”。他从“公德”与“私德”两个方面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公德”是相对于集体来说的,“私德”相对于个人来说的。但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会成为妨害公德的人,因此,私德更要紧,它是公德的根本。他提出“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的心术行为都因不廉洁而起。

  “每天四问”可以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这样,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是否有进步,久而久之,就会显出“水到渠成”的大大的进步。

  越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越佩服他见微知著、精辟论述的能力。每每看到某一方面的问题,他总能旁征博引,总能恰到好处地例举大量的实事,使得论据特别充分,而且这些论据还特别接地气。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相关文章:

教育家陶行知的4块糖,这样制服顽皮孩子!11-02

最强悍的教育每天只问小孩话12-11

从小必教孩子的安全教育家长必知12-16

每天只问孩子话,改变孩子一生!10-27

每天只问孩子这话,胜过百般疼爱11-15

孩子接种疫苗前先“四问”09-01

面试经典100问09-02

每天喝茶的好处09-29

每天的心情语录11-18

每天喝杯豆浆07-11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1

  首先,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我们必须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

  1、科学的观察与诊断。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不致生病!

  2、"饮食的调节与改进"。德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对自己儿子的营养,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身体,可以担任这样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从小时候的营养就调节配备得很好,所以身体健康得像钢筋水泥做的一样"。

  3、"预防疲劳的休息"。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

  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

image.png  

  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和源泉"。现在我想到五个字,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

  再次,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image.png  

  第一点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第二点是要"敏捷正确"。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第三点是要"做好为止"。我们做事要按照  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先说"公德"。

  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再说"私德"。

  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四问2

  陶行知在建校三周年纪念日上,分别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方面,号召全体师生每天都要问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即“每天四问”。问题如下: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关于身体这一问的起因是,有两个学生邹秉权和魏国光分别于建校二周年和三周年纪念日时去世。尤其是魏国光的去世,陶行知先生很受启发。他也因此提出了保证健康身体的几种做法。

image.png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观察与诊断”。他反思了魏国光的死因,发现大家太不注重科学的观察导致大夫误诊、误治,进而导致了这位学生的死。

  魏国光平时就有吐出蛔虫的现象,有同学见到了也没有报告。他认为这是“缺少证据的‘敏感’,而导致不科学的‘钝感’!”医生又很大意,误诊为盲肠炎。

  现在仔细分析,盲肠炎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应该发烧,而魏国光并不发烧,显然不是盲肠炎。如果大家能进行科学地质疑的话,医生也不至于给他开刀,他也不会因为开刀而发炎,而致命。因此,大家都必须提高“科学的警觉性”。

  其次,要进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再次,要”预防疲劳的休息“;最后,要”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健康需要营养,因此需要调节与改进饮食。过渡疲劳容易造成身体的不健康,因此需要预防疲劳。因为当时国家的贫穷,缺医少药,有病就有大夫治疗是不可能的,只能从预防上下功夫。

  他认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因此他提出每天都要问问自己学问是否有进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所进步,他给出了五个字的策略。

  这五个字就是“一、集、钻、剖、韧”,即“专一、搜集、钻研、剖析、坚韧”。早在那给年代,陶行知老先生就讲研究学问讲得如此透彻,不愧为大教育家。

image.png  

  如今想来,做学问可不就是这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么。必须要聚焦与一个问题去研究,问题聚焦后,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仔细地研究、深入地研究,分析其正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研究出成果的。

  工作的好坏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他提出每天要问问自己工作是否有进步。他提出要“站好岗位,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而且做工作不仅要敏捷,还要正确,做工作要“做好为止”,不能半途而废。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他提出每天要问自己道德是否有进步,并称其为“建筑人格长城”。他从“公德”与“私德”两个方面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公德”是相对于集体来说的,“私德”相对于个人来说的。但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会成为妨害公德的人,因此,私德更要紧,它是公德的根本。他提出“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的心术行为都因不廉洁而起。

  “每天四问”可以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这样,大家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是否有进步,久而久之,就会显出“水到渠成”的大大的进步。

  越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越佩服他见微知著、精辟论述的能力。每每看到某一方面的问题,他总能旁征博引,总能恰到好处地例举大量的实事,使得论据特别充分,而且这些论据还特别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