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包括什么能力

时间:2023-07-04 20:09:45 职场 我要投稿

  做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包括什么能力1

  做事能力

  中层作为行政中枢,要帮助学校实现发展愿景,将工作落实,把事情做好。作为中层,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我会做事吗?

  做了中层后,有段时间我有深刻的感受:这件事没有实现效果,那个项目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为此我困惑了很久:明明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或活动,为什么花了时间和精力,没能实现预期的效果?是顶层设计出了问题,还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纰漏?

  后来我才意识到,要高效地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懂得一定的规律,遵循流程和规范。但长期以来,我并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做事模型。

  其实,做事的模型很简单,就是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个闭环至少包括“计划—准备—实施—反思/总结—向上汇报/向下反馈—调整/优化”等六个方面。

  其中,计划、准备、实施前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如有纰漏,都会导致工作达不到预期。但这三个环节往往不会有遗失,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后三个环节。由于没有反思/总结、向上汇报/向下反馈、调整/优化,导致计划、准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始终无法改进。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形成工作闭环这种工作思维,和企业里的“高效PDCA”工作模式如出一辙。“PDCA”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验证)—ACTION(调整)”,这种工作模式反复调整,不断优化,最终会形成如“飞轮”般向前加速发展的态势,被称之为“飞轮效应”。多年以来,我尽量按照这样的思维来完成工作,收获巨大。

image.png  

  设计能力

  除了要有做事的能力,中层还要有设计能力。学校将一个部门交给你,你就有责任和义务按照学校发展愿景主动思考,创新性地设计部门的工作。负责德育的要有活动,设计能力;负责课程教学的要有课程规划能力;负责教研的要有教研设计能力……

  这种设计能力有三个阶段: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精彩。卓越的中层应当把撰写当成工作习惯,凡事有方案,凡事有计划,有利于理清思路,积累经验,总结方法,产生效果,留下工作痕迹。

  一篇质量上乘的方案和规划,一定是把方方面面都写清楚,能让每个阅读者读后可以理解,拿来就能用,不需要再解释、说明、补充。

  要写出质量上乘的方案和规划,除了写,还要学会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设计。设计不应仅限于教育教学,我在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尽量的按照结构化思维进行设计。做中层的日子里,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设计。各种各样的规划、各种课程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逐步培养了结构化思维和设计能力。

  创新能力

  卓越的中层还要有创新能力。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工作前年是这样做的,去年是这样做的,今年还是这样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方案确定后,大家容易陷入固定思维,不愿意改变。

  我的做法是,任何一项工作尽量做到大的方向不变,但小的.细节一定要变。

  为什么要变?

  第一,基于问题的解决。学校制订的任何工作规划、课程方案、活动计划等,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即使再完美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变。

  第二,基于习惯的变化。长年累月不变的内容,不变的形式,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产生厌倦。一旦缺乏变化,再好的活动和课程都将丧失吸引力,效果大打折扣。

  这时候,改变一些小细节,很可能带来大转变。不是推倒重来,不是全面否定,而是调整优化。

  具体怎么变?分享一个关于学校教学比赛的真实案例。

  有一段时间的教学赛课,形式一成不变,就是各位老师自选内容参加赛课,然后学科教研,学校组织评比。这样的设计,其实没有什么设计感,也很难达成规定的效应,难以促进老师真正的成功。

  后来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调整:

  内容要有主题。每个学科每年围绕着一个教学主题选择教学内容,比如,语文今年可选古诗文教学,明年可选单元主题教学,后年可选整本书阅读教学……再往后可选某类型的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总之,每年每个学科要有不同的主题。

  形式要有不同。老师不一定非得上一堂完整的课,可以是片段或微课程;不一定非得是同一主题下不同内容,也可以同课异构。疫情期间,上不了线下课程就换成线上,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仍然是教学赛课,学科、老师、每个学年聚焦的内容、形式、要求相同,但不同学年间比较又年年不同。而且可以按照规划进行合理排列组合,一下就活了。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包括什么能力2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

  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image.png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包括什么能力】相关文章:

关键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07-04

企业的核心能力07-03

企业能力包括几个方面07-04

经营企业的能力包括哪些07-04

企业能力主要包括哪六大能力07-04

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哪些07-03

企业核心能力有哪些07-04

企业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07-04

阅读能力是影响一生的素养04-04

创业者的能力素质包括哪些方面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