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冲突。
冲突应该是有一个主题,在此主题之下,当事双方有对立性或不兼容性存在。个人认为冲突是因为组织分工不同及由工作利益分歧、个人价值观与工作风格的差异,而导致在工作过程产生的不认同、不协同的过程或矛盾行为。如生产部门与质量部门由于分工不同,导致在质量管理上两个部门有时会产生分歧或冲突,再如在处理某件具体事情时,由于双方沟通风格不同导致认识理解难以求同存异,而使工作上双方难以开展合作,互相推诿,耽误工作。
其次,真正理解沟通,掌握沟通要素,管理者才能合理避免冲突。
沟通是管理的浓缩,那么什么又是沟通的浓缩呢?管理者要是能够把握到管理的要素,对于沟通的方方面面就能够有个十分系统的认识。我之前也跟很多管理者说过,在沟通这个问题上,管理者做得再好都不算多,因为从古到今,无数的案例已经告诉我们一个管理学上的定理:良好的沟通是万事成功的前提。所以,在沟通的问题上面,广大管理者不妨再深入思考,把沟通再往前推进,让它真正发挥全部的能量,为管理继续添砖加瓦。要想让沟通更上一层楼,我们还是要从沟通最基本的要素抓起。对沟通的六大要素彻底的理解和把握,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要素一:对象
要获取正确的信息,就要找对人进行沟通。管理者如果对企业组织内部分工不熟悉,就会出现找错了沟通对象的问题。要是在冲突管理之中,找错了沟通对象,会导致信息错位,不仅不能避免冲突,反而会因为找错了人,加速原来的冲突的升级。在和客户的沟通之中,管理者就一定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找什么样的人,毕竟中国商业社会之中讲究"门当户对",找准沟通对象才有对话基础。
要素二:态度
把态度放在最后讲,是因为态度问题确实是最重要的问题。沟通的态度比沟通的信息还要重要。有的时候,哪怕信息不是令对方满意的,有个良好的态度,双方还是能够很愉快地结束沟通,甚至因为态度好,而进行一些妥协让步,也是很有可能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很多信息,一个对于沟通态度不端正的管理者,即便把握了上述五个要素,也还是不能成为最好的沟通者。有个良好的态度,是管理者开展沟通最要紧的前提,态度都不好,谁也不会愿意跟这样的人沟通。
要素三:地点
中国有句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沟通,都应该注意场合。有的管理者在这方面有些大意,比如在公司员工大会上,直接问有的员工为什么早上迟到,这就是不注意场合。不注意场合的后果有很多,但最终必然是导致沟通失效,激化冲突。中国式沟通里,地点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更表明了管理者的态度。跟员工沟通,在食堂肯定就轻松,在办公室肯定就显得严肃。选择正确的场合,对应沟通的目的,能够让对方感到受尊重。
要素四:技巧
技巧显然是能够促进沟通的效果的,怎么样让沟通更加顺畅,或者在其中让人更加清楚地明白管理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让对方能够畅所欲言,好的沟通技巧显然会让管理者更容易实现沟通的目的,提高沟通的效率。之前我们对于沟通的技巧也谈了很多,不再赘述,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广大管理者一下,运用技巧要适当,过多的技巧会让对方感到管理者"巧舌如簧"或者"八面玲珑",不够真实可靠,这就是用过了头。一旦太超过限度,就让沟通有了副作用,得不偿失。
要素五:人际关系
管理者可千万不要等到要沟通的时候,再去和人打交道。功夫在平时,在日常管理之中,管理者就应当注意和企业组织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时刻,就会发现,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之间,双方已经基本对彼此有个较为准确的认识,沟通起来就会顺利许多。不要为了沟通再去建立人际关系,那就晚了。对于管理者来说,人际关系必然是笔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小心经营。而且,沟通还能够稳固人际关系,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管理者源源不断地带来便利。
要素六:目的
沟通的目的就是管理者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通过沟通,管理者让对方明白所要传递的信息,同时,也从对方那里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沟通的目的本来就是非常明了直白的,但是管理者在沟通之中,经常会忽略沟通的目的,也就是偏题。特别是中国人的沟通以情感交流为先,理**流为后,所以就会因为情绪的问题,导致理**流的缺失,比如聊着聊着就对人不对事,这就是明显的丢掉了沟通的目的。而没有目的的沟通就是无效的,因此管理者要把目的时刻放在脑中,沟通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沟通的目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