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时间:2024-06-29 08:45:44 职场 我要投稿

  在当下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优)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治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员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为职员提供安全卫生工作环境和条件。

  3、本制度规定从单位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畴,凡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4、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畴,对比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二)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1、要紧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本单位职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设置与本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治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治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员代表大会报告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形,主动听取职员对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度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打算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排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保证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9)、依法承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2、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

  在本单位要紧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直截了当领导和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打算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卫生治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治理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依照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2)、组织对本单位职员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3)、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排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

  (4)、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会议,听取各部门、车间、职员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形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6)、依法承担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直截了当责任。 3、技术部门的职责

  (1)、编制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爱护、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等,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措施保证劳动者健康权益。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对生产、防护设施进行爱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4)、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4、职业卫生治理部门职责

  (1)、在本单位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本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2)、组织开展对本单位职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3)、组织职员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并建立卫生检查档案。(4)、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5)、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形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觉的隐患,有权责令改正,重大隐患书面报告领导小组。

  5、专(兼)职的职业卫生治理人员职责

  (1)、认真履行本单位职业卫生治理部门职业卫生治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汇总和审查各项措施、打算,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参与对职员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检查督促职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4)、协助有关部门制订职业卫生治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形进行监督检查。

  (5)、定期组织参与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觉的不安全情形,有权责令改正,或赶忙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6)、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负责建立本单位职业卫生治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6、车间负责人职责

  在分管职业卫生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1)、把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车间职员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车间范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车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7、职员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

  (1)、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觉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器具,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禁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向监督治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排除。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有效预防、操纵和排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切实爱护职员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职员制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证单位职员获得职业卫生爱护的权益。

  (二)、岗前告知

  1、与职员签订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诈。

  未与在岗职员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按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职员进行补签。

  2、职员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单位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向职员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三)、现场告知

  1、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判的结果。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2、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四)、检查结果告知

  如实告知职员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发觉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五)、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形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六)、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职员把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操纵技能。

  (七)、因未如实告知作业职员的,作业职员有权拒绝作业。不得以作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作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八)、存在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必须在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和通讯报警装置。

  (九)、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十)、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在醒目位置按照下列规定设置警示标识:

  1、可能引起尘肺的粉尘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示标识;

  2、放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

  3、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示标识;

  4、能引起职业性灼伤和酸蚀的化学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示标识;

  5、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示标识;

  6、高温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暑”警示标识;

  7、可能引起电光性眼炎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示标识;

  8、生物因素可致职业病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感染”警示标识;

  9、可能引起其它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危害”警示标识。

  (十一)、在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上,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为保证职员的职业卫生和安全,防治职业病危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方法》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要紧由职业卫生治理部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

  (二)、每年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分为网上和书面两种,申报时认真填写《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要紧负责人签字后报相应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三)、申报内容要紧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单位的差不多情形;

  2、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形;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形;

  4、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形;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形;

  6、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治理情形;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四)、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刻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要紧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判,发觉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判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5、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职员的自我爱护意识和能力,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职员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爱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人事治理部门、职业卫生治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监督治理工作,并指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培训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治理,并对培训成效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职业卫生宣传

  1、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

  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病危害讲解以及职业病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卫生宣传。

  (四)、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1、培训内容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2)、职业卫生差不多知识;

  (3)、职业卫生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爱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差不多技能等;

  (6)、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

  2、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1)、单位要紧负责人和职业卫生治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参加经安监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并持证上岗。依照证件有效时刻,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职员安全教育培训

  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事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1)厂部教育培训内容:

  a.党和政府关于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b.单位目标、治理组织、实施措施及生产工艺差不多情形。 c.综合安全知识,本单位要紧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d.本单位的各种职业卫生治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总则。 e.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知识。 2)车间级教育培训内容:

  a.本车间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b.本车间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c.本车间的要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体会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3)班组级教育培训内容:

  a.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b.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 c.本班组岗位劳动爱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

  d.本班组要紧设备性能及安全规程以及要紧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e.本班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3)、调换新岗位和采纳新工艺人员的教育培训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纳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1)本单位安全治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执行。

  2)采纳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4)、一样职员安全教育培训

  1)每年对基层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治理和职业卫生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

  2)每年对在职员人进行许多于二十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

  3)一样“三违”人员由车间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刻许多于一天;严峻“三违”人员由职业卫生治理部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刻许多于一周,并将安全教育培训情形存档。

  4)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纳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培训、邀请专家等形式;

  (五)、建立职员培训教育档案资料:

  1、三级安全教育卡;

  2、职员的安全试卷;

  3、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

  4、其他有关资料。

  (六)、本单位要紧负责人和财务部门保证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费用的落实。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爱护检修制度

  为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宽敞职员制造安全健康工作的环境,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车间、部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爱护和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二)、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爱护保养的教育培训。职员应当学习和把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爱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觉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三)、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爱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四)、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应会同设备治理部门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形,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护设施检修理打算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日常检查、爱护以及检修情形,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设备治理部门要紧负责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修。使用部门发觉设施显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设备治理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六)、职业卫生治理部门每月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形进行一次检查,使用部门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形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形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七)、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和谐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

  (八)、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爱护检修终止后,爱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治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预防、操纵和排除职业危害,规范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爱护职员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负责个人防护用品实施打算、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的部门和使用人员。

  (一)、劳动防护用品是单位免费发给职员个人使用保管的公共财物,是爱护职员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职业病危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二)、依照岗位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度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为职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正确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产品应具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等,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劳动防护用品中的服装(含工作棉衣)结构及款式,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具备永久性安全标识,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一些专门场合所穿着的服装,不应有明口袋,不得使用金属附件,便于连接和解脱,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

  (四)、关于从事多种岗位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其要紧作业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假如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可由部门提出申请,借用其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五)、凡职职员种有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手续变更现行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原工种的劳防用品发放使用时刻相应延长)。

  (六)、职员因某种缘故离开原岗位不从事生产工作,在六个月以上,其防护用品应按实际离开时刻相应延长使用期限或停发。

  (七)、关于生产中必须佩戴的安全帽、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专门防护用品,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使用中要注意爱护,使用后要注意保养。不合格或失效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

  (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置,应依照工作场所及岗位要求编制打算,所采购物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标志、标识,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所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九)、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十)、职业卫生治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对职员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判治理制度

  为做好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判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证职员健康,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治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判治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治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治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治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储存。

  (四)、职业卫生治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判。

  (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判。

  (六)、检测与评判结果应及时向宽敞职员公布,并上报本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判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判、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

  (九)、检测结果发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判。

  (十一)、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打算和经费预算,单位财务部门要保证检测经费的落实。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治理制度

  为预防、操纵和排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监督治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形制定本制度。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二)、关于本单位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实行分类监督治理。依照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分为职业病危害一样、较重、严峻三类建设项目。

  1、职业病危害一样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应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由本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形报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备案;

  2、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组织验收;

  3、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组织验收。

  (四)、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期托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判,编制预评判报告。

  (五)、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进行评审,本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六)、本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申请职业病危害预评判备案或者审核,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备案或者审核申请书;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

  3、本单位对预评判报告的评审意见;

  4、职业卫生专家对预评判报告的审查意见;

  5、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6、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如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本单位需提交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判报告。

  (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经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备案或者审核同意后,建设项目的选址、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等发生重大变更的,本单位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判,办理相应的备案或者审核手续。

  (八)、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本单位应当托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九)、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

  本单位应当会同设计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完善,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用性负责。

  (十)、对职业病危害一样和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

  (十一)、对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治理暂行方法》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

  2、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4、本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意见;

  5、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6、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审核批复文件(复印件);

  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十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经审查同意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等发生重大变更的,本单位应当依照变更的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并在变更之日起30日内办理相应的审查手续。

  (十三)、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十四)、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期间,本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十五)、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时刻应当许多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专门要求的行业除外。

  (十六)、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本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形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托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

  建设项目没有进行试运行的,在完工后应托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

  (十七)、在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进行评审。本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十八)、职业病危害一样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由本单位自行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并自验收完成之日起30日内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申请书;

  2、预评判报告备案通知书(复印件);

  3、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5、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

  7、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评审意见;

  8、本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评审意见;

  9、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自行验收情形报告;

  10、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十九)、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本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审核批复文件;

  3、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

  4、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

  7、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的审查意见;

  8、本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评审意见;

  9、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10、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二十)、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本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2、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批复文件(复印件);

  3、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

  5、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的审查意见;

  6、本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操纵成效评判报告评审意见;

  7、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8、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二十一)、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分期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验收。

  (二十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未经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备案同意或者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治理制度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卫生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监护治理,爱护职员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形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治理部门依照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形,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员有打算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检查。职员同意职业卫生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专门卫生要求作业的职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检查。新进厂职员必须经职业卫生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职员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检查和专门人员的复查治疗。由本单位职业卫生治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打算并组织实施。

  (四)、对立即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职员,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进行离岗前职业卫生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觉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卫生损害的职员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觉卫生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如实告知职员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刻,进行复查或医学观看、治疗。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报告,并安排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看。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显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峻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员,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应做好个体防护并及时组织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看。

  (八)、职业卫生治理部门应当建立职员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和本单位职业卫生监护治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储存,同意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职员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职员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形;

  2、职员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形;

  4、职业病诊疗资料;

  5、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本单位职业卫生监护治理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本单位申报检测、组织职员体检、托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托付书;

  2、职业卫生检查结果报告和评判报告;

  3、职业病诊断报告;

  4、对职业病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显现职业相关卫生损害职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5、本单位在职业卫生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卫生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6、设备,设施的改进,隐患整改情形等。

  (九)、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卫生检查职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员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十)、职业卫生检查、复查、医学观看、职业病诊疗费用由本单位负担。

  (十一)、建立参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体检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

  参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方法》,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峻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1、一样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二)、治理分工

  1、确立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专职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

  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各负责人和相应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三)、事故处置、报告

  1、依法采取临时操纵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员,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看;

  2、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操纵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爱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赶忙向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刻、发病情形、死亡人数、可能发生缘故、已采取措施和进展趋势等,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5、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通过、缘故、人员伤亡情形和危害程度;

  (2)分析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

  (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

  (5)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6、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治理制度

  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为防止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操纵和处理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将事故对人员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确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各部门负责人,确定总负责人;

  (二)、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书面文件予以公布,应明确事故发生后的疏通线路、紧急集合点、技术方案、救援设施的爱护和启动、医疗抢救方案等内容。

  (三)、明确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依照使用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四)、确保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应急救援设施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处,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能够短期内尽快猎取。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确保职员知晓正确使用方法。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应是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安全有效,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或更新,保证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安全有效性。

  (五)、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出相关规定,对演练的周期、内容、项目、时刻、地点、目标、成效评判、组织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如实记录实际演练的全程并存档。

  (六)、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1、机构职责

  (1)、由指挥部公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形,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害事故情形,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要求;

  (4)、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体会教训。

  2、人员分工:

  (1)、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和谐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指挥部成员:

  1)、生产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形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

  2)、安全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抢救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3)、职业卫生治理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指挥灭火、戒备、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公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七)、制定应急设备治理档案,包括:

  1、应急设备治理制度书面文件;

  2、应急设备台账;

  3、应急设备中文说明书;

  4、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台账;

  5、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日常运转记录;

  6、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7、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修理记录;

  8、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档案;

  9、应急救援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10、应急救援设施修理记录。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详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详见本单位其它安全治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精选)03-14

[经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5-30

[精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6-12

(精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5-30

经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3-12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2-27

(精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3-30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管理制度06-28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3-11

(精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