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科护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内科护理论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选择较为优质的护理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护理实际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法所谓的安全护理方法就是在传统护理方法之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护理的`主动性,同时,在主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与患者相关的问题。通过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增强患者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此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识,全面的保证护理的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对于相关药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的数据采用了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根据P小于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小组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5名,较为满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满意的20名。满意率达到68%。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小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2人,一般满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得出,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临床护理效果要远大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实践中表明,呼气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是一个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内部内部的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对于护理的整体质量要求也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全面的实现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护理实际意义。笔者通过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发现,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方法和措施,对于提升呼吸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安全护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护理方式在较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我院呼吸内科自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以来,内部整体的护理质量相对与先前的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安全护理方式在整个医院内部得到医生及护士较好的反映,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我院研究比较数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选择。
内科护理论文2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5月至20xx年9月间在内科进行治疗的非精神障碍患者60例,纳人研究患者人院时间均在1周以上,且排除不良影响因素(危重患者、昏迷患者、存在意识和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5荀7岁,平均(403士4t6)岁,住院时间8一56d,平均(23t6士6.9)d。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沪<0t05)。
l.2方法
临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方法:首先帮助病患熟悉病房环境,减少内心压抑感与紧张感,确保其在睡眠环境内能做到心情放松,同时由护理人员亲切、悉心指导,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解决患者心理需求;然后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病患了解、识别情绪障碍与疾病恢复的关系,引导其正确认识,树立信心,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l.3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3t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检测后与标准样品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才检验,组间尸<0t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呼吸内科实施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模式以来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t67,家属陪护率为40t0%,对病情知晓率为93.33%,基础护理落实率达到10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沪<0t05),两组均没有发生护患纠纷现象。
三、讨论
3.1科学掌握沟通时机
在患者人院前,临床内科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将对应的诊治科室推荐给患者,然后将相关检查流程、地点等介绍给患者,并向患者传授预防和保健知识,使患者的信息知晓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将良好的就医环境营造给患者;在患者人院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并将患者的病情科学介绍给患者,从而促进其治疗配合程度的显著提高。同时,还应该将医院方方面面的情况介绍给患者,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接下来要生活的环境;在患者人院d3内,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心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然后将其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2全面把握沟通内容
首先,依据护理方案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临床内科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特点,将一整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制定出来,然后将护理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知情,如果患者提出了一些意见或建议,则应该给予其充分的考虑,如果合理,则积极采纳;其次,进行护理技术服务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每一项护理项目的内容,让患者了解进行该项护理的方式和目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配合度。尽可能少地暴露患者的身体,让患者建立信任感。总之,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在医院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查找影响护患关系的各种因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为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内科护理论文3
目前医院里多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因为护理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所以笔者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37?77岁,平均年龄(57士20)岁;病程0.7?3年,平均(1.85士0.5)年;入选标准:尿毒症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急性中毒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损害患者均可入选;排除标准:心肝功能不全者、非肾内科疾病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组基本资料及疾病组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肾内科前些年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患者因素、医源性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后,通过调查问卷与观察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最后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观察指标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住院期间总共发放80份(一人—份制),回收80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含有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满意度、病房护理满意度、消毒及隔离满意度。基础护理满意度+病房护理满意度+消毒及隔离满意度)X1/3=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fe±d表示,采用i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8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肾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护理人员、组长、护士长三个管理阶层,属于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护理小组中,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可以担任组长;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方面的管理工作;组长与护士全面负责评估患者病情、风险因素,组长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护士全面负责完成组长、护士长布置的`任务,最后交由组长进行检查,并及时规避风险因素或解决护理问题。
我院肾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如下:在患者因素方面需要落实3个步骤,第一,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情况、营养状态、病理因素进行评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重视观察病情、病房环境,在卫生间增设防滑垫,在各个方面增加安全设施,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因素;第三,提高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还要保证病房空气畅通,使患者拥有更好的住院体验。此外,在医源性因素方面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合理调度或使用人力资源,二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三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病患之间的沟通,使得医患关系更加良好。通过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我院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比较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肾内科住院患者中仅有1人出现跌伤,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3%,而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3人发生烫伤,并且分别有1人发生骨折、跌伤、自杀,不良事件发生率是7.5%,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具有护理满意度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风险因素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内科护理论文4
【摘要】本文根据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内科的特殊性及其质量管理两部分来进行完善,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管理有效性使得内科护理不管是服务上、工作效率及其特殊性上有所改变,通过分组对质量管理来进行分析,并且实施护理质量的评分,从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病房管理、每周的考试来进行分析,说明质量管理下的内科护士比没有质量管理的更加妥善,结合医生和患者的评分制度来标准管理的优越性和完善性。
【关键词】质量管理;内科;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医疗服务都开始不断完善,可以说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阶段的医护纠纷也比较常见,从医院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现代医疗护理的有效性,怎么从患者的角度出来,同时还要协助好医生,因此需要合理的管理,来统筹护理质量的工作,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种类多、病情比较复杂,在护理管理上不容出现任何意外,为了保证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合理治疗,就要积极的发展护士工作的综合素质,不断的培养专业性强且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怎么样才能完善护理质量,就要通过管理来实现。为护理质量得到改善而不断努力。
1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经济不断进步,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以前是没钱不敢进医院,现在是医院的大门为所有的患者而敞开,为了使得医院的'护理质量更加提高,医院就要不断重视现代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使得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及其质量管理相协调,完善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质量管理有利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检验,从专业的护理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及病房管理进行完善,这些都是有效对内科护理质量完善的标准,同时还是考验护理人员的工作具体性。针对管理来说,需要抛开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管理来进行有序化,首先要明确科室的人数,特别是内科相对于其它科室不一样,在进行管理上,需要根据科室人数和科室患者来进行划分,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还要根据各个护士的资格来进行任职,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中不乱,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责任到人。针对内科属于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的情况多属于比较杂,然而护士的要求程度也比较高,为了能够妥善配合好医生的协助工作,要不断的通过质量管理来实现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序化,完善当前质量管理对整个医院的重要性,也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保障。
2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优势和完善
在进行质量管理上,可采取的是分层管理,针对护理分层管理主要是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和每年的考试来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每个分类的主要工作年限和学历不同在工作分配上也出现不同。针对专科护士来说,工作年限比较长,整个业务水平和专长都可以体现处理,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比较专业的护理问题,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上,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相对于内科科室来说,工作时间比较长,对科室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独立完成夜班和主班。针对高级责任护士来说,在内科工作上不超过三年,虽说持有护师以上资格证书,在机械操作上和业务知识上比较熟练,但是就是在内科知识上比较欠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进行学习,学习护理计划和操作,完善护理质量的评估和反馈,并且还要对护理进行记录,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完善。第四,强化质量管理,针对护理管理工作,需要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操作规范来实施,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业及相应的奖惩规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把内科护理质量提上去,不再是利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通过监管制度,使得各个不同的护理人员对工作进行监管,把管理作为实现工作的优化性。第五,质量管理还可以有效的完善护理考核工作,针对护理质量的检查,就是要完善考核工作,这是对于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标准,主要根据护理的基础知识、内科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和病房管理来进行考核,这是对质量把关的标准,也是完善考核的需求。第六,质量管理,还可以使得患者满意,还要满足与医生协助工作。质量管理是对护士人员进行监管,从服务态度到专业角度,都要进行完善,做好的程度就是要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满意,在医生的要求上能够与医生进行协作性,使得整个内科科室的护理质量更加有序。
3总结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首先,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护士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机会进行提升,对于高资格的护士还可以带动低资格的护士,有效的解决护理技术难题,提高护理质量。其次,质量管理,可以使得各级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受到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了解,还要写护理文书,对病情的发展和缓解程度进行记录。最后,质量管理可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在工作上以服务患者为基础,实现整个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综上所述,针对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来分析,不仅可以使得在管理工作更加优化,还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来进行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从而能够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完善质量的优化性和完善性,使得患者认可,医生满意,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英,宋世德,成向华.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国药物经济学,20xx:190-192.
[2]胥建平,罗晓娟.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xx,119-120.
[3]张霞.护理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188-189.
内科护理论文5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35~74岁,平均(52.4±5.3)岁;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丘脑出血29例、基底节出血16例、脑室出血9例、皮质下出血5例、小脑出血2例;入院时昏迷31例、昏睡20例、清醒10例;其中5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余11例无肢体障碍;根据脑出血情况分级(1~5级),本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均为1~3级患者,GCS8~15分。
1.2保守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酌情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进行脱水治疗、间断静注呋塞米以减轻水肿,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时停用。
1.3内科护理
1.3.1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适当的温度(22℃~24℃)、湿度(55%左右)、光度有利于休息。保持绝对卧床休息2~4周,避免搬动,将病床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回流,安置保护性床栏以防坠床。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积极预防压疮,发病后24h~48h内变换体位时尽量避免头部摆动。做好口腔护理,昏迷患者禁止漱口,给予昏迷患者口腔护理3次/d,擦洗时棉球不宜过湿。酌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1.3.2输液护理
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急性期主要治疗药物多为静脉滴注给药,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可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适当控制输液速度有利于缓解脑水肿反应。一般应选择上肢静脉,不应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及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补液,保持管道通畅。
1.3.3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加上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和急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合适的心理护理,用亲切的态度耐心为患者解答疑虑,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配合度。
1.3.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使用甘露醇若出现出入量不平衡、尿量少于25ml/h时应通报医师进行处理。出现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加重、躁动不安者,提示有可能再出血。
1.3.5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定期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可采取针灸、按摩等方式,帮助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使机体恢复。
二、结果
61例患者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及护理,护理后经CT检查示出血灶密度完全吸收消失,其中33例转变为正常等密度,20例转变为低密度软化灶,8例并发出血后梗死。血肿全部吸收后出院,出院时完全康复40例、偏瘫症状或后遗症20例、死亡1例。
三、讨论
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患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诱因复杂且多,主要诱因有脑外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瘘、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高血压等。对于出血量少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疗法较手术治疗更为经济、安全、有效,使用脱水剂、镇静剂、脑细胞营养剂等,可保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效果较为满意。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工作是繁重而细致的,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容易出现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护理经验,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系统化、全面、精心的内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内科护理论文6
传统内科护理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通过模拟临床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即将从事的岗位任务紧密联系,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对职业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护理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对护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教育提出了“三以一化”,即“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1]。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使教学情境与工作情景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笔者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案。
一、传统教学在职业教育《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局限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学科课程,教材的编写以直接叙述知识点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视理论的学习而相对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2],偏离了职业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岗位为中心”的思想。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这种知识“填鸭式”的教学,一方面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被动的跟着授课教师,授课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会导致所学内容无选择性,有些内容甚至超过职业学生的接收能力,实用性不高,从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即将从事的岗位任务关联度低,没有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
二、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内科护理课程设计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与护理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研究,遵循医院内科设置(呼吸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风湿科、神经内科)构建学习领域,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情境,同时按内科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对内科护理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内科岗位护理工作任务为主线,将临床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工作过程转化为内科护理技能集成的教学内容模块,设计为项目,再按临床内科护理工作过程的程序分解为任务:①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包括护理资料采集、身体评估等);②提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拟定护理计划;③对病人实施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内科护理技术操作等);④进行护理评价;⑤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饮食与运动、用药指导、功能示教等);⑥完成相关护理记录的书写,做好交接班报告。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单元的实施
教学单元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以项目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3]。同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模拟临床真实的工作环境,根据病案将临床具体的护理工作设计为对应的任务,将临床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工作过程转化为内科护理技能集成的教学内容模块。从而在教学单元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主体,从护士角色切入,促进学生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观察病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爱护病患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图书、网络资料、整理资料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一次课,首先告知学生本门课项目化教学的整体安排,拟定师生角色,其中教师扮演科室护士长,如呼吸内科护士长、心内科护士长等,根据每次任务情境的变化而调整;学生扮演护士,如呼吸内科护士、心内科护士等,同样根据每次任务情境的变化而调整。同时划分学习小组,学生按4-6人的规模组成团队,作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有一个护理组长。设定工作情境,作为一名内科病房护士,对(呼吸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的病人,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正确完整的书写护理记录并进行交接班。
教学单元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工作任务 在每次课之前,教师提前将设计好的任务单(包括案例与情境、以及工作任务给学生,阐述本次教学单元要求达到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及本次任务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准备。
2.知识与技能准备 学生分组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分工,结合案例模拟情境、角色扮演,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教师进行指导、答疑。
3.汇报展示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每个小组进行成果的汇报展示,逐一完成每项任务。由小组成员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工作情境,结合案例,对病人的进行病情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PPT展示书写的护理记录并模拟进行交接班。教师认真听取汇报并做好记录。
4.教学评价 小组间相互评价、指出错误、不足的地方。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强调技能操作的要点。
5.布置下一次工作任务 教师布置下一次教学单元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好准备。
(三)考核方案设计
授课期间采用任务考核法,即对完成任务的每个过程和结果都适时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含了技能、知识和素质(如技能操作评分、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同时,因为护理学生上岗必须先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所以也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内容主要是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和岗位所需职业知识。因此,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课程总成绩=项目过程性考核×20%+项目展示成果考核×30%+期末理论考核×50%。
三、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个教学项目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的角色也是不断变化的,时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时而是学生小组活动时的协调员、引导者[4],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还需掌握一系列人文科学知识(如心理学、人际沟通、行为学等),才能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等各种各样的角色[5]。
另一方面,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中,每一个项目任务的设计都是来源于临床内科护理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即将从事的岗位任务紧密联系,为学生今后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转变工作角色,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能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实施。
内科护理论文7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8例患者采取分层管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一”岁,平均年龄为(34,5士12.3)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为22例,大专学历为23例,中专学历为23例。
1.2分层管理方法
(1)建立内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制度。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进行综合考量,对于护理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的护士进行分类管理,即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的四级管理的工作制度。每项管理的制度均需责任到人,其中以主管护士为管理中心,并对各级的护士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护理的质量。
(2)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所建立的四级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其工作责任:①助理护士,由临床的护士组成,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并巨辅助业务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需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②业务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其中主要是负责对整个内科病房的巡护,同时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业务不熟练的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管理,业务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③责任护士,要求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并有5年以上的护理工作经验,负责对内科病房的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教育,同时要对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需时刻关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做总结;④主管护士是整个护理病房中的核心管理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对基层护士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助护士解决疑难的护理相关问题,还需要定期对基层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需要做好榜样。主管护士在进行日常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提高其科研的.能力,并积极做好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
(3)建立绩效的薪金制度。对于所有的护士不按其工作年限和职称进行薪金分配,而是采取一种绩效工资加奖金的、具有激励措施的薪金管理制度。对于业务能力强和特殊岗位的护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并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4)建立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在建立的四级护士管理制度中,对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对于综合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实施淘汰制。同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护士进行降级或留用,并继续进行考树习。
1.3评定标准
此次调查分为两个方面:①护理质量评分;②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记录。基础护理满分为70分,而病房管理和护理记录分别为1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分为入院时的接待、病房环境、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其中每项满分为25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收士)s表示,采取l检验,而计数的资料采取无2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护理质量分析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发现,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一3.02,P<0.伪),。表!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佼士)s组别例数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总分数分层管理前6862.3士2.310.4士1.28.5士1.481.2士4.9分层管理后6866.6士2.412.4士1.812.2士1.691.2士5.8t值1.251.622.983.02P值0.0320.0290.0120.008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采取分层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69,P<0.05)。3讨论科学与合理地配备和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可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影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何将护理人员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美国,护士被分为助理护士、职业护士和注册护士3类;而英国则分的更为细致,从A到H共分8个护士等级阵。经过对国外先进护士管理经验的借鉴,我院内科从20xx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分层护理管理的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了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士4个等级,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显示,实施的分层护理管理的办法具备以下优点。
(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通过对护理人员“新老”、“强弱”的搭配,实现了护理技术力量的均衡分配,使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技术水平比以往进步的更快。同时,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更有助于帮助新进人员解决某些技术方面的难题,从而在病患的抢救过程中可以更及时、更到位,护理质量显著得到提升。
(2)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各级护理人员更能各司所长。护理组长能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并对医生的治疗给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同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治疗全程的护理工作,并在护士长的督察检查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具效率,不仅充分发挥了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护理工作更具有秩序,为护士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的重点向业务管理与科研建设方面转移,使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和指导性。
(3)突出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更为开放,授权更加充分。基层护理人员得到上级给予的合理性授权后,其执行护理任务的过程会更具连贯性。护士长授权组长,组长对护士长负责,如此层层落实,各层的护理治疗组长可对每一位责任护士进行更多的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方面的指导,从而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激发出来,护理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更加深入。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在护理部每月组织的护理治疗考评中,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各项质控指标明显提高,且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以及护理文件管理的评分均显著提高。
(4)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下,按原定计划成组之后的护理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在组员间形成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默契程度,既有分工又充分协作可共同完成困难程度较大的护理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榆申。本研究发现,对于护理工作采取分层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管理方法操作简单、科学性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8
摘要:[目的]了解大专护生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探索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为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xx级护理专业各班学习委员、班长、副班长及其他学生代表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结果]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主要涉及教室布局、桌椅的舒适度、班级人数、课堂时间、学习氛围;《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生交流和互动;实践教学状况。[结论]面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挑战,全面优化护生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护理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考核方式。应改善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加强师生互动,丰富护生情感体验;以实训、见习为载体,丰富护生的职业体验。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学习体验;教学改革
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察、考察。体验或者说用户体验也被视为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的核心,被列为应用创新“三验”(体验、试验、检验)之首。体验使人超越认识和理性的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体验中强调亲身参与,是生命对直接经验的直接感受和经历。陈梅[1]指出,以往过分强调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注重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而忽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学生。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商业正经历着被“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改造或取代的巨大冲击,教育被认为是下一个很有可能被互联网颠覆的领域。而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的兴起,使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课堂已不是必要的学习空间。正如商业社会,在服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良好的体验至关重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体验过程是一种知识转移过程,即知识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大专护生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探索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以期为护理教师在面对互联网挑战时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可为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为20xx级护理专业各班学习委员、班长、副班长及其他学生代表,共18名,受访护生均为我校20xx级护理系统招专科生(由国家统一高考、招生入学,三年制专科),目前已完成在校全部课程的学习,将于20xx年5月进入临床实习。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提纲由我校临床护理系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6位专职教师(均具有中职以上职称)反复讨论并拟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逐步深入,缩小范围,每个受访者访谈时间为30min~60min。全部访谈均在临床护理办公室进行。访谈前先告知受访者访谈内容只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并承诺所有访谈内容采取保密原则,让受访者解除思想顾虑,再按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讨论。访谈对象以自愿参加为原则,访谈对象知情同意进行良好,使访谈质量得到了保障。
1.2.2资料分析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为指导,采用深度访谈法对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同步进行。研究样本量的决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本研究对18名受访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对愿意录音的受访者录音,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对受访者突然出现的内心感受,也及时记录下来。按照N1~N18依次给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进行编码、归类,提炼出主题。
2结果
2.1主题1:影响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教室布局、桌椅的舒适度、班级人数、课堂时间、学习氛围等18名护生均认为教室虽然宽敞明亮,但面积偏大,班上人数太多,而多媒体屏幕又设置在黑板的左侧,教师就经常只站在左侧,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坐在教室左侧前排的护生,而坐在教室右侧,尤其又在后排的护生基本被忽视。护生2:“我们班上课是爱学习的同学坐在教室前排,不爱学习的同学坐在后面玩手机。”6名护生提出,每次课都是2节课一起排课,每堂课50min而椅子很硬,坐久了就感觉特别疲劳。即使想认真听课,也免不了要开小差。
2.2主题2:《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生交流和互动等18名护生均认为《内科护理学》课程涉及人体各系统的常见病,内容包罗万象,和原来学的各门基础医学课程都有关联,学习起来感觉内容复杂、很难学。护生3:“老师基本都使用PPT课件上课,课件内容很多,翻页很快,好像老师只负责把内容讲解完,我们只需负责听,2节课听下来,内容很多,但不知道学了什么。”护生7:“老师用PPT上课,讲的内容很多,但老师忙着讲解和切换页面,把我们忽视掉了,我不喜欢用PPT上课,宁可老师像原来一样,一边讲解一边用粉笔板书。”护生17:“虽然现在教学都使用多媒体,屏幕很大,但是教师的课件主要是文字,虽然配有一些图片,但主要还是听老师讲解,在视听上的体验和看电影还是相差太大了,听课时间长了就想打瞌睡。”
2.3主题3:《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状况18名护生均对《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很感兴趣,但认为实训内容开设太少,又没有临床见习。在基本没有接触过临床的情况下学习内科护理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病人,接触临床。护生4:“很喜欢上内科护理的实训课,不会像上理论课时那么枯燥。在实验室操作时才有自己是一名护士的感觉。”有10名护生提到:很想到病房看一下真实病人的状况,很想了解临床护士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
3.1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是其他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是联系基础医学、护理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多数高职高专都采用多媒体教室大班授课,并开设相应的内科护理操作实训课,部分学校会安排护生到临床见习。目前,各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设置的实践课时比例普遍偏低,一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内科护理操作如胸腔穿刺术的护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等,在临床上并非由护士独立完成,而是医护合作完成的,因此开设此类实训课不仅难度大,而且护生也会认为这些操作并非由护士独立完成,思想上也不重视;二是由于教学医院条件限制和临床带教师资的缺乏,护生临床见习机会较少,有些甚至完全没有机会。《内科护理学》这门学科旨在教会护生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用基础医学和护理知识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护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胜任力,学习时需要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由于护生在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时,缺乏临床实践经历,对临床护理没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通过讲授的方式授课难度很大。护生则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复杂、抽象,学习难度大,导致护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很常见。尤其近10年,高职高专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护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又多采用多媒体大班授课。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护生都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这和廖文香[2]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投入,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自古中国就有“寒窗苦读”的说法,导致护理教师潜意识里都认为学习必然是很艰苦的事情,从而真正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去改善教学条件和进行教学改革仍然做得不够。护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服务提供过程,即教师和护生投入时间、精力、资金等资源,最终产出学生内化的'知识。面对MOOC的挑战,护理教师应关注护生的学习体验,通过优化和丰富护生在课堂的体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升学习效果,把护生留在课堂。因此,以全面优化护生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改善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
小班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世界著名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中,都把人数小于20人的班级数量占总班级数量的比例,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3]。《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核心课程,大班教学必然会影响护生的课堂体验及学习效果。鉴于目前高职高专的实际师生比例偏低的现状,控制每班人数≤60人,比较切实可行。学校也应从教室的空间大小、照明效果、桌椅的摆放及舒适度等各方面细节去优化护生的体验。教学场地也可不固定在多媒体教室,护理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护理实训中心的示教室、模拟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是医院等。创新教室布局,如“细胞式”教室,6人~8人为一个“细胞”进行座位布局,可将固定桌椅换成可移动桌椅或可旋转桌椅,以方便护生小组讨论式学习的开展,也可以培养护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min。因此,可适当缩短每堂课时间,每堂课以40min左右为宜。
3.3探索以优化护生学习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3.3.1转变教育理念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传递-接受”的护理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护生体验为中心”,以护生自主学习为主。护理老师应从以“知识灌输”为主,转变为致力于教会护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以培养具备临床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只有教育理念转变了,护生才会改变原来主要依赖教师的学习方式。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法,自觉重视护生的学习体验及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变化。
3.3.2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考试对教学起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通过改革《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来引导课程改革。传统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必然导致任课教师以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为己任。《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改革应从以考核护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主,转变为包括:理论考试,题型以案例分析为主;临床护理实践考核,应占总成绩的30%左右;护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强调护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胜任力。
3.3.3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习等。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临床案例创设问题情景,让护生体验积极探索的欲望。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MOOC冲击,护理老师应深入研究MOOC的优势和缺陷,探索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利用MOOC中使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如动画、微视频等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增加课程对护生的吸引力。
3.3.4加强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MOOC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在线互动开放。但“慕课”只提供、传递知识、信息,真实的大学校园氛围,教师对护生的口传心授,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慕课”解决不了的[4]。因此,护理教师应以各种护生活动为载体,丰富护生的生活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护理教师应重视言传身教,课堂上要注意和护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课外则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等促进师生间、护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护生感受到无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都在身边,能够随时获得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也有助于护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3.3.5以实训、见习为载体,丰富护生的职业体验
建设仿真临床的实训场所;利用社会上招募的人员培训为标准化病人,让护生在进行操作训练时更有临床真实感;在实践教学中护理老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正面和负面体验;临床护理操练室使用多边形护理操作台,便于护生在进行操作训练时讨论和互相学习;加大对虚拟仿真训练室建设的投入,通过虚拟仿真的临床护理实训可以训练护生的临床护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胜任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护生进一步的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也可以依托教学医院来完成,这也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最为欠缺的。
参考文献:
[1]陈梅.初中物理课堂丰富学生体验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xx(7):5-6.
[2]廖文香.关注学生学习优化生物课堂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xx(2):119.
[3]何国平,杨云帆,陈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xx,49(9):1095-1099.
[4]彭德倩.“慕课”来了挑战传统大学教育学校间围墙将被消融[N].解放日报,20xx-07-09.
内科护理论文9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115名20xx级大专护生分为两组,研究组(56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对照组(59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这1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学生循环系统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引入“双心医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整体护理的观念。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这个概念由胡大一教授提出以来,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获得很大的发展[1]。20xx年1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载了由我国心血管内科和精神疾病科相关专家共同撰写的《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以推广心血管和精神心理的“双心”康复[2]。
而循环系统的疾病,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这个章节引入“双心医学”的模式,使学生了解到“精神心理因素”已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系统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同时需要学会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该校20xx级护理专业的两个大专班共115名学生,随机抽取一班(56人)为研究组,二班(59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统一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确定一致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研究组除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外,引入“双心医学”模式到内科护理的教学中,突出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典型案例来激发护生对开展双心医学模式学习的理解和兴趣,同时结合《健康评估》部分章节的内容,包括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常见的精神疾病(躯体障碍、睡眠障碍、药物依赖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识别和干预,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技巧等。将以上的内容融入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每个环节中。
1.3教学效果评价
完成教学方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组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护生对:①病情告知的医患沟通技巧;②相关检查和治疗的术前谈话方法;③焦虑、抑郁、急性应激等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四个方面列出调查项目,制成不记名的调查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20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t检验。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医患沟通和术前谈话方面,研究组护生对专业知识认知度的各项指标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双心医学的实施方面,研究组在“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回答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①在循环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仅有部分专业知识对于临床处理显然不够。应针对临床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专案培训。复习相关知识基础上,利用标准化病人[3],进行案例示教、角色扮演,并定期组织跨学科查房讨论,强化所学技能。该次研究中,引用双心医学模式的研究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提示在课程中融入双心医学模式的教育,将双心医学知识渗透到内科护理的教学中,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融人护理内科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极大提高了护生在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双心医学精神的认同度、专业品质的体现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双心医学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双心医学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也让学生对临床问题有了更好的认识。
②现代医学 “社会一心理一生物”模式,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综合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胡大一教授于20xx年始提出的“双心医学”概念,即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使医学回归人文,从重视治疗到与关爱并重,从关心疾病到关心病人与疾病,有研究提出,护理病人要从细节着手,从点滴做起,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实践中[4]。尽可能地从疾病局部观念向整体医疗观转变。
③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心理、行为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此我们就应当利用这方面的成果促进病人从疾病到健康的转化,将其纳入整体护理的内容。而双心医学模式的倡导与整体护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样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增强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5]。有助于护生的成长与临床适应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双心医学”模式,较以往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能适应现在临床护理的需要,值得推广和运用。
内科护理论文10
肾内科的病人往往病情较重,并发症多。做好安全隐的及时解除,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护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患者的安全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几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l.1安全设施不完备
肾脏内科病人多有水肿、消瘦、营养失调等问题,如病区没有完善的安全设备,摔伤、跌倒、坠床多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1.2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不重视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
1.3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病人应享受的权利护士在医疗活动工作中负担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同时又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工作任务;下班回家后又扮演着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护士少,护理工作任务量大,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都在超负荷的工作还导致护理纠纷增加,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2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2.1坠床、摔伤、跌倒的护理
由于患者营养失调,感觉运动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视力模糊、意识模糊及躁动所致。入院时做好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自理能力、活动耐力及既往史的评估。根据病情及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活动。保持病室及床单元安全、整洁、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无危险物品。生活物品摆放有序,易于患者取用。嘱患者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离床活动时有人陪护,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对于危重患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应有家属24小时陪护,必要时使用床栏和约束带。若病情需要使用约束带时,填写《约束带使用告知书》。挣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约束带时应注意肢体处于功能位,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血液循环。
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护士及家属应根据其自理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习惯,关心、督促和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如洗脸、刷牙、更衣、修剪指甲等。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应注意防止跌倒造成骨折或其他更严重的损伤。在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应给与患者充足的时间,切记催促,不要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的环境,以防不测。
功能锻炼时有人陪护且强度要适宜,患者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征候,不要过度活动导致体力不支而发生意外。
病房夜间开启地灯,病区夜间光线柔和,病区要使用安全警示标示(如在卫生间、洗漱间及楼梯间)病人下床时要先坐在床边休息后再下床活动,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教育。
若已经发生跌倒、摔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时,应积极采取急救措施救治患者,并按我院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积极总结经验,采取防范措施,吸取教训。
2.2各种管路滑脱的防范护理
肾内科的患者因病情变化及病情需要,身体上会安插多种导管。对有管路的病人,我们要告知患者放置管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养成主动保护意识,并给与怡当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保护好管路。所有管路均需标示明确并妥善固定(使用各种固定装置),每班测量管路的长度并严格交接班,对躁动患者取得家属同意后给与适当的约束和使用镇静剂,以防止管路的意外脱落,以免再次插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若已经发生管路滑脱的不良事件时,配合医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管路滑脱造成的伤害减小。并按我院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2.3并发症的护理
肾内科的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营养失调,活动受限等易导致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3.1压疮护理对策
预防压疮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护理工作中应做到六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过度清洁,损害油脂分泌;用温水及中性清洁剂;皮肤干燥者涂抹润肤露;易潮湿的皮肤可使用保护膜及保护粉;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机械性的损伤,避免拖、拉、推等现象。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每曰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及增加营养,减少压疮的发生。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蘸少许红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皮肤,压力均匀地按向心方向环形按摩,由轻到重,每次按摩3到5分钟,已压红的软组织或已发生的压疮,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围按摩。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背按摩。
减压护理:保护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使之处于空隙位,对易于发生压疮的患者应卧气垫床,并在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垫气垫圏、海绵圏或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等。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垫软垫。在高危人群(危急重症、长期卧床等患者)可能受压的部位预防性的使用溃疡贴等给与减压保护,等自然脱落时再给与更换,一般为7-10天。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易发生压疮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患者,应考虑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
健康教育:护士与家属一起对发生压疮的可能性作出评估,家属要了解皮肤护理及压疮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和护理知识。让患者和家属边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入院时做好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评分i压疮风险评估10-12分为高危,应每周评估一次39分为极高危,每3天评估一次。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重新评估。
2.3.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患者下肢抬高,早期被动活动患者下肢;使用弹力绷带或者穿弹力祙,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患侧下肢输液,引起静脉血栓;遵医嘱应用抗凝药,降低血液粘稠度。
3讨论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护患的沟通,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关爱生命健康,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内科护理论文11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已悄然成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加强人们对心内科知识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年来开始对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 年1 月- 20xx 年1 月心内科患者11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 例,男38例,女19 例,平均年龄( 45. 9 ± 5. 6) 岁; 对照组57 例,男32例,女25 例,平均年龄( 47. 1 ± 7. 3) 岁。2 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 2. 3 运动指导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 2. 4 用药的护理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 3 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 有效: 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 无效: 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 9%,对照组为54. 4%,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 27. 70,P<0. 05) 。
3 体会
心内科患者临床症状多见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等,在生活中由于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初期并不加以重视,导致了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从而给家庭增加了相关的经济负担。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心内科患者及时进行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反复发生。本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 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 4%,2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5) 。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指导患者定时、坚持、规律的服药,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
总之,经过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避免长期服用药物而给患者带来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内科护理论文12
【摘要】 为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能够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教学时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既能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 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这种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劳动为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为其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完成内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
1 我国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强度大、对知识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内容陈旧,不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为什么”、“是什么”而忽视 “如何做”,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致用、与将来就业无关,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从而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
2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计目的是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应用这一目标任务;
(2)课程展开的顺序是从具体疾病案例到一般、从临床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
(3)过程:疾病案例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启发——设置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拓展——难点讲解——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或归纳.
2.2 教学改革的难度 为实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考评不再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方式,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全方位的调查行业情况,与行业专家共同才能确定,因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我校难度大.
2.3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工作任务.这个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应包括之前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及由此延伸而获得的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这个原则,教师必须首先将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如在讲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先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节日病,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案例,讲述或演示患者发作时的情景,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下达目标任务: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其诱因、病因是什么;
(2)面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如何护理此类患者,为什么;(3)如何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任务分配落实到小组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任务共同去研究和探讨,设法将任务完成.
第二步:分析任务.给学生下达任务后,教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满意答案.如要能正确护理此类患者,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才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因此,确定护理诊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而要制定护理诊断,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身心状况.沿着这一思路一环扣一环进行推理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三步: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时可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3 讨论
3.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将积极寻求知识看成一种愉快经历[1].
3.2 培养了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2].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了具体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并在组内交流、汇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3.4 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任务,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5 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护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前,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任务具体实施的解释.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师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该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护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充分了解护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情境的创设、组织讨论评价时,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缩短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xx,8:20xx—20xx.
2 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7:1474—1476.
内科护理论文13
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相对于其他科室患者的病情,具有发病时间快、年龄较大以及病情较为严重等特点。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此有效的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效果。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和工作认真要求更加深入。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探索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xx年11月~20xx年11月间接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63±3.2)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为(61±3.5)岁;120例患者均经临床MRI或CT扫描确诊,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病症,其中23例患者为脑梗死、27例患者伴随有头晕,晕厥患者为35例,脑出血患者为15例,眩晕综合征患者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在年龄、性别、病症等神经内科基础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科学服药指导、心理疏导这些流程。同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再加精细化护理。具体设计人员、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精细化管理首先针对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护理技能、资质等进行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为基础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长以及责任护理组长四个级别。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分工不同,其中基础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责任护士需要能够认真和科学的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数量操作各种医学仪器和知悉护理操作技能,并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等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责任护理组长则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生理情况等予以评估,同时督导护士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护士长需要综合协调各护理人员工作分配,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推动者。护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则是建立在科学护理、人性化护理的基础上,在尽可能保障患者休息等基础上,开展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呼吸等,同时将不同护理操作细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时间表和责任护理人员,予以执行,在护理进程中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科学饮食指导,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赢取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水平。与此同时,需要关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跌倒、自杀、坠床等,尽可能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同时通过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予以预防能力和意识。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精细化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效果等予以评价,同时记录患者临床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的效果观察,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8.3%、操作技术服务满意度为91.7%,总体满意度达到93.3%;相比于对照组68.3%的服务态度满意度、76.7%的操作技术满意度以及75%的总体满意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并且,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意外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8.3%的并发症发病率和6.7%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而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我院的.临床观察发现,神经内科患者有其自身的病理特征,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需要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针对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有针对性风险护理,针对护理工作及人员进行详尽的护理,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或者患者与家属的广泛满意,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9):54-56.
[2]吴惠玲,唐娅.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xx(6):251-252.
[3]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30(9):54-56.
[4]徐春丽.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xx(18):190-191.
内科护理论文14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124例,依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率为75.8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9例,护理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内科护理;应用研究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提高了对临床治疗中护理工作的关注。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水平受到了自身整体素质的影响,要想提高护理水平需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建设[1]。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方式逐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增强护理人员对管理工作认知程度,逐步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62例,行人性化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124例,依据分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18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19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62例内科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62例内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2]。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首先,作为护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文关怀性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真诚地面对患者,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尊重患者的人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尽一切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要求。②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沟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缓解家属以及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此外,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给予帮助,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最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患者安全知识的宣教,主动向患者讲解常见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为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陌生感,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服药情况的相关记录,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护理情况,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率为75.8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9例,护理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展开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需求[4]。内科是整个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好坏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考核。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内科是重要的科室,接收的内科患者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能,对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促进作用。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舒适,同时也能够使患者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从而能够在护理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此外,在保证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对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医院要定期开展优质服务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综合素质建设。
总而言之,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通过人性化管理能够建立起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认可,从而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丰,邱翠云.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23):212.
[2]潘海霞.探析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成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61):189,192.
[3]陈雅娥,熊秀莲,欧丽娟.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xx,34(18):3679-3680.
[4]李富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xx,25(7):1336-1337.
[5]白英敏.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48):267.
内科护理论文15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4例,女46例,年龄25~72岁,平均(43.3±6.7)岁。所有的病例均与肝硬化腹水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同时经过B超检查和CT检查得以确诊。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丙肝肝硬化10例,乙醇性肝硬化12例,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34例,乙肝肝硬化124例;双下肢高度水肿伴腹水38例,中量腹水66例,大量腹水76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施常规性护理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的、全面的、优质的护理干预给试验组,主要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用药干预:正确的指导患者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剂量,一般联合采用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以便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对于顽固腹水患者,应当使用多巴胺进行静脉滴注;对于腹胀、无疲倦等不适患者,应当定期测量腹围,加强临床观察,准确的记录24h尿量,以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2.2注重观察病情变化:详细的记录并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全面的了解尿量、腹胀程度、医疗情况、发病经过以及抽腹水次数等。观察肝硬化腹水小肠行动态,以便于对应用尿剂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与此同时,每天测量体重和腹围,记录出入量,加强观察患者的`面色、性格、步态及精神等变化情况,处理及预防肝性脑病。
1.2.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腹水中晚期,往往患者在活动方面有着一定的束缚及限制,再加上担心预后,身心担负着非常大的痛苦,非常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诸如厌世、抑郁及焦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必要性、目的性和注意事项,耐性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切实的明确不良情绪的影响,认真积极的对患者的思想、社会及家庭的关系进行协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最大限度的消除思想顾虑和心理顾虑,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
1.2.4出院指导及并发症预防:预防口腔感染,强化口腔护理,并且做好体位护理,尽可能的避免形成压疮,做好清洁皮肤的工作。在患者出院时,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严格的限制摄入钠盐的数量,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及活动,充分的确保饮食质量,并且注意休息,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试验组好转率为88.9%,对照组好转率为77.8%;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8%,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则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吉林医学》杂志。《吉林医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讨论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深刻认识到了内科护理的重要意义。肝硬化腹水虽然有着较大的护理难度以及较多的并发症,但只要将基本的护理要点抓住,便能够促进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尽早恢复,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或者防止发生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认真细致的进行工作,以便于将护理任务圆满的加以完成。一般而言,肝硬化腹水均是从肝硬化逐渐转变形成的,是肝硬化尤为突出及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所以,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加强,能够大大的消除或减轻肝硬化腹水所造成的不适,是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以及减轻痛苦的一种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必须提起高度的重视,在临床上加以积极的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内科护理论文07-01
内科护理论文15篇(荐)07-01
内科护理论文(精华15篇)07-01
内科护理小结03-25
内科护理计划范文03-07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优选】护理论文06-30
(热门)护理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