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改进方案

时间:2024-10-22 17:49:00 美容 我要投稿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护理质量改进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8篇【经典】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1

  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经过讨论,对部分护理质量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制定了专科质量标准,调整各条线质控人员,完善质量管理方案。具体如下:

  一、成立质量管理组织

  (一)成立全院性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二)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

  (三)职责

  主任:全面负责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组长: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并不断修订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全程控制。

  副组长:协助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并协助修订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不定期参加分管病区的护理质控会议,指导各护理单元完成本单元的护理质量控制。

  组员:按分工定期做好所属条线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负责本条线的'合理质量控制。

  二、日常护理质量控制:采用各质控小组每月检查、考核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的方法控制,具体如下:

  1.各条线组长为进行考核的牵头人,根据护理部计划对所负责的内容召集组员进行质量考核活动。考核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向护理部汇报考核情况。

  2.考核办法:条线考核每月进行,组长可自行选择考核时间,并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情况派人员参加。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重点考核的内容有护理部定,并与考核当天通知考核组组长。考核组成员必须按要求内容进行考核。标准为20xx年新修订的内容。(护理文件:在院病历5份,出院病历5份,以重危、死亡病历为主;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程序每月内外科各抽2个病区中的一名护士,健康教育抽5名病人;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每月每病区考核3人;抢救药品、器械,常备药品各病区抽查5种抢救药品、5种常备药品,2种高危药品,1种毒麻药品,2样抢救器械;病区管理病区查5个房间;病区安全管理、高危科室每月必查)。

  3. 各质管小组在考核过程中,对每个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本科室护士长或当班人员反馈。

  4.各质管小组在考核结束后,对所检查的项目进行书面评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汇总结果于每月25号前送护理部。

  5.护理部在月底护士长例会上,根据各质控小组考核存在问题进行书面总反馈,并在下月5号前发送至院简报。

  6.护理服务满意度有监察科发放的调查表未准。

  三、夜间护理质量控制:

  1.夜间质量检查采用值班护士长每日巡查,护理部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

  2.值班护士长每日夜间必需巡视病房一次,了解护士劳动纪律、仪容仪表等情况;检查病区环境、夜间治疗护理工作是否规范;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如有特殊情况于第二天早晨汇报护理部。

  3.值班护士长在值班期间应保持手机通畅,及时发现并解决夜间突发事件,协助抢救危重病人。

  4.护理部不定期指定相关人员,对各病区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本月考核挂钩。

  四、节假日护理质量控制:

  1.各科室在节假日期间应合理排班,并排备班人员。

  2.护士长在节假日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当天的护理质量。

  3.护士长在节假日内应保持通信通畅,及时处理科室内突发事件。

  4.护理部在节假日内不定期检查各科室护理质量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五、各科室质量控制

  1.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护士长任组长。

  2.各科室按照全院性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制定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方案。

  3.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4.护士长应组织每月召开护理工作质量分析会,将考核结果向本单元全体护士反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措施要有效并易于执行,并及时对整改后的情况进行检查。

  5.护士长将质量分析会的具体时间告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选择性参加,每科每年至少参加一次。

  6.各科护士长将每月考核结果记录后保存,并发一份到护理部。

  六、持续改进方法

  1.护理部条线质控小组对每月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填写《**月**条线质量考核汇总单》,有考核情况的总评价,合格率,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有上月的问题改进说明。根据存在问题的一种程度提出下月考核重点。

  2.科室各质控小组填写《**科**月质控会议记录集质量持续改进单》对本月存在的问题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在下个月质量控制中重点体现。对上月存在问题改进情况有说明。护士长对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人员进行连续跟踪,至少5次,督促改正。

  3.护理部、科护士长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不定期检查。

  4.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院质控小组会议,对存在问题、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及整改情况等进行反馈,于年底组织召开质量持续改进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修改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标准等,促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及各单元护理质量控制均采用同一标准。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2

  1.资料

  收集20xx年1月至6月CQI实施前内镜诊疗5 000人次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 060例,女性1 940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0.62±8.05)岁;收集20xx年7月至12月CQI实施后内镜诊疗5 000人次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 890例,女性2 110例,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2.08±6.65)岁,比较两组的护理配合质量。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诊疗项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 CQI实施方法

  2.1申请购置内镜诊疗器械

  积极争取医院支持,增置了内镜主机4套、内镜16件、氩气刀2台及其他治疗附件,有效缓解了接诊病人多与设备数量少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病人的候诊时间。

  2.2改进质控小组工作

  在科室原有质控小组的基础上,增设责任组长岗位,其他各个岗位护士均为责任护士,由组长总负责。各责任护士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诊疗前准备、诊疗中配合及诊疗后护理措施进行改进,并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2.3推行护理评估制度

  由责任组长负责,组织责任护士对当天预约诊疗病人的病情、诊疗项目及特殊诊疗要求进行初步评估,提前预备可能使用的物品,提高诊疗过程中护理操作配合的效率。

  (1)诊疗前准备:由责任组长负责,每日诊疗前检查责任护士设备、器械、物品等的准备情况,重点对特殊治疗附件的性能和备用情况逐一检查测试,确保合格备用,保证护理配合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2)诊疗中配合:制订CQI工作标准:每个诊疗单元配备两名护士,定岗定责,一名护士在检查床左侧负责病人的体位,准备口盘,协助病人上下床及在诊疗过程中观察病情;另一名护士在医生右侧负责接送内镜、传递器械、配合镜下治疗等。

  (3)诊疗后护理:重新制订宣教方式,制作胃镜、结肠镜、无痛内镜等诊疗后注意事项小卡片,随同检查报告单一起发放,并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解释,加深病人对健康宣教的理解和记忆,将优质护理服务做细、做实。

  (4)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在诊疗全过程中,安排专门护士负责安抚病人,观察病情, 提供“扶上扶下”服务;在检查床尾放置脚垫,使病人不需要脱鞋就可上检查床,避免了病人在诊疗完毕下检查床穿鞋过程中发生坠床、意外跌倒等不良事件,有效保障了病人安全。

  2.4改进护士培训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重新制订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 (1)强化专科技能培训:指定有资质的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科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2)护患沟通技巧; (3)病人就诊及预约、登记流程; (4)内镜适应证及禁忌证筛查; (5)病人安全管理知识; (6)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7)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理论、技能) ; (8)各种设备器械使用及维护方法等。培训期满经科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改进新人培训制度。实施CQI后,对未经临床科室轮转的新护士,在完成科室的专科培训后,分批派往急诊科集中培训3~6个月,培训内容包括: (1)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2)心肺复苏术及护理; (3)吸痰术; (4)气管插管术及护理; (5)心脏电除颤等技术。这样可进一步培养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提高护士综合工作能力。

  3.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实施CQI前后内镜护士工作质量及护理配合效率比较

  实施CQI后,对内镜医生、护士及进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3%。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实施CQI后护士诊疗前评估执行率、病人病情观察准确率、护理配合有效率、病人安全管理落实率、专业技能熟练的护士比例、诊疗后健康指导有效率都较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1) ,而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由于增加了设备数量、加强了运行维护而明显下降(P<0.01) 。

  4.2实施CQI前后医生满意度调查

  结合专科特点,从专业技能、护理配合质量、医护配合默契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实施CQI前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实施CQI后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实施CQI后,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1) 。

  4.3实施CQI前后病人候诊时间对比(见表3)

  由表3可见,实施CQI后,病人候诊时间较实施CQI前明显缩短(P<0.01) 。

  5.讨论

  5.1实施CQI前内镜诊疗护理滞后的原因

  5.1.1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新入科护士虽有专职教师负责带教,但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各项操作无统一标准,未严格落实考核上岗机制,护士专科技能不熟练,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5.1.2质控工作不到位

  科室虽然成立了质控小组,但工作职责不明确、不能严格落实,各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诊疗前病人筛查工作不到位,诊疗过程中安全陪护不到位,诊疗后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不到位,致使护理质量达不到要求,病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5.1.3设备器械检修不良

  固然存在内镜及相关器械配备数量不足的问题,但对设备在诊疗前检查、诊疗后维护的责任都没有落实到人,必然会导致内镜诊疗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运行不良等问题,尤其当接诊量较大时,设备故障常影响检查的效率。

  5.1.4护士对工作预备不足

  由于护士缺乏经验,加之诊疗前准备工作没有针对性和统一标准,使护士不能认真了解病人病情和既往内镜检查结果及特殊诊疗要求等,对有可能临时使用的设备、器械、附件等物品准备不全,需要时临时查找,延误诊疗时间。诊疗后的注意事项通过护士口述向病人宣教,存在病人理解片面、记忆不深刻等缺陷。

  5.2根据存在问题确定改进目标

  5.2.1规范质控小组工作

  对诊疗流程、设备使用及维护、诊疗前准备、诊疗中配合及诊疗后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制订一系列标准流程。由责任护士对内镜诊疗护理前的准备、诊疗中的配合、诊疗后的设备维护和健康宣教全程监督,使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并落到实处。

  5.2.2改进配合操作流程

  将内镜护理配合操作制作成流程图,不仅便于学习、记忆与操作,又便于统一管理和培训。要求本科室所有护士对操作流程熟稔于心,这样配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5.2.3规范护士岗位培训

  进行科室的专业培训,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的各项培训,使培训正规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提高全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5.2.4加强病人安全陪护

  原来一张检查床一名护士全权负责,护士围着检查床团团转,工作忙乱,存在流程衔接不良、操作配合不及时、病人安全不能保障等缺陷。实施CQI后,病人就诊时的'陪护得到有效加强,确保了病人安全就诊,老年病人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5.2.5添置设备并加强维护

  及时添置内镜诊疗仪器、器械及相关设备,确保数量充足;加强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及时维护设备,确保运行正常。

  在本研究中,根据内镜专科特点,将质量控制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工作环节。实施CQI后,医护配合效率明显提升;诊疗前护理评估执行较好,护理工作效率、病人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率等指标均明显提升;设备故障发生率由实施CQI前的2.6%降至实施CQI后的0.2%;医生满意度由实施CQI前的57%提升至实施后的94%。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病人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内镜诊疗护理质量较低的原因,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在内镜诊疗护理中实施CQI。通过加强培训、落实责任、督查实施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质量改进措施,使护理质量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说明将CQI应用于内镜诊疗护理过程中,效果较好。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3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并影响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继续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坚持“患者第一”“预防为主”“事实和数据化”“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原则。

  二、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监控,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都符合客观的要求和患者需要,使护理工作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产生最优化的治疗护理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最终实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三、质控组织

  继续实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监控,即护理部及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护理质量监控和科室护理质控小组监控。

  (一)二级质控组织(护理部)的职责:

  1.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2.制定全院护理管理指标,制定、完善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3.制定年、季、月、周质控计划。

  4.按计划完成各项检查、考核,对护理管理指标及各项标准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评价,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5.每月汇总检查结果,并向相关科室反馈考核结果。

  6.对重点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与临床科室共同提出改进措施。

  7.按计划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内容讲课。

  (二)一级质控组织(科室)的职责

  1.负责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

  2.制定科室的护理质控计划。

  3.按照标准每月有计划地对全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4.科内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5.每月汇总检查结果,结合护理部质控结果分析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四、实施范围

  临床科室:肿瘤、神经外、泌尿外、泌尿内、心内、神内、儿科、重症、感染科、妇科、产科11个护理单元。

  特殊科室:输液站、产房、急诊、监护室、血透室、手术室、供应室7个护理单元。

  五、质控项目

  (一)护理组织管理:包括质控组织、目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护士长行政管理4个小项目。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护士素质、护士资质管理、护士排班与人力调配、科室带教、护士分层培训、专科护士培训、绩效考核7个小项目。

  (三)病区管理:包括病区环境、病区安全、物品仪器设备管理、抢救车管理、药品管理5个小项目。

  (四)临床护理服务:包括病情评估与观察、生活照顾、护理措施落实、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6个小项目。

  (五)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查对流程、执行口头医嘱、重点患者重点时段管理、腕带管理、危急值管理、抗肿瘤药物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压疮管理、跌倒/坠床管理、输血安全管理10个小项目。

  (六)消毒隔离:包括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标准预防、手卫生、无菌操作、治疗室及换药室、其他区域、医疗用品7个小项目。

  (七)专项检查:包括人文关怀、护理质量指标、夜班质量、爱婴医院、核心制度落实5个小项目。

  (八)多部门联合检查:与评审办(质管科)每月1次,与药剂科、院感科每季度1次,与政工科、器械科、后勤等部门每年1次专项联合检查。

  六、质控要求与实施办法

  (1)继续沿用16年的护理质控模式,所有质控项目由护理部按照质控计划,随机抽取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完成。质控时间不定,质控形式由以往的背、机械性检查改为现场查实际落实、灵活性检查。

  (2)加强质控评价标准的培训,护理部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护士长培训科室质控人员,使参加质控的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标准。

  (三)院、科两级加强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科室的.环节监控管理。

  1.重点护理人员的监控:对新调入护士、新毕业护士、有思想情绪波动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指导、重点跟班,及时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

  2.重点病人的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护士长和主班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重点时间段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的上午、中午、交接班时,护理部、护士长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须将此作为护理管理监控的重中之重。

  5.加强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产房、输液站、消毒供应中心)的监控管理,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患者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护理部、护士长加强监控。

  6.加强夜班质量控制,按照计划对夜班质量进行监控,每周2次:其中大夜一次,时间从21点至次日7点;小夜一次,时间自小夜班交接后至21点。按照夜班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表规定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值班者,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送护理部。

  (四)加强护士人文关怀教育,引导护士爱岗敬业,做到语言美、仪表美,倡导微笑服务。开展院、科两级满意度调查,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合理化建议、意见,对护理工作进行整改提高。

  (五)坚持护理“三基”培训,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两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要重视护理技能考核,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技巧,减轻病人的痛苦,达到有效治疗。

  (六)根据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力资源科学调配,要求科室按照排班原则合理排班,护理部根据医院需要全院调配,促进科室间护理人员流动,人力资源共享,平衡护理工作强度,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七)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指导科室做好安全管理,抓好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工作,定期/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夜班护理质量督导检查和节前安全检查。

  护士长要加强护理安全风险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抓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出现不良事件及时讨论、及时上报,同类不良事件避免重复发生。要求科室人员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8)护士长要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每天行政查房,重症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医嘱班班查对,做到毒麻药品、抢救药品及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完好率达100%。

  (9)科室每月至少召开住院病陪人座谈会1次,征询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对出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分析。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将电话随访及满意度调查中病陪人的意见反馈科室,改进护理工作,提高病陪人满意度。

  (十)护士长带领质控小组依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本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质控,每周至少2次,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主动服务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一)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传染病人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处理。配合院感科做好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达标。

  (十二)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使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办法,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十三)完成护理质量各项指标

  1.结构指标

  (1)普通病房护士人数与开放床位数之比≥0.4:1

  (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人数与开放床位数之比≥2.5-3:1

  (3)新生儿病室护士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0.6:1

  (4)手术室护士人数与手术间数量之比≥3:1

  (5)护士在本单位的执业注册率100%

  (6)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95%

  (7)护理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2.过程指标

  (1)压疮风险评估率≥95%

  (2)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5%

  (3)重点环节交接落实率≥90%

  (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6)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95%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率下降

  (8)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比率下降

  (9)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比率下降

  3.结果指标

  (1)患者满意度≥95%

  (2)年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例次<5例

  (3)年压疮发生次数0

  (4)年跌倒/坠床发生的次数<5例

  (5)年护士执行用药医嘱错误例数<5例

  (6)年护士执行输血医嘱错误例数0

  (7)年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例数0

  (8)年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例数<5例

  (9)医院内跌倒/坠床伤害严重程度比率下降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4

  一、质量管理目标

  1、护理质量指标达医院管理年标准要求

  2、病人得到优质服务,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3、护理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4、无护理事故发生

  二、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质量管理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整体护理组;技术操作,临床知识提问,健康教育组;护理文书,满意度调查组;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ICU、产房、 特殊科室管理组。

  护理质量实行三级控制,即一级为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二级为以护理部为主的护理质量管理组,三级为各科室以护士长为主的质控小组。

  三、质控办法

  1、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做到每日质控,对各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作为护士长考核评价内容之一。

  2、采用“三定”“三不定”的方法进行质控

  “三定”一是每天护士长按标准定时对病房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每月护理部定时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三是每季度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对护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三不定”一是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班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护理部不定期对各科单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三是分管院长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查。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水平,建立质量的数据反馈统计指标,使质量检查控制做到科学化、数据化。

  3、每半年、一年做护理质量评价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标准或常规,指导今后工作。

  4、利用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把每月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密切结合使思想教育、规章制度、质量、经济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5、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由护理部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之全体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四、实施细则

  1、月报表于每月底报护理部。

  2、护士长考核资料不全在本月质量总分中扣1分。

  3、护理部不能坚持深入科室,每月少于两次扣除当月奖金。

  五、质控检查的内容

  1、护理质控检查的内容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和夜班检查,同时还包括一些加分和减分项目。

  2、综合检查包括检查护理人员对分管患者的全面了解,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表格书写,药品管理,病室规范,健康教育,劳动纪律,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等。

  3、重点检查为每月安排一项重点检查内容。

  4、夜班检查由值夜班护士长检查夜班护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以及进行人力调配,同时负责重点科室抽查。

  5、加分项目包括特殊事件受表扬的人或事;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点名表扬的护理人员;医疗护理差错及时被发现,堵塞漏洞者;院外带来的护理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患者痊愈等内容。

  6、减分项目包括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经核实有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点名批评者等内容。

  石楼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5

  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版)》的通知以及豫卫医[20xx]118号文件河南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试行)的精神,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全面以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质优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的除须改进,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成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护理行政管理系统,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护理部质控组、各科室质控组、病区质控组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护理工作的循环监控,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都符合客观要求和患者需要,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主任内科科护士长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外科科护士长外科系统各病区护士长内科系统各病区护士长护士

  二、护理质量控控可追溯改进体系:

  在院长和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三级质控组织对护理质量实行质量标准的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和管理,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见下图)

  护理系统管理模式图解

  管理提供措施决策计划决策执行监督信息监督持续执行执行改进情况提供信息评估依据实践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三、临床护理质量目标:

  项目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合格率科护士长工作评价(分)护士长工作评价(分)临床各层级护士评价(分)病区管理(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基础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基础理论标准≥90%≥95≥95≥90≥95≥95%100%≥90%≥80%项目特级及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分)住院患者满意率年事故发生次数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标准≥90%≥90%100%100%100≥95%0

  四、护理三级质控工作措施:

  1、制定完善临床护理的各项考核标准,并实施检查和考核。

  2、根据不同科室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全院每月进行一次满意素调查。

  3、护理部质控组,由7-10人组成,护理部负责,组织每月护理质量考核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每季度进行全面护理质量综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措施,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上报院质管办。

  4、临床科室质控组由2-3人组成,科护士长负责,每月按照检查项目1-2项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工作质量及改进。

  5、病区质控组2-3人组成,由病区护士长负责,每月按照护理质量检查项目进行全面质控,并对检查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对不达标项目及个人下达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表进行整改。

  6、每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一次,护理理论知识考核一次,并记个人技术档案。

  7、护理部每月或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护理工作存在问题需改进措施,每月召开两次护士长例会,内容涵盖18项,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汇报。

  8、护理部每月出护理简讯一期,综合汇总反馈交流护理工作情况。

  五、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见图解)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图解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主任:院长决策提供具体持续改进措施依据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护理部主任组长管理控制改进质量标准优化流程反馈

  质量科级护理质量控制组科护士长组长控制管理控制改进质量标准优化流程控制

  病区级护理质量控制组组长病区护士长管理控制实施提供质量标准依据护士:各类质量标准执行

  六、河南省职工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可追溯机制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全院护理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及时总结反馈,提出整改措施。

  2、各级质控组充分发挥质控作用。按照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并及时填写护理质量信息反馈表上报护理部,反馈科室整改措施及整改效果。

  3、护士长每日落实五查房,除日常工作外,结合每周工作重点进行质量控制。

  4、各级质控组根据上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跟踪检查验证,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建立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

  5、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关疾病护理常规及工作制度等。

  6、护理部质控组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修订护理常规与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6

  为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为主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二级管理,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护理质量监控检查,保证护理质量。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组成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分为4个小组,小组成员及管理分工详见附表(附件1),护理部主任随机跟踪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参加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考核工作,并对护理质控工作予以管理指导。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工作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8%(合格标准85分) 。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合格标准为85分) 。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7%(合格标准为90分)

  5、护理“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3%(合格标准为75分)

  6、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96%

  7、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98%

  8、病区管理合格率≥98%

  9、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10、住院后患者压疮发生率0(难免压疮除外)

  11、护理事故发生率0

  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考核方法。

  1、常规质控:各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质控1-2次。

  2、单项质控:护理部可根据护理工作情况随机组织人员进行单项质控。

  3、护理文书质控:护理文书过程质控由护理文书管理组每月质控一次,科护士长对出院患者护理文书进行终末质控。

  4、护理不良事件质控:各科室据实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纳入质控管理。

  5、科室质控: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周至少进行质量检查一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长每天都要对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质量进行巡视检查。

  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1、审定护理工作程序和标准。

  2、修订护理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3、定期和不定期对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抽查与评价,责任人和责任科室负责人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护理部一周内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查验收。

  4、每月至少一次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布置质控重点。

  20xx年1月

  护理部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7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等活动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省卫生厅《浙江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浙江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浙卫发【20xx】16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温州市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活动目标及范围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周期: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本周期确定为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活动目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活动范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中开展。

  三、组织管理

  市卫生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全市《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医政处。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成立本级《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本辖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医疗机构要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管理本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四、活动内容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是从细节着手,层层紧扣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主要是完善和建立四大体系内容,分别为: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改进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分析体系和创建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明确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院的医疗质量组织领导工作;要强化医疗业务管理科室功能,特别要加强医务科建设,应按实际开放床位数≥1:100的比例配齐配强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医务科要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相关医疗业务管理科室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要健全完善各专业医疗质控小组,包括病历、院内感染、护理、药事、设备等5项基础专业质控小组,同时还应结合已核准的诊疗科目,建立急诊、临床检验、放射、麻醉、口腔、病理、血透、肿瘤、中医病历、中药饮片、中医护理等特殊专业质控小组;科主任要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各科室需设立兼职质控员。

  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院三级医疗质控网络,落实质控机构的管理制度,完善机构运作机制。明确质控专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重视和采纳质控专家有效的建议,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质控网络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各类医疗质控机构的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活动经费,挂靠单位要积极支持质控中心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器材等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全市医疗质量,从而形成功能完善、网络健全的全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和改进体系。

  (二)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布的管理规范、诊疗指南和评价标准。积极执行《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系列丛书的要求;积极研究临床诊疗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积极学习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评估水平。

  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质量评估方法。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鼓励引进相关管理工具并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方法;实行质量管理专家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质量评估、评审专家库。各市级质量控制中心应在每年初将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及评价方法上报市卫生局。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分析体系

  建立质量信息报告、收集、分析和研判制度,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质量信息的反馈、通报制度,及时消除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全面收集本院医疗质量相关信息,针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定期将质量信息上报至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各个质控中心负责收集专业领域质量信息,在正确研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质控管理信息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定时研判和分析本区域内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通报重大质量事件。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依托各级各类质控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相关医学协会、学会,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质量培训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培养和选拔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建立一支管理培训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在医疗质量管理实践中,及时总结和推广质量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有计划组织本单位医务人员,特别低年资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养成一种勤学习多动脑的好习惯,不断丰富医院文化建设。

  四个体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在完善自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其它体系的完善,实现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五、重点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要求,本周期活动期间要紧紧围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重点开展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医疗机构要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开展以下3类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督查: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但未经过准入;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督查发现医疗机构开展以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二)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各地各单位要积极落实卫生部制定的急性心机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型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要认真推广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临床路径这项工作,三级综合性医院要首先启动,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推进力度。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三级综合性医院执行6项单病种质量管理改进评价指标和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的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应用。

  (三)狠抓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推进中国医院协会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加强重点领域的质量控制管理,各地各单位要加大落实的力度,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与技术规范。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医疗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检查,梳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要建立完善药事查房制度,密切药事与临床相结合。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完善血液冷链管理程序,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医疗机构要重视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制度的.落实和硬件的配置。市卫生局要出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用血,要经常性组织对二级以上医院临床用血的检查,保证用血安全。

  5、加强急诊管理,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对从事急诊的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制定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急诊检查标准和医务人员上岗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自我急救能力。

  6、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7、严格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加强病历质量管理,积极开展院内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对病历书写质量不合要求,要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加大奖惩力度,保证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四)努力实施《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医疗机构要按照《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合理安排出诊医务人员,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明确门诊管理部门职责,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惩制度。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特别是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推行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双向转诊预约等多种挂号形式,方便群众就医。三级医院要完善各项制度,年内全面实行,逐步向二级医院推广。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并邀请社会人士和媒体参与监督,以进一步推进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五)落实《护士条例》,重视护理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方案》,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卫生行政部门要对《护士条例》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要求,增加护士数量,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重视基础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加强病情观察,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同时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护理服务和康复、健康指导。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努力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实施《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甲等医院要积极选送护士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力争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六)强化对各级各类质控中心的管理

  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各质控中心要在职责范围内,每年至少2次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各市级质控中心负责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的专业质控督查,各县级质控分中心负责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专业质控督查,各质控中心要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督查情况、质控报告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医疗机构,同时抄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医疗机构校验依据。

  质控体系不健全的县(市、区),应加快完善建立相应的质控中心。对我市已成立的16个市质控中心所涉及的专业,如在县(市、区)卫生局所辖医疗机构中有超过3所(含3所)医疗机构设置该专业的,县(市、区)卫生局应组建该专业的质控分中心。对没有达到3所医疗机构的专业,可统一纳入市质控中心的质控范畴。各县(市、区)务必于20xx年11月30日前成立相应质控分中心。各县(市、区)卫生局应将本辖区组建专业质控分中心的完成情况(或成立专业质控分中心的文件)于20xx年12月15日前上报至市卫生局医政处。

  我局将采取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市级质控中心的质控管理工作,建立质控中心退出机制,对质控工作开展不力或不能充分发挥中心对全市医疗机构专业质量指导作用的,停止其质控工作资格,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资格,重新选定。并根据相关要求,考虑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重新选定医疗机构承担市级质控工作(市级技术指导中心参照管理)。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切实加强对所属质控中心的管理,建立制度、规范运行、发挥作用。

  (七)创新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员工。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三级医院在年内要开始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对入选的医疗质量观察员报市卫生局,并逐步向二级医院推广。卫生行政部门将依靠这支队伍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检查评估工作,对通过培训、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管理评估能力的观察员推荐为省、市级的医疗质量评估员、检查员和等级医院评审员。

  (八)充分利用各项医院评价工作载体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执业验收、定期校验、日常评价及等级评审等各项工作载体,切实加强医院评价工作,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医疗机构执业验收;要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校验职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把好机构、科目准入关。

  有效发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对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推动作用和对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的评价作用,活动周期内根据省卫生厅要求,做好三级医院评审的督查和预评工作,完成第三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同时做好专科医院评审的准备工作。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8月—9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贯彻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年度重点。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年度医政工作重点,确定年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透。

  3、检查指导。医疗机构要积极实施,迎接考查。三级医院要每年接受省卫生厅对开展活动情况的督查、评价,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二级医院的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

  1、年度总结。县(市、区)卫生局、市属医疗机构每年要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活动总结上报市卫生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每年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上报省卫生厅,确保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2、活动总结。三年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强化质量意识。

  (二)广泛宣传,力求实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周密安排、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各地各单位要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以质促建,确保医疗安全;要积极利用讲座、视频、展示、专题报道、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主动协调当地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广泛参与,营造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环境、促进医患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将活动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善于总结,建立机制

  各地在组织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边整改边推进,要在活动中强化核心制度建设,在“实”上找功夫,在“真”上求实效,在“新”上要变化,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要树立典型,通过示范医院的建设、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医疗质量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8

  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保证护理质量的服务过程和工作过程,根据《湖北省护理示范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1、病人是护理的中心,我们要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每位病人,让病人满意;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技能、全面的专科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

  四、质量管理目标

  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表格书写合格率≥95%

  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95%

  年事故发生率为0

  三基理论水平考核平均成绩≥80分

  技术操作水平考核平均成绩≥90分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二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和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一)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分工:

  特、Ⅰ级护理:

  基 础 护 理:

  急救药品、治疗室、换药室管理:

  护理文件:

  整体护理:

  门、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管理:

  专科护理管理:

  护士长管理、护理安全管理:

  (三)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内Ⅰ科 组长: 成员:

  针灸科 组长: 成员:

  妇产科 组长: 成员:

  急诊科 组长: 成员:

  手术室 组长: 成员:

  供应室 组长: 成员:

  (四)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是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其人员组成见附件),其职责是:

  1、教育各级护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行业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根据《湖北省护理示范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3、按照目标和标准对护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4、加强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定期检查科室整改情况。

  5、对科室出现的护理缺陷、差错与纠纷及时组织讨论分析会,并向分管院长提交讨论与处理结果。

  6、每月底向医院质控办提交全程护理质量考核结果。

  (五)科室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或业务骨干等组成,护士长是科室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质量监控小组的.职责是:

  1、按照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方案》结合科室实际,制订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科内质控方案。

  2、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程序。

  4、按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每位成员每周按监控范围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考评一次,并做好记录,把存在问题通知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向护士长汇报,评价改进情况。

  5、每月召开小组会议,总结一个月质控检查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对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6、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本科室护理质量监控结果。

  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办法:

  1、护理部将日常督查与月检查相结合,坚持每周1-2次深入病房督查各病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重危病人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纠正,现场处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每周进行单项重点质量检查,每月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随时下科室督查落实整改情况。

  2、各科室质控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日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与护士长联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3、各科护士长根据《护士长手册》上的工作要求,每日有重点地检查,有目的地跟班检查,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关、护理记录关、健康教育实施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及时反馈当事人立即整改。

  4、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上汇报、讲评当月质控结果,指出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供借鉴,对共性问题制订可行的改进措施。

  5、护理部每月初将日常督查以及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后,报送医院质控办予以奖惩。

  护 理 部

  二〇xx年元月一日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相关文章: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10-22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02-22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热门)07-10

[精]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07-10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通用]07-10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精选8篇]10-22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2-07

医院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10-09

护理质量改进方案8篇(热)10-22

(精)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7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