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一直是很值得很多人去学习了解的,心理学对舒缓心结和识别人群非常有用,下面分享 常用心理学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常用心理学知识1
心理学常识1.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丢了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心理学常识2.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心理学常识3.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心理学常识4.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心理学常识5.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心理学常识6.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心理学常识7.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心理学常识8.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心理学常识9.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心理学常识10.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常用心理学知识2
1,蘑菇效应(双刃剑,有好有坏)
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或公司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如果不注意,不给予及时和应有关怀引导,也会产生弊病,比如蘑菇可能由于得不到阳光和肥料,一直长不大。
2,旁观者效应(不报警是人性冷漠?)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于1970年发现,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的6个原因:1)社会抑制作用。2)社会影响结果,即人的从众心理。3)多数人忽略。4)责任扩散、分摊。5)情境的不明确性。6)评价恐惧(害怕别人说自己)。
3,搭便车效应(占尽便宜,一毛不拔)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搭便车效应使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懒散。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确。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
1)损害成本承担者的利益和积极性。2)助长其它成员的惰性。
反映在整体的结果上就是:集体积极性下降,工作质量下降。
4,吊桥效应(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场景)
案例一
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在一座长130米且仅靠2根粗麻绳悬挂在70米高空的吊桥上做了一个实验:那些从桥上走过的人,大多数都觉得自己对站在对岸漠愋杂辛诵亩母芯酢
案例二
午后,阳光明媚,你正在室外散步,突然一个无比帅气的男生(婀娜多姿的美女)向你走来,什么感觉?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对吗?你一定觉得自己是紧张,感觉恋爱了。
其实,过桥或散步的人并非真的对陌生的异性心动,他的心动是由吊桥、外部场景的刺激感引发的。研究者认为,与人们的一般常识不同,个体的情绪经验并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发形成,它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在这一历程中,人们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后,人们会在周遭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换言之,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真实遭遇。通过场景设置,唤醒爱人的情绪体验,让他或她快速爱上你。
5,雁阵效应(团结一致,走的更远)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省时,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靠着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惟有顽强拼搏、互助协作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一加一大于二;单打独斗无法成就事业。
6,镜子效应(为别人,己更好)
镜子效应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主要用于人际交往。当你照镜子时,镜子里的你会随着你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这是最狭义的镜子效应!同样的,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相反你对别人不好,别人也对你不好!这就是镜子效应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和你不喜欢的人相处时,或许他也不怎么喜欢你,但是只要你试着慢慢的喜欢他,逐渐的他也会开始喜欢和你相处。将心比心,人都是相互的!
在心理学中,镜子效应被定义为:互相喜欢或是亲近的两个人会产生类似的行为。
7,罗森塔尔效应(相信就能做到)
效应起源——古希腊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日久,女神竟然奇迹般复活,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罗森塔尔效应理论。此理论中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癌症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
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暗示: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时,我们就能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达成自己的意愿,眼前的困难便会得到解决。反之便会被低迷的情绪主宰,最终失败。
8,踢猫效应(控制自己,不让坏情绪扩散)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9,鲶鱼效应(激活同行,实现共赢)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现在用来指企业应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企业,一切互相促进激励。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鲶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具体是指组织管理部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效果。海归人才回国以后,往往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鲶鱼效应。
10,羊群效应(一只羊跑,其他羊也跟着跑)
羊群效应,也称羊群行为、从众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不管不顾,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尤其是跟风的股票和理财投资领域。
2008年,华尔街经济危机,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危机和恐慌迅速在全球开始蔓延。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有时也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都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常用心理学知识】相关文章:
心理学的知识03-31
了解心理学知识04-02
心理学小知识04-02
心理学有哪些知识04-01
关于心理学的知识04-02
心理学要点知识04-02
心理学都有哪些知识04-01
女性心理学知识03-31
读懂男性的心理学知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