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践

时间:2024-08-26 09:55:48 阅读 我要投稿

学生实践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经典】学生实践8篇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那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每年都有毕业生,也就是每年都有失业的。那么长久的持续下去,这个现象将会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

  适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几大原因:

  一、 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着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那么这个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就业困难局面。

  二、 高等教育大众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

  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使从前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满地都是。

  三、 高校自身问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

  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

  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四、 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自身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

  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五、 用人单位条件多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鼓励东部毕业大学生向中西部城市流动。中西部城市要改变人才观念,在吸引东部大学生就业时不惜钱财、不惜官爵,要让大学生感受到有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成功的可能。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技能教育,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优化高校专业布局。教育部应提倡建立某学科的优势特色学校,摒弃建大学就要建综合型大学的理念,强调学校专业特色,好学校能做好几类学科就是成功。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更新就业观念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

学生实践 篇2

  又是一个漫长的暑假对于时下的大学生,一个百般无聊的假期是痛苦的,没有作业的压力,没有家长的唠叨,没有老师的叮嘱,更没有同学的陪伴。于是电脑、电视成了我们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而我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宅男宅女。今年暑假学校给我们布置了实践作业,说真的我们现在的学生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学习上,却不注重于培养自己的“自理”、“自立”能力,而“做家务”是提高我们“自理”、“自立”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

  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疼爱,在家中养尊处优,不用做这个、不让干那个;上学时,天天只顾着学,放假时,心里只有玩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成为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妈妈告诉我们她们那个时代的不容易与艰辛。那时生活条件不好,人人都有干不完的活,即便是学生,上完学之后还要上割草喂猪,到地里干活,说到这里,我看着她那历经沧桑的脸,更能让我体会到以前的她有多么的辛苦;她感叹为什么现在生活好了,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了!什么事都不干,什么家务都不帮着做,整天写完作业就是玩电脑,看电视

  暑假放假在家中,我也没有什么安排;由于父母每天都在外面忙碌,家里的事就没有人做了。本来还有婆婆爷爷在家的,但是不幸运的是,就在我刚要到家的时候,婆婆发生了意外,手被摔断了。家务就真正的无人问津了。放假回到家里,去看望婆婆,给他们送饭也就是我的事情了。要送饭还得要人煮啊。这个也是我了。

  每天清晨,洗漱好了以后就帮着家里做一些家务,没事时就出去和同学闲耍两下。幸好平时看我老妈在家忙活,耳濡目染了些,做起来才不至于太生疏。每天拿着扫帚和垃圾铲把整间屋子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扫一遍,其实我也曾经草草的进行过,后果是一会拖地会拖出很多灰尘,都黏在地板上,很难打扫,得不偿失,所以,为了之后可以跟轻松,只能先努力喽;接下来,便是拖地,拖地时,必须弯着腰,而长时间的弯腰拖地让我感到很疲惫,这时才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干完了所有的活,我都累得不轻,但看着被我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屋子,有种莫名的自豪和成就感涌上心头,做家务劳动确实很累,但那也是寻找幸福的一种途径,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

  神。我们也不知不觉的减轻了一点点父母的负担,父母下班回家就可以看见一个干净的.家,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减轻疲劳感。

  由于老妈要晚上七点多才能到家,所以,家里的午饭和晚饭也就我全权包办。一般,上午打扫完卫生后,我会看看家里有什么菜;有时家里没有菜了就去自家的菜园摘点回来,准备好当天吃的菜;也要多一点第二天早上要吃的话就不用再去摘了。有时觉得有必要,就到菜市场去逛逛买买菜;在家自家弄几个菜出来。做好午饭之后,等待妈妈的回家,吃下我煮的饭菜。午饭后把家里收拾好了以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享受一人呆在家里的自由时间,我可以上上网,看看电视,听听歌待到夕阳西下,我便又开始做饭了,淘米、洗菜、切菜、配菜,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虽不能说已练得炉火纯青,也可称得上小有所成,等到老妈他们回来,便能享受够我的劳动成果了,虽然厨艺可能不怎么样,但只要心意在那,这一桌菜肴便是美味佳肴。

  劳动是生活幸福的源泉。当你坐在书桌前,苦于课业的压力,心情烦乱是,想想你的母亲,她不仅要兼顾工作和家务,还要照顾你的衣食住行,再好的保姆也不至于此,而她还是不计回报得为你付出,面对你的不理解,她也只是一笑而过;当你穿着整洁漂亮的衣服,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住着宽敞舒适的楼房还在埋怨生活的枯燥时,想想你的母亲,工作和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她也曾有过抱怨,但她不曾放下自己的责任。所以,当你有空时,请你想想你的父母,她们的生活需要关怀。我们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与艰辛,他们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里就很累了,还要做家务,真的是很辛苦。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自理”、“自立”的能力;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虽然这次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它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永远都不会结束。

学生实践 篇3

  xx有限公司,生产复合肥,公司规模很大,是个有三个公司合并的公司。从原材料——中间材料——最终产品——污染物的处理,整个过程都看过,听里面的技术员工在耐心的讲解,我了解一些,但自己掌握的很少,过程连贯不起来,只是东看看西看看,有一点觉得自己在浪费资源,那么好的机会不会有多少次的,这是我知道的,可为什么就还是什么都不会,才感叹自己的才疏学浅,真的有很多东西要学该学。

  xx集团,在装置上每个生产过程都有单独的设备,生产上都是流水线的,安全上管理的很好,这也是一个工厂生存的基本吧。了解不多就讲讲我对这个厂的实习心得吧,在我看来,一个厂没有领导人不行,但离开工人了也不成,且领导人辛苦,工人更累。领导人得出计划把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才能保证工厂的生存,工人得把产品生产出来才有的销售。而安全方面,没有什么事故就可以,不过对工人的身体在一定程度上都还是受伤的吧,那气味不是很好,慢性中毒吧。

  xx公司,主要是一个油漆制造厂,老板是一个武汉大学毕业来创业的,挺强的一个人,大学毕业就自己创业,奋斗到现在终于有了那么大规模的`属于他自己的工厂,或许这就是他的事业,他的事迹就是我们大学生的榜样吧,他的成功多少都给我们这帮大学生自己创业很大的勇气,更多的是鼓励自己在学习阶段多学习。

  油漆制造工艺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过程程序是通过了反反复复的实验而得,是技术员辛苦的耐心的反复操作,工人的辛苦生产,选材料是关键吧,只看到那里很多瓶瓶罐罐,其他的都不懂了,有点可怜自己。

  两天的实习,我最大的感觉是学生要多学,多做,多学东西。我觉得还是当技术员好,不用那么的受气味,生产就得冒险,只要做了就得有风险,当工人好辛苦,我不想当工人,我想当技术员,为了我的目标奋斗。

学生实践 篇4

  xx年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彩旗十位成功人士。最初听到进时,我很吃惊,也感到很为难,因为之前从未做过类似采访的社会活动,再加上人数的规定,真不知知道该采访谁,怎样采访。不过万事开头是虽难,经历过也就习惯了,到了后期,采访就变得轻松容易很多。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心以及独立精神,最重要的是为了提高从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汲取经验,对“成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征程,筑造自己的成功之塔。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并非名声远播的人才叫成功人士,而只要付出努力,都叫做“成功者”!从那些受访者身上,我明白了:无论是舞台之上的成功还是舞台后的`成功,成功背后都是用汗水和泪水书写的“付出”二字,风雨不可洗涤,岁月不可磨灭......我会永远记住他们搏击风雨的精彩瞬间,并以此鼓励自己,为人生中阳光彩虹词的出现而努力奋斗,勇闯荆棘之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实践 篇5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在酷热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也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这个暑假,我到台州医院的财务部参加了社会实践,看他们如何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7月25日到8月3日,虽然是短短的十天,我学到了不少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我初步了解了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

  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医院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走到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医院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实践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刚到财务部会计室,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学过会计凭证,借贷等知识,所以对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借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略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医院帐单、收据、收费清单、汇票等就要靠实践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这一天,我看会计王师傅审核原始凭证,她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在这里我学到了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如一些医院专用的会计科目,如应收医疗款/门诊医保,预收医疗费/门诊病人预交款,医疗收入包括门诊收入、挂号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等,药品进销差价等。通过十天的学习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学习编制记帐凭证外,还初步大概地了解到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以及用途。从制单到记帐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做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学习以上知识外,我也粗略了解了出纳的工作,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不然,这只是出纳的一项重要工作,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

  是的,课本上学的只是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践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学生实践 篇6

  作为假期的一名学生早就应该在假期融入社会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再假期我和同学门一起短暂的加入了假期学生培训班的组织和发展,荣幸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艰辛和责任,而且在生活,工作的同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了一个于前不同的认识和了解.

  一,工作的开展是困难的,我清晰的感受到不管是从事那种行业,都是困难重重。和同学门的合作是从零开始的策划,安排,宣传,制表,招老师,分任务,管理协调老师,学生,学校物品,我们天天都是在奔波在辛劳中.虽然很憋火但是享受着初入商海的兴奋.在这里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很认真的思考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创业者的艰辛和伟大,再每一步的前进中都有着很多让人难忘的经历,我佩服那些早早事业有成的人们 ,他们是每一个人的楷模,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英雄.我知道我们能够成功.单在成功之前有那麽多的坎坷,荆棘和同学门的合作是从零开始的策划,安排,宣传,制表,招老师,分任务,管理协调老师,学生,学校物品,我们天天都是在奔波在辛劳中.虽然很憋火但是享受着初入商海的兴奋.在这里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很认真的`思考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创业者的艰辛和伟大,再每一步的前进中都有着很多让人难忘的经历,我佩服那些早早事业有成的人们 ,他们是每一个人的楷模,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英雄.我知道我们能够成功.单在成功之前有那摸多的坎坷,荆棘需要我们踏平和斩除.这是一个勇者的时代.

  二, 工作的进展虽然艰难但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再策划和宣传的同时,我们需要找房子置半学地点,寻找在校的假期名牌大学生作为老师,并在宣传单上花大力气.把名牌大学的学生的优势,办学地点的优势(比如由学校的各种设施,空调,纯净水,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并用大篇幅的优质纸材料把宣传单搞好,给人们一种实力雄厚的感觉,使人们看到宣传单时就放心你把学生交给你。其次我们利用同学,朋友,亲友关系大量建议他们进入学习班。当然这写措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几天的招募中我们收到当地的一百多名学生,共收到经费两万余元。这一结果让我们欣喜不已,信心倍增。我们有更大的干劲,接下来我们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细节,一方面我们加大学习方法的传授和使用,一方面我们给同学们教授歌唱,舞蹈,礼仪方面的知识和训练让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让更多的人认同我们的补习直接增加我们的知名度,为下一年的开办打下良好的学生家长基础。

  三,经验总结,任何一件事情的进行都有一个总结发展的过程,在最后的总结上我们大体得出以下三点,(1)如果开办一个商业性质的假期补习班我们的模式需要大量的改进和调整,首先我们应该把老师的数量减少一半,应为老师的工资花去了一万多几乎占去了开销的半壁江山,是很大的浪费,影响了我们的直接收入。因为14名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没人八百元,一个月就是11000余元。再次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优化学生的班级编排减少老师,教室场地的使用和电费,租费的使用。合理安排老师,课程,学生使各方面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还有在开学前的奢华宣传,应该减少,这些宣传单的制作,印制都花费了相当多的资金,直接减少了利润的增加。最后我们应该减少陋习比如请客吃饭,饮料花费,烟品的消费以及送礼的消费。但是这些又能减少多少,唉,社会在这,没这就更困难了。最后,鉴于现在学生的消费水平,我们可以在办学地点设立小卖店一方面方便同学们,一方面增加补习班的收入。

  (三),不管是因何种原因开办了假期补习班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一大突破。在这里我们学到的是宝贵的人生经验,结交了可爱的朋友,认识了很多热心的人。我们虽然经历了挫折,饱尝了苦味。我们不后悔,百折不挠才能锤炼成钢,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努力让每一件事都做好。不管是不是赢利机构,我们自假期里至少让学生们减少了上电脑的时间,减少了四处游玩的风险,在学校里我们给他们灌输了大学教育的思想,让他们知道了初级阶段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这些我敢说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将来会从这里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经过这麽多的反思,我更加坚定了假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定,人生吗?就是要在不断的挑战中挑战自己,坚强自己,提高自己。我相信在实践中任何付出都有回报。

学生实践 篇7

  火车一进xxxx,便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山,跟我想象的狂沙飞舞石乱走的景象迥然不同——绿色的山,棕色的木索桥,从隧道里突然冒出来的红白相间的小火车……接下来的十个小时都是心惊胆战的山路——一边是慑人魂魄的峭壁还流着泥浆,一边是深深的河谷和滚滚的泥石流,夹杂着被冲毁的房屋、庄稼。十九年来,“我要活着走出这个地方”的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路上还时不时会出现一个背着满筐草,一手牵牛一手牵驴的老人,我不能再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赞美一句“好和谐的画面”,因为此时,我的眼里密密麻麻只写着一个字——“穷”。真的是穷,穷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绝对不会相信人还可以以这样的状态生存——从xxxx县到xxxx乡,只有一辆公共汽车,用一天的时间去,再用一天的时间回,两地的交通只靠这一根稻草。沿途是单调而骇人的山路,汽车只有两种姿态——上山、下山还夹杂着几乎要捣乱五脏六腑的颠簸。后来校长告诉我们,这一路翻越的山“根本数不清”,队友打趣说:“北京是人外有人,这里是山外有山。”

  在这海拔两千多米的深山老林里,我们穿着秋装,开着电热毯,生着炉子,捧着热水,瑟瑟发抖,想象着接下来的生存状态。

  11个人,11个登山包,27箱支教物资,赶了两天路,油盐不进,到学校的那天晚上校长送来几箱小面包和学生奶把我们感动得鬼哭狼嚎,随便吃了一点倒头便睡。

  第二天清晨大家还在洗漱,就有家长带孩子来报名上学,我们嘴里还都是牙膏沫沫就开始互相招呼着拿东西布置场地。一群孩子吱吱呀呀在跟前乱窜,“老师!”“老师!”不断的时候,真觉得自己瞬间变身“孩子王”,不过最可喜的是,他们眼睛里透着的好奇和兴奋,让我们都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三个星期,这是我们的孩子,要给他们最好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似乎真的没错。在北京,七八岁的孩子恐怕还抱着洋娃娃看着童话在父母跟前撒娇耍性,但是在这里,当我们不会生炉子被浓烟呛得泪流不止的时候,他们就会驾轻就熟地帮我们把火点燃;当我们从井里晃晃悠悠提上来洒的只剩半桶水的时候,两个小不点会一起“嘿哟,嘿哟”帮忙提上一桶水来;当我们做饭怎么也不熟的时候,乖乖的建军会悄悄告诉我们“老师,肯定是炉子里的炭要烧完了”……我总会默默地看着他们,听着他们教老师干活时稚嫩的声音。

  可有时候又会发现,这是一群让人心疼的孩子。他们的兄弟姐妹会很多,总是大娃娃带着小娃娃上学,他们要一起手拉手走山路,一起回家等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家里的牲畜……曾经有个孩子仰着头问我:“老师你吃过什么呀?”“老师你吃过巧克力吗?”“老师你吃过肉吗?猪肉还是羊肉?”一句句问得我心像被撕裂了一样痛。所以我们走的前一天,校长带来三只老母鸡现杀现炖,我心里明白朴实的他们是有多尊重我们这群志愿者。

  但是,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也不全是顺利的。尤其是一二年级和学前班组成的小班,说是免费托儿所也不为过,他们似乎不懂得上课和下课有什么区别——聊天的,打滚的,在教室里前后跑的,上桌子爬凳子的……要什么有什么。一个老师上课,三四个老师做“助教”,连哄带骗、软硬兼施。不过,给大一点的孩子上课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时讨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时,他们会跳起来争着告诉我活佛济公是英雄、少林和尚是英雄、李元霸是英雄、自己的同桌是英雄……我们的英语老师Teacher JU 自编英文歌教孩子们唱,从此,这俨然成了我们的校歌,不管在什么课上,孩子们还总是乐此不疲地喊着“teacher,teacher,let me try”。

  其实最让人忧心的是初中班的小孩,他们中间好几个都面临中考,只是因为教学质量的问题,英语成绩怎么也跟不上。几个简单的`语法,我整整唠叨了一节课——他们很乖,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认真造每一个句子……当真正面临一群需要我去操心的学生的时候,我才那么真切地看到自己心里对教育不公的种种不满——他们很聪明,只要学就能懂,但是,他们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充足的资源,注定都要埋没在大山里。于是,离开前一天,我特地跑到初中班跟他们唠叨了又唠叨,全都是一些陈词滥调,掏心掏肺的陈词滥调。

  直到离开前一天,我看到校长带来的三只垂死挣扎的老母鸡,才不得不相信我是要离开了,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掉。放学后,几个孩子硬要拉着我和许老师去对面山坡摘野梅子,只是为了让我们尝一尝那还没有熟透的野梅子,孩子们飞檐走壁,那些仿佛一踩就会塌的土堆让我心惊胆战,同时也感动地稀里哗啦。

  离开的那天,凌晨四点我们就起床准备了,我刚刚睁开眼睛,就听到向老师的口哨声,是那首熟悉的《再见》。记得许老师说过,不把歌词唱出来就没那么伤感,其实,听起来一样心碎。当我拿着洗面奶去井边洗漱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孩子们已经等在校门口了——是来送我们的。程老师冻得哆哆嗦嗦地跑过去跟他们聊天,嘱咐他们要乖,要心疼父母,要好好学习,要学会尊重课堂和老师……

  周老师六十五升的登山包硬是被三个男孩子抢过去帮忙抬着,孩子们一边坚定地喊着“不累!反正只能帮你们拿一次包了。”一边哽咽着问:“老师,你是不是不回来了?”“老师,你现在上QQ,你要加我!你就要现在上,不然你就把我忘了!”“老师,我能给你们打电话吗?”……后来,孩子们会挨个塞给老师他们折的青蛙,纸飞机,写的信……

  一点点记忆,不知道发着呆回忆了多少次。一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但是,我们的到来给那个闭塞的山村带去了一点点不同,就足够了。

学生实践 篇8

  几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南方周报》为期几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几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后会走怎样的路,绝望时曾写过一段话:当别人的梦想已经被扼杀的时候,我还残存一丝狂热的眷恋。当带着光荣与梦想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还有再回来的一天。做出决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须承受自己的现实,并在残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头脑和清醒的决断。如我们是一群戴着脚镣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优美的姿态!

  一、对新闻事业的感悟

  记得以前有一位实习归来的师姐给我们做实习报告时说:实习彻底粉碎了我的新闻理想。那时我大一,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南方周末》实习的近半年,绝对没有给我留下这种印象。

  这里的记者大多数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对新闻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对每一个选题,他们都尽力做到完美;对每一个采访对象,他们都力图挖到更多的细节和关系;对每一个报道的细节,他们都努力核实。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带我的记者对我说:要把新闻放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也许你迟一点结婚,不要想房子、汽车那些物质的东西你就会做更好的新闻。当然他的意思不是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来做新闻。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对新闻还不够重视。

  也许很多人已经觉得记者只不过是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我足以把她当作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新闻是有价值的,做新闻的人也是有价值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新闻变的重要起来,也使你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留下一笔。而当前,恐怕最能引起人们重视的也就是时政记者了,比如通过网络和《南方周末》成长起来的林楚方。这是一个很难做、很难做好的领域,但也是一个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领域。

  二、对新闻的感悟

  尽管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对报纸的眷恋仿佛一直主导着我。我喜欢驾御文字的感觉,虽然电视编辑也是很需要头脑的工作,但学校仅有的几次实习总让我觉得枯燥大于乐趣。喜欢写作,让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够好的平面媒体锻炼我,满足我。

  我很幸运,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报纸,玩味到新闻是有趣的。

  新闻要有价值,做新闻要有真实、客观、手快。我在实习前对新闻的理解就这么多。等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还是这基本的几点。

  在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带我的记者吴晨光让我写一份简历,并简单写一下对《南方周末》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情急之下当然是只拣好听的说。写完后记者给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夸大”的话;另一方面,他给我修改了语言,让我体会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后发给广州的新闻部主任。

  他训练我的另一个方法是规定我每周找一两个选题,写出新闻价值何在,培养新闻敏感。虽然这样报给编辑的个别选题也从来没有被采用过(这与《南方周末》的体制有一定关系),但这对新手的锻炼的确有非常大的好处。遗憾的是由于懒惰,这一点我做的很差。

  《南方周末》的操作一般是编辑在周四、周五的时候告诉记者选题去做,下周二下午截稿,突发事件的报道、或由于被采访对象审稿的缘故有时可以推迟到周三中午截稿。周三是编辑组稿的时间,在北京报纸于周四一早与读者见面,网络版也随之推出。

  北京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十几名记者,两三位编辑。记者在接到选题后,先让我在网上搜集关于此报道的一切有用信息。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选题把握的一个最初过程,同时锻炼新手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初方式。开始时我只是将所有网上的报道一股脑检索出来发给记者,没有任何重点。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报道提出比较好的思路,可以继续挖掘的,哪些是应该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哪些是应该写上点自己的想法的。

  开始时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帮记者搜集资料、整理采访录音或笔记,一度,我甚至觉得自己在这家山峰般的报社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这些?即便整理采访录音我也很机械,总是把所有采访机里的声音都整理出来,没有任何重点。但真的应该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记录的用处有多大,这样对自己也省事,对别人或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别人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信任地让我独立设计采访问题、承担一些还算重要的采访,比较夸张的是有一次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稿子,联系到一位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他说下午有时间让我过去,而我那时尽管看了些资料,但对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一片混沌,记者轻轻的一声“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头皮找那个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的在哪儿的国家行政学院。

  在一家有水平的报纸,呆的时间越长收获也就越大。到后面我当我完全可以独立操作选题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我是个无法说“不”的人,因为我觉得在实习期间你没有资格对记者或是采访对象说“不”。别人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去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看看也是一种经历;满世界地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也是一种经历;为确定一条消息是否属实假冒别报记者套人话是一种经历;接下我几乎从来没关心的粮食政策最终好歹做出来的也是一种经历;为之通宵写稿也是一种经历;在阿富汗中国工人被杀事件发生后,很凑巧地电话采访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但我只随便说了几句就挂掉电话被记者骂也是一种经历……

  好新闻是需要有灵气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奋的人做。惭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个月还是太懒惰,回头想想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好机会。

  三、对《南方周末》的感悟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b座705——《南方周末》在北京的驻地。这条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长安街。站在中粮广场上虽然看不见十里长街的繁华与天安门、故宫的金碧辉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现代中国报业的丰碑。

  众所周知,《南方周末》是一家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曾在90年代末风行一时,其后虽因种种原因报纸品质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国顶级的周报。

  所以,当我于XX年2月13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踏进这家报纸北京记者站的大门时,我是怀着一种崇敬与惶惑的心情,我担心自己可怜的新闻业务能力是否终究会在这家报纸的声誉面前、在众多优秀的记者面前显得十分幼稚、愚蠢。但当时我别无选择。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进入《南方周末》是我极大的荣幸。不大的写字间足以成就哪怕一个实习生的光荣与梦想。

  这里记者对自己的报纸都是深怀感情的,我总觉得这在其他媒体是罕见的。在那里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南方周末人”,出去采访听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逆反的自豪;听到一般的群众用景仰的口气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

  《南方周末》的确有让人自豪的地方。报纸的操作比较西化,对新闻的理解和制作比较纯粹。这里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每周的周会上要评报——评每一个版的新闻作的如何,还缺什么东西,这条新闻背后还有什么可以继续挖的,这条新闻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做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还应该有什么改进,是否能用“第一人称”写作;什么样的稿子应该放在头条,《南方周末》的头条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期报纸中同时有两篇不错的稿子,什么样的应该放在头版,若放在应该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评报都给我很多启发,而且大家在评别人的稿子不会太多估计面子,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北京记者站的氛围很民主。

  这也是南方周末的文化传统。当报社内部发生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被大家诟病的时候,每一个底层的记者都很真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报社老总平等对话,这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位都不曾见到过的。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南方周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观理念,在报社内部首先应该作到这一点,报社是全体记者编辑共同的家,这在其他报社也是罕见的。在媒体越来越仅仅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这种观念实在难得。

  但是南方周末在发展过二十年之后,内部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起初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似乎中国曾经最好的报纸也不过如此。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社会都在转型,一个小元素发生问题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在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给管行政的大姐交钥匙,她说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过,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刚来的时候。

  在这家光荣的报社里,我只是个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时时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间被其他实习的同学来看时称做“天堂的”写字间,怀念他们的纯真与帅性,怀念那些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生日的时候一位记者送我一套《光荣与梦想》,到现在也没有看完全书,但这个书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经。当我怀抱着她去火车站送一位要回学校的同学时,一套很沉的书仿佛是我全部的体温。

  四、对社会的感悟

  做记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会关系。

  想要做一个采访首先得联系到采访对想,找合适的采访对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学的过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员和做批评性报道时。怎样能让那些顽固的采访对象接受你的采访,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这不是书本上以及采访课上能教我们的,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我的记者让我把所有采访过的人按照职业分类记录,以便下次继续使用,至少通过他们可以找到新的目标。参加过一些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后,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领导交换名片。有时采访部委领导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能直接联系到本人会方便许多。

  多去听一听学术讲座,或一些学者内部的沙龙,对学问是提高,对采访来源是丰富。

  工作中的这些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处理的,因为北京记者站是比较纯粹的同志关系。但采访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让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复杂与自己的单纯。

  也许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当事人为了能让你报道由此产生社会影响,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会请你吃饭,给你种种暗示事成后的好处。我碰到的那些当事人不是坏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被很多人搞的那么复杂。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学,吃饭时大家说的不过是学校里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在社会上混很不容易。但曾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有时候,人会犯贱吧。

  在北京的五个月,实习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时间的时候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那些朋友能给我生活上的帮助,有时能给我工作上的直接帮助。

  实习,更多的不是实习业务,其实也只为一种生活经历。

  我总在想,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更多的人来北京,不是上学就是工作,总有学校或单位为他们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们,初到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刚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里,我们找不到该去的地方,我们操着标准的普通话跟老北京人(也许就是在北京多呆了几天的人)“交流”,忍受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转圈,忍受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实习单位,忍受一度绝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别容易感动,感激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在我刚到时收留我的师兄,帮我联系实习单位的朋友,对我很真诚的记者,在我没钱借我钱的朋友,帮我联系采访对象、出谋划策的记者,带我玩的同学、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有了他们,我在北京的日子才不是特别孤独,反而我异常留恋那种孤独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个从北京实习回来的同学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依旧想去那个很不适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里,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看到这几句时,突然一种情绪涌动起来占满胸口。高中便坚定下来的新闻理想,像一捆堆积墙角时时待燃的干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势不可阻的迅速蔓延开来……半个月前北阁面试南周的时候,那种激烈搏动的频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诉我:你,就该是这样的人;否则,当你站在这块土地上时,你怎会感到脚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会感到全身都如阳光般通透起来呢?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的,因为这次在电视台的实践,我懂得了许多,不懂得的更多,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够做好的,我坚信我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

【学生实践】相关文章:

学生实践(经典)07-15

(经典)学生实践06-28

[精选]学生实践04-26

学生实践(精选)03-07

学生实践02-16

学生实践(精选)05-06

[实用]学生实践08-04

[精品]学生实践08-08

学生实践[必备]08-23

学生实践(推荐)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