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鱼妈经常在后台收到麻麻们的留言,说自己孩子上小学了,但是和别的小朋友比起来,感觉总慢半拍,很是苦恼。鱼妈最近看了一篇文,里面也分析了孩子做什么事都做不好的原因,鱼妈觉得很受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哦!
经常看见,因为孩子还小的原因,父母长辈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
当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时,
当孩子想尝试自己吃东西时,
当孩子尝试给大人帮忙时
......
也许出于照顾,也许成年人知道孩子真的也还做不成什么,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
“你还小,不会啦。”
久而久之,孩子便开始有了一种信念:
“我还小,不行的”。
有位幼儿心理的同行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她们幼儿园接收了一位孩子。
相比起同龄段的孩子而言,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慢。
他有个口头禅:“我还小,不行的”。
吃午餐的时候,老师会鼓励每个孩子自己收拾好餐具,把餐具统一放到回收处。
其实很简单,只是个餐盘勺子,孩子们都可以拿起来。
但这个孩子会对老师说,“我还小,不会收拾。”
于是,他就不收拾。
午休起床后,学校会鼓励孩子自己叠好被子,过程也不复杂,也并非要求孩子要叠得多好多整齐,不过是希望可以培养孩子自主自理的态度。
这个孩子依然会对老师说,“我还小,不行的。”
于是,他也不参与。
甚至,有些户外活动和游戏,他也会拒绝加入。
学校的老师有过一次和家长的会谈,才了解到,孩子出生的时候黄疸腹泻,一直以来免疫力都比较差,所以在家里是手心里的宝。
——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融了,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而他们最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还小。”
孩子慢慢的就认同了这句话。
心理学里面有个常用的概念,叫投射。
它的意思是:你将你自己的情感想法,归结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孩子接收到了父母投射的内容,并且认同了,就越来越不敢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而越发变成了父母想象中投射过来的样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本该可以做的、懂得做的、会做的事情,孩子从被动的“不能参与”,变成主动的“不愿参与”。
那么,对于这个孩子,父母该如何做呢?
朋友又给我讲了个故事。
很久以前,非洲某部落有个传统——
青年人结婚前要先要学会捉牛。只有捉了足够的牛,作为聘礼给女方家庭,才有结婚的可能。
部落的人会根据一个男子给女子的母牛的数量,来衡量着这个女子在家族中的分量。
最少是一头牛,最高的是九头牛。
有一天,一个青年对酋长说,愿以九头牛作为聘礼迎娶酋长大女儿。
酋长有两个女儿,听了之后忙说:
“九头牛的价值太高了,大女儿不值。不如改娶小女儿,小女儿值九头牛。”
但青年说,他爱上的是大女儿。
他坚持要娶酋长的大女儿为妻。
一年后的一天,酋长经过女婿的家里,看见里面正在举行晚会,一大群人围成圆圈,正欣赏一位美丽的女郎载歌载舞。
酋长十分好奇,便去问那位女婿,这位美丽的女子是什么人?怎么在自己部落都不曾见过?
女婿说:“她就是你的大女儿啊!”
年轻人以“九头牛”的价值来对待他迎娶回来的妻子,妻子也确信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朋友说,对于孩子,他们也会对孩子发出这样的投射:你行的。
她们的幼儿园不大,班里的孩子都是混龄的。她把每个孩子的年龄进行排序,然后在班里和孩子玩年龄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那个孩子知道——
他的确还不大,班里有比他大的孩子。
但他也不是最小的,因为班里有比他更小的孩子。
当有了参照物之后,看到比自己还小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事情,这个孩子的认知就开始改变了。
原来“我还小”的理由,似乎在这个游戏中玩不下去了。
老师也在游戏中不断的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找回自己的力量。
再看看我们平时和孩子的互动,是否也经常对孩子发出各种各样的投射——
“你不行。”
“不可以”
“你还小,你不懂…”
“一看就知道你不行!”
“你怎么这么没有用!”
“你怎么那么笨!”
“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
…...
有时候,最伤害孩子的,恰恰是这些来自父母的语言。
——因为里面饱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投射和暗示。
父母都会在意识层面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行。
可希望归希望,行为方面,我们却常常在嫌孩子:这也不够,那也不好。
戈培尔说:“谎言说过一千遍就成为真理”。
当你一次又一次的和孩子重复:你不行,你不懂,不可以,你怎么这么笨…的时候。这就会变成了孩子的人生信条。
也许在年龄上,孩子已经长大了,甚至都成年了。但是在心理上,在他的灵魂深处,他还是那个一直被父母否定的、无力的小孩。
当幼小的生命,在这样不被信任的环境下长大,他又能有多少力量去相信自己的人生呢?
《美国商业内幕》杂志上有个关于“天才孩子”的研究报道。
美国有个教育部扶持的研究小组,从1971年开始,跟踪了5000名天才孩子,跟踪研究他们的成长轨迹,已经积累了四十五年。
这是史上最长的一次关于天才孩子的调查。
他们发现: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和先天遗传关系很大,但他将来能否有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靠后天培养。
即使是拥有最高IQ的天才孩子,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帮助,才能发掘出最大潜能。
让人惋惜的是,这5000位年幼时就智力超群的孩子,并没有都取得大成就,其中很多孩子到了青年、中年就渐渐泯然众人。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并没有得到家长、老师们的关注和帮助。
还有另外一组这样的实验:
科学家前往一所小学,声称要对孩子们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
之后,科学实验工作人员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
孩子们相信了这份名单,老师和家长也相信了。
其实,这是个“权威性谎言”
——名单上的学生完全是随机挑选的。
然而,一年后对这些学生复试,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个著名实验所验证的,即“人际期望效应”。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的全世界。当这个世界都在否定他的时候,他自然也就也学会一而再地否定自己。而当这个世界对他怀抱深深的信任时,孩子才能开启自己更广阔的天地。
孩子的成长,源于父母给他种下的根基。
你是否常常说否定孩子的话语?
你,想给孩子种下怎样的人生信条?
【这句话影响孩子一生你是否总是说出口】相关文章:
这3种错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10-28
你说话的语气会怎样影响孩子的一生12-13
父母的品格影响孩子的一生12-01
体力影响着孩子的一生08-31
父母话影响孩子一生09-09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09-27
教育孩子你是否要求回报?11-29
你是否在给孩子搭迷宫?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