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孩子变成互相伤害的小恶魔

时间:2023-12-20 17:40:00 育儿 我要投稿

  昨天看了一个故事,看得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觉得五味杂陈——

谁把孩子变成互相伤害的小恶魔

  这个故事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HaimGinott举办的一次“家长指导小组活动”中,一位爸爸讲给大家听的。

  这位爸爸,有两个岁数老大不小的哥哥,我们暂且把这俩哥哥称为“见面就掐两兄弟”好了。

  “见面就掐”两兄弟,一个43岁,一个47岁。他们就像前世的冤家一样,每次碰到一起,就要不停地“互相伤害”:他们互相较劲,互相攀比,互相嘲讽,互相刺激……

  比到后来,两个人都身患重病,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他们比无可比,居然,开始比起了自己的肾病!

  谁更虚弱一点,谁更严重一点,谁需要更多的治疗,谁的治疗方式更好……一方面,作为成年人,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有多么无聊,另一方面,他们却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兄弟姐妹互相竞争、互相伤害的情形,一直都在多子女家庭中存在。以往,这个问题曾被计划生育政策短暂掩盖,但最近几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老大跟老二“争宠”的情景就又频频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孩子把自己刚出生的小弟弟从楼上扔了下去。

  生性本善的孩子,为什么会对同胞兄弟/兄妹心存各种敌意呢?这种敌意来自哪里?

  原因很多,今天我只想探讨后果最严重,伤害最糟糕的那一种。

  我爸爸总喜欢比较我的两个哥哥。”

  “见面就掐两兄弟”家的三弟说。

  “父亲在哥哥们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然后,他们俩居然就不知不觉地继承了爸爸的‘遗志’,把这样的比较进行了一辈子,真是难以置信啊。”

  父母为什么会比较孩子?

  父母的“比较”,多半是出于以下两种心态:

  1“功利”的比较

  我们都以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平等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父母的爱,真的很功利。

  比如,我就见过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富裕,小女儿贫穷。

  小女儿刚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拿到报酬,就从中抽出了四分之一请妈妈吃大餐。

  菜端上来,妈妈第一句话是:“这顿饭要花多少钱啊?”

  小女儿实话实说:“800多。”

  妈妈说:“哦,你姐姐上次请我吃饭,花了1200多块,去了一家特别上档次的餐厅……”

  小女儿给妈妈买了一件500块钱的衣服,妈妈会说:“你姐给我买了一件,要2000多呢。

  很多情况下,兄弟姐妹的优秀,本身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痛苦,可是父母的比较,却真能让他们的心情,沉入深渊。

  因为,对所有孩子来说,父母从一开始就是他们最尊重,也最看重的人,有些人甚至穷尽一生努力,只为得到父母的一句赞许。

  从最尊重的人嘴里,听到自己不够出色;从最喜爱的人嘴里,得知他们更喜欢的是别人,这种伤心,恐怕比失恋的滋味还难受——失恋了,你还能换个更好的恋人,可是,你一辈子都没办法换掉父母。

  2“激励”的比较

  有些父母喜欢比较孩子,倒真不是因为偏心,也不是因为嫌弃。比如许许多多的中国父母,动不动拿孩子比来比去,完全是想“激励”孩子。

  “弟弟总是按时完成作业!你为什么不行?”

  “姐姐的房间那么干净!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收拾一下呢?”

  不可否认,出于“激励”目的的比较,最起码,它的初衷是善意的。

  问题是,孩子能够领会你这样的善意吗?

  如果你说:“弟弟总能按时完成作业!”

  孩子的第一反应绝不会是:“我要向弟弟学习!”

  而往往是这个:“讨厌的弟弟,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你就是喜欢弟弟!”

  如果你说:“姐姐总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

  孩子的反应绝不可能是“我要向出色的姐姐好好学习”,而却很可能是:“下次我要在她房间里丢点垃圾,让她也和我一样被你们嫌弃。”

  或者是:“真想揍姐姐两下啊,她让我显得更糟糕了。”

  来自父母的“比较”不仅没法激励孩子,它只能给孩子带来痛苦的竞争感,让兄弟姐妹的对抗升级。

  既然负面比较不可取,那么,所谓的“正向比较”,是不是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呢?

【谁把孩子变成互相伤害的小恶魔】相关文章:

别让爱变成了伤害 谈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0-11

吃糖变成了对犬的伤害10-08

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变成“小木偶”09-11

让孩子远离伤害09-01

孩子晚睡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11-19

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09-22

孩子之间的性伤害11-28

让不合群孩子变成万人迷的小招数12-11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熊孩子10-14

过分帮助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伤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