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4-07-01 18:20:31 美容 我要投稿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科护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科护理论文[精选15篇]

内科护理论文1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目前,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如何辨识风险、防范风险、实现安全护理是全球研究的课题。风险管理引用到护理管理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立可靠的管理系统; 二是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1].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统称为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操作的直接性和患者病情的动态性等特点,因此临床工作中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护理环节的小小偏差都可能导致极其恶劣的后果,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研究,以及2012年1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后,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改进情况的研究,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方法和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 - 2013年12月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最常见的病种患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原发性肺癌、胸腔积液的住院病人,及外院、非呼吸内科转入的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其他病种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本文共研究病人3368例,年龄17- 92( 51. 41 ± 10. 15) 岁,其中危重病人1386例。

  1.2 研究方法

  2012 年 1 月起实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期间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和安全质量检查,通过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各项效果评分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通过 EpiData3. 1进行双录入,并运用SPSS20. 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 t 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时间分布

  为确定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对护理风险事件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是必要的。从表 1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医院的住院病人人数逐年增加,但护理风险事件例数却是逐年递减的。

  2.2 护理风险事件类型分布

  从2010年到2013年的护理风险类型可以看出,护理风险事件多集中在技术操作方面和非技术操作方面; 同时,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例数逐年减少,2013年护理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事件例数均为0.见表 2.

  2.3 持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成效显着

  长期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医院呼吸病房实施持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管理小组每月1次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包括临床护理、护理安全管理、病人满意度等内容。通过 t 检验得出结论,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 P<0. 05) .

  风险管理实施前,投诉数和护理风险事件数分别为5例和19例; 实施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后,投诉数和护理风险事件数明显减少,分别为2例和7例,见表 3.

  3 讨论

  呼吸内科病人是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老年病人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往往合并多种疾病,易发生意外事件,病死率高。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定位为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收治的多为外院及兄弟科室转入的急危重症病人,对护理要求高,更易出现护理风险。

  3.1 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

  2010年1月- 2013年12月,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原发性肺癌、胸腔积液病人及转入的呼吸衰竭病人,平均年龄为51. 41岁,多为年龄较高的老人,容易发生风险。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1月 -2013年12月护理风险事件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人和系统两方面影响因素的有效改善。

  人的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系统主要指系统的管理机制。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操作技术更过硬等因素使得护理抗风险能力增强,护理风险事件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病人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2],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与沟通,降低其违医行为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在系统的管理机制中,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标准、持续改进制度缺失,护士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盲目执行医嘱,这种系统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护理个体在护理风险中有着不可克服和难以预测的影响。另外,其他不安全因素如药品混放、物品超过有效期、仪器故障影响治疗抢救等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也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3.2 护理风险的识别可减少护理风险发生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3].从表2可以看出,护理风险因素多集中在技术操作和非技术操作两个方面。因此应首先针对护理风险中的技术操作和非技术操作进行辨别和归类,为制定风险防范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护理风险识别的加强可以使医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呼吸病房2012年1月之前2年中出现的护理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操作方面: 发生压疮、各种管道滑脱或堵塞、标本溶血或污染、穿刺不成功等。②非技术操作方面: 药物错发、药物漏发等。③护理意外事件: 如坠床、跌倒,走失等。④医院感染: 交叉感染等。通过风险防范识别,医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表2看出,在2012年加强护理风险的识别之后,护理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已基本消除,技术和非技术操作方面护理风险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减少,所以应该继续保持并加强对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

  3.3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从表3可以看出,加强风险管理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有显着差异。2012年加强风险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加强风险管理之前,医院的投诉事件和风险事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减少。究其原因,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结果,而加强风险管理后医院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5个方面。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进行每周安全分析,每月检查反馈。②建立护理事故的防范处理预案,如针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停电、停水、自杀预案,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断预案等,要求人人掌握。③重视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定期举行护理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增强护理人员辨别风险能力。④及时培训新业务、新技术,全面提高护士素质。⑤重视安全宣教,积极与病人沟通,实施护理告知签字制等措施。

  4 建议

  4.1 加强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护士长不定期在晨会上提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常规、制度、应急预案,并作为护理部查房内容之一[4].安全员在每周安全分析会上提出问题,除引起护士重视外也要医生重视及配合。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按岗位培训相关内容,每季度抽考。

  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病人多、专科治疗及护理量大,连班夜班加派护士双班完成护理工作; 控制重点环节,保证工作质量,特殊、高难度操作由 2 -3 名护理骨干共同负责完成,如机械通气病人的口腔护理、翻身等; 外出检查病人时,支助中心人员陪同检查,必要时医护人员陪同并携带检查箱、小氧气瓶,防止出现意外。护理人员既是护理服务的具体提供者,又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直接实施者,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每个护士积极参与风险防范,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4.2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正确辨识并分析呼吸病房特定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呼吸疾病病人的特点进行工作的改进,为正确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5].护士是医疗一线的具体执行者,面临各种风险及压力,化解这些风险和压力迫切需要加强风险文化建设,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开展风险管理以来,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责任心、自律性、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动参与科室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能在护理病人过程中积极预见及正确识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将各类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护士应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同时关注病人家属的感受,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4.3 建立标准工作流程

  安全护理是护理追求的目标。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伴随着医疗的发展难度风险增加等特点,只有坚持风险管理,建立标准的工作流程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安全护理。因此,为达到风险管理的长期良性循环,必须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方案,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而实现安全护理[6].一般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夜间多于白天,住院病人第一天风险较大,风险管理要长期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刻做到“关键因素控制、重点事件防范、高危时段管理”[7].医院应不断完善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护理操作和行为,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推进科学化、系统化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实现安全护理 .

  参考文献

  [1]王英春,田亚茹。 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09,7( 9) : 2409 -2410.

  [2]蒋云华,李凡。 护理风险与护理风险管理策略[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2) : 46 -48.

  [3]侯希清。 风险管理在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4,35( 2) : 436 -437.

  [4]韩艳红。 院前急救中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 24) : 73 -74.

  [5]胡德英。 现代管理的柔性化发展趋势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J]. 医学与社会,2009,26( 6) : 27 -28,31.

  [6]袁焕英,马斌,郭秀华。 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分析及应用对策[J]. 吉林医学,2014,35( 3) : 622.

  [7]季显琼,陈月新,张崇丽。 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 医学与社会,2009,22( 6) : 29 -31.

内科护理论文2

  第一篇:内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病区其护理人员30名,其中:护士25名,4名护师及护士长1名,年龄分布范围为20~45岁,平均年龄(28。3±1。5)岁。学历分布状况:中专6名,大专19名,本科5名。将我院内科在20xx年1月~20xx年12月之间实施人性化管理内科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就其相关病例与20xx年1至20xx年12月未进行人性化管理50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建立人性化服务观念

  实施人性护理根本就在于建立整体护理理念,将患者作为核心来开展更优质服务,体现人性化服务精神。在确立整体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对其树立及强调个性化服务观念,以此提高我院护理人员职业觉悟及责任精神,且这些要在护理工作当中加以运用。

  1。2。2管理人性化护理环境

  内科包含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且患者具有一定集中性,对护理环境安全性增强,有利于护理人员维护其自身身心健康。增加我院护理环境舒适程度,不但可缓解护理人员压力还可降低发生负面情绪几率。加强对护士关爱力度,开展相关培训,对于不合理规章制度予以改进。大力配置先进设备及仪器,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等,确保将护士各项精神负担及消极情绪降至最低,为我院实行人性化管理创造主观条件。

  1。2。3针对患者实行情感管理

  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情感关注,对其病情,要积极询问,加强访视和关心,同患者及家人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掌握各项治疗有意义信息,要尽量解决患者出现困难,帮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患者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提升治疗的依从性。通常情况之下,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类沟通技巧,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使之倍感亲切,从而达到主动配合各项治疗。

  1。2。4设立一定激励机制

  激励是对我院护理人员其内在动力的一种激发和维护,对优秀护理员工除口头及书面表扬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是80%,患者有79%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是98%,护理满意度是9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本文来自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四、讨论

  在当前医院构成体系中,内科是主要部门之一,其护理服务质量高低、好坏对患者康复及医院权益有着密切关系。实行人性化管理,从人性化理念树立、奖励机制、对患者给予情感关怀等众多层面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护理人员各方压力,确保患者感觉舒适。在此次研究当中,观察组其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要高出对照组。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为各医院护理工作实现良性发展创造条件。通常而言,人性化护理服务这类工作模式,它不仅是可以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维护患者隐私、捍卫患者人格尊严,而且是一种与广大患者要求相一致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做到个性化、系统性且行之有效。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从业人员本身具备良好素质与心态,以便制造中一种人性化护理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决心,为临床治疗提供配合,最终实现康复。人性化护理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使患者接受治疗过程当中,心理上也得到相应满足,且感觉舒适。值得指出的是,人性化护理它是一种注重对患者身心照顾、精神上实现人文关怀一种特殊护理,它遵循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这是一种先进护理理念,完美地诠释新世纪护理内涵,这也是现代护理行业基本要求。这种人性化服务不但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感受到家庭式温暖和人文关怀,而且对患者健康也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篇:内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20xx年10月至20xx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内科病人400名,其中男性200名,女性200名,患者年龄为15至74岁。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冠心病患者80例,高血压患者80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他疾病患者80例。

  1.2人性化服务实施方法

  1.2.1规范护理人员行为:①护理人员形象: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仪表端庄、面带微笑,对护理工作热情主动,护理动作轻柔,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印象。②心理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要保持热情的态度,用关切的言语和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③业务素质:各内科科室要定期组织该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提高护士对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和健康指导知识,不断提高内科护士的业务素质。

  1.2.2注重情感护理:①密切注意病人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候诊期间,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要心中有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可以进行提前就诊。护理时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诊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病人克服解决,从而使患者能够轻松的接受医院的治疗。②做好导向工作:对于初诊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导向工作,及时对患者提供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就诊,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③健康教育:由于医院病人较多,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常见疾病的防治宣讲教育。

  1.3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5项内容,评价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

  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施人性服务后,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与实施人性化之前对比,患者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

  三、讨论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人性化护理这一新颖的护理理念极大的推动了内科护理工作的进步,将护理工作中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有效的提高了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人性化服务主要包括爱心、责任性、护理流程和护理技巧等方面内容,其终极目的是改善内科病人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最佳的环境中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性服务后,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说明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内科护理中切实有效的实施人性化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护士的道德修养,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道德保障

  在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并没有量和质的显示,不是有形可见的,主要是靠护士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来完成的。护士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来源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崇高的道德修养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道德基础。注意培养护士的慎独意识,能够有效避免护士主观原因导致的事故和差错。慎独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十分重要。提高护士的慎独意识,能够有效促进人性化服务的实施。

  3.2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为人性服务的.实施提供知识保障

  由于护士护理观念和知识水平等原因,一部分护士常常偏重与知识各项护理和治疗,不能正确履行护士的多元化角色,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缺陷。因此,各内科科室要制定相应措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明确奖惩措施和护理质量目标,充分调动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学习和护理的质量。

  3.3培养护士的团队精神,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内科护理工作通常是昼夜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有各种突发事件出现和各种不确定因素,患者的需求和情况也不相同,需要内科护士及时作出相应应对。这些工作依靠部分护士的努力远远不能完成,因此护士必须相互支撑,以团队的方式完成整个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工作。

  3.4完善护理工作各项操作规程,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程序保障

  在进行内科护理时,严格按照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进行,从而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出错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照标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和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情况,缓解病人住院期间的紧张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型操作规程,能够有效和谐护患关系,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程序保障。

内科护理论文3

  一、利用课前准备活动创设人文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人文情景渗透到全课程的教学中去,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将关爱、同情等理念渗透到护理的细微措施中去,通过细节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家属的心理,使得他们经历学习到感悟、最终内化人文素养的全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经过课前准备的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不刻意的,显得不做作、不矫情,随意为之、合情合理,因此能够起到以情意促认知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既不可以拔高人文素养的难度,也不降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努力通过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内化人文素养的平台。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人文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新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家属等角色,让他们临床揣度各方的行为和态度,体会到各方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对病患者心理反应的敏感度。比如,可以在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中,创设病人遭受重病折磨的情景,让他们体会到病患害怕无助、渴望救助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移情,自发地对病患和家属表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态度柔和、动作麻利。

  三、成立关怀小组打造人文教育常设机构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可以考虑成立关怀小组,以建立常设性的人文教育机构。这个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长期受到小组活动的熏陶,进行实验室合作练习等活动,采取书面交流、现场交流等形式,感悟病患心理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可以说,关怀小组是实践和反思人文教育的平台,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多形式、多内容地表达关怀。

  四、通过记关怀日记进行个性化培养

  关怀日记是护理专业学生反思、见证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记关怀日记,可以发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性人文关怀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笔者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不落细节地记录自己对病患情感的认知、感觉、反思和情感变化过程,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验,笔者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落到书面,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于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等大众、公开的人文素养,而是培养出更为细腻、适合学生本体情感基础的人文素养,并且真实性大为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是一个实现情感共鸣、行为趋同的隐蔽课堂。

  五、临床实习实践加深人文素养

  临床实习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所知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教师教授得到底如何、学生内化到什么程度,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专业性、重要性和细节缺失,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以关怀小组为依托,通过课程老师的.带领,到医院病房实习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患者的感情需求并通过多种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通过这种实践,笔者感到,学生确实能够感受到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真实关怀感知、体验,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此,实践临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内科护理论文4

  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全球每病死3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病死的人数高达1750万。有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每12s就有1人因中风或心肌梗死而倒下。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病死人数的40%左右。近5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或反复发病,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度过急性发作期出院后,仍需要持续治疗,并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为此,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1名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回归社会后连续性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从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xx年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0.84,Cronbacha系数为0.96。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2.1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2.48±1.70)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3.57±1.12)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2.2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2.2.2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2.2.3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2.2.4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3.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2.48~3.57分,平均(2.70±0.81)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3.00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3.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3.2.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3.00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3.2.2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3.2.3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3.2.4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3.3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强化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社区的护理资源十分有限,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不能实现有效地延续提倡医院应该规范对患者在院期间的连续性护理知识的教育,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引导患者树立连续护理观念,是满足患者连续护理需求、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内科护理论文5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115名20xx级大专护生分为两组,研究组(56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对照组(59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这1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学生循环系统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引入“双心医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整体护理的观念。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这个概念由胡大一教授提出以来,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获得很大的发展[1]。20xx年1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载了由我国心血管内科和精神疾病科相关专家共同撰写的《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以推广心血管和精神心理的“双心”康复[2]。

  而循环系统的疾病,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这个章节引入“双心医学”的模式,使学生了解到“精神心理因素”已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系统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同时需要学会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该校20xx级护理专业的两个大专班共115名学生,随机抽取一班(56人)为研究组,二班(59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统一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确定一致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研究组除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外,引入“双心医学”模式到内科护理的教学中,突出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典型案例来激发护生对开展双心医学模式学习的理解和兴趣,同时结合《健康评估》部分章节的内容,包括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常见的精神疾病(躯体障碍、睡眠障碍、药物依赖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识别和干预,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技巧等。将以上的内容融入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每个环节中。

  1.3教学效果评价

  完成教学方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组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护生对:①病情告知的医患沟通技巧;②相关检查和治疗的术前谈话方法;③焦虑、抑郁、急性应激等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四个方面列出调查项目,制成不记名的调查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20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t检验。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医患沟通和术前谈话方面,研究组护生对专业知识认知度的各项指标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双心医学的实施方面,研究组在“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支持”回答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①在循环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仅有部分专业知识对于临床处理显然不够。应针对临床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专案培训。复习相关知识基础上,利用标准化病人[3],进行案例示教、角色扮演,并定期组织跨学科查房讨论,强化所学技能。该次研究中,引用双心医学模式的研究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提示在课程中融入双心医学模式的教育,将双心医学知识渗透到内科护理的教学中,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融人护理内科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极大提高了护生在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双心医学精神的认同度、专业品质的体现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双心医学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双心医学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也让学生对临床问题有了更好的认识。

  ②现代医学 “社会一心理一生物”模式,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综合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胡大一教授于20xx年始提出的“双心医学”概念,即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使医学回归人文,从重视治疗到与关爱并重,从关心疾病到关心病人与疾病,有研究提出,护理病人要从细节着手,从点滴做起,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实践中[4]。尽可能地从疾病局部观念向整体医疗观转变。

  ③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心理、行为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此我们就应当利用这方面的成果促进病人从疾病到健康的转化,将其纳入整体护理的内容。而双心医学模式的倡导与整体护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样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增强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5]。有助于护生的成长与临床适应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双心医学”模式,较以往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能适应现在临床护理的需要,值得推广和运用。

内科护理论文6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呼吸内科多为老年患者,具有病情重且变化较快的特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较大。本文主要针对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患者、护理人员、药物、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呼吸内科;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管理

  肺结核、肺气肿、肺炎、支气管扩张等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一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管理措施,避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患者损伤情况。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护理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呼吸内科病房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具体论述如下。

  1风险因素的分析

  ①患者本身的因素:呼吸内科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疾病病情较为严重且变化较快、心理上的压力较大等因素,导致护理的风险增加。

  ②护理人员的因素: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操作复杂,年轻的护理工作者较多,在专业技能方面稍欠缺,且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在进行抢救工作时由于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患者发生危险。

  ③药物方面的因素:护理人员由于不认真导致的输液或者发放药物错误、药物与患者的饮食发生冲突、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等失误,增加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④环境方面的因素:走廊、病房存在的危险物品或安全设施的障碍都会增加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⑤管理制度的因素:呼吸内科的患者多、护理人员不够、各项制度不够完善且落实力度不足,都会增加危险事件的发生[1]。

  2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该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法律知识、沟通技能的培训,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的训练,增加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预知和处理能力,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耐心、有责任心、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发生风险事件[2]。适当组织一些急救、紧急风险处理、器材使用的现场考核,同时可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增加积极性。

  2.2增强患者的意识

  不同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在治疗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都不相同,且呼吸科患者多为年龄较大者,相对来说护理难度较其他科室大一些,患者的行动安全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特别注意对年龄稍大的患者实施特殊的管理措施,要求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一切活动,可减少外出以降低交叉感染发生概率[3]。

  2.3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医院是各种病菌集中的地点,会增加抵抗力较差的人的致病概率,因此医院的消毒和灭菌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范进行工作环境的治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2.4加强用药监督

  患者用药是护理管理中的重点,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用药的名称、剂量、次数,用药中出现的过敏反应,人为的不认真造成的失误等情况,并进行观察和分析。加强整个用药过程的监督,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2.5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

  对于风险较大的手术需要患者家属填写知情同意书,对坠床、跌倒等意外风险可分级进行病情的评定。对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和各种注意事项,为患者和家属发放呼吸内科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4]。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善。

  2.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医院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一套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在内的完整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风险小组可以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已发生和潜在的危险问题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加强查房、消毒、考核、药物管理、仪器检查和维修等级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仪器操作、输液、管道护理、急救等各项流程的规范,对传染病、糖尿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该在交班时交代清楚。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证据就是护理文书的详细记录,所以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记录整个治疗过程的原始数据,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格式的规范[5]。

  3讨论

  呼吸内科医护人员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增强了护理人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基本素质,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缓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2]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

  [3]刘岚云.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6):1514-1516.

  [4]李光华,秦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6):111.

  [5]史习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356-357.

内科护理论文7

  一、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调查

  1.1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共发生112例内科护理投诉,投诉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投诉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口头、院长热线等向科室投诉,所涉及到46名内科护理人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投诉原因为具体的调查内容,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端正与否等。

  1.2结果分析

  总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200份的有效收回问卷,100%的有效率,对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对护患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公开收费标准

  在调查分析当中,因医疗费用所导致的护理沟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准确而又及时的费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的实施主体,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将医疗费用说明,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将收费的标准明确。在使用贵重药物之前,应当将具体情况向家属加以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患者或则其家属对医疗费用存在较大的疑问,那么则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耐心的解释,充分的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加以维护

  2.2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现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渐增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家属迫切的想详细的了解治疗的水平。正是因为患者的家属普遍的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再加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对治疗期望存在偏差时,其家属便会指责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与此同时,因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药物,而这些器械及药物的有着较高的费用,这便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产生沟通问题。所以,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家属的角度,体谅并理解他们,时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新型医疗器械和新型药物使用前,首先应当征求家属的意见,详细的向他们介绍器械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收费标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2.3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的组织教育和培训,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使他们能够牢牢的将内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并且可以将内科危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发生准确的加以预测。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加以巩固,使他们对使用各项医疗仪器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要为护理人员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应当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便于提高各个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加以切实的根治。

  2.4强化沟通技巧

  在住院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但在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疼痛折磨,同时在精神方面也经受着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虑,这便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应当使患者切实的了解到护理人员是关心自己和尊重自己。护理人员如果采用冷漠的态度以及生硬的语言,势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严重的负面性影响,并且加重患者消极及低落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点将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加以采取。对于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得体而又大方的态度及语言;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当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将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增强。(本文来自于《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内科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及护理问题,不仅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性影响,并且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患交流及护患沟通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护理技能和护理水平,并且在护理服务中将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创建稳定、和谐的内科护理环境,进而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进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

内科护理论文8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8例患者采取分层管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一”岁,平均年龄为(34,5士12.3)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为22例,大专学历为23例,中专学历为23例。

  1.2分层管理方法

  (1)建立内科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制度。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进行综合考量,对于护理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的护士进行分类管理,即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的四级管理的工作制度。每项管理的制度均需责任到人,其中以主管护士为管理中心,并对各级的护士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护理的质量。

  (2)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所建立的四级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其工作责任:①助理护士,由临床的护士组成,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并巨辅助业务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需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②业务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其中主要是负责对整个内科病房的巡护,同时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业务不熟练的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管理,业务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③责任护士,要求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并有5年以上的护理工作经验,负责对内科病房的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教育,同时要对业务护士和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需时刻关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做总结;④主管护士是整个护理病房中的核心管理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对基层护士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助护士解决疑难的护理相关问题,还需要定期对基层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需要做好榜样。主管护士在进行日常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提高其科研的能力,并积极做好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

  (3)建立绩效的薪金制度。对于所有的护士不按其工作年限和职称进行薪金分配,而是采取一种绩效工资加奖金的、具有激励措施的薪金管理制度。对于业务能力强和特殊岗位的护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并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

  (4)建立竞争上岗的管理制度。在建立的四级护士管理制度中,对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对于综合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实施淘汰制。同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护士进行降级或留用,并继续进行考树习。

  1.3评定标准

  此次调查分为两个方面:①护理质量评分;②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其中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记录。基础护理满分为70分,而病房管理和护理记录分别为1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分为入院时的接待、病房环境、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其中每项满分为25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的资料采取收士)s表示,采取l检验,而计数的资料采取无2检验,以P<0.伪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护理质量分析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发现,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一3.02,P<0.伪),。表!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对比分析佼士)s组别例数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总分数分层管理前6862.3士2.310.4士1.28.5士1.481.2士4.9分层管理后6866.6士2.412.4士1.812.2士1.691.2士5.8t值1.251.622.983.02P值0.0320.0290.0120.008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采取分层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的护理满意度总分数,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一3.69,P<0.05)。3讨论科学与合理地配备和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可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影响程度会更加深刻。如何将护理人员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美国,护士被分为助理护士、职业护士和注册护士3类;而英国则分的更为细致,从A到H共分8个护士等级阵。经过对国外先进护士管理经验的借鉴,我院内科从20xx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分层护理管理的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了助理护士、业务护士、责任护士与主管护士4个等级,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显示,实施的分层护理管理的办法具备以下优点。

  (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通过对护理人员“新老”、“强弱”的搭配,实现了护理技术力量的均衡分配,使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得到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技术水平比以往进步的更快。同时,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更有助于帮助新进人员解决某些技术方面的难题,从而在病患的抢救过程中可以更及时、更到位,护理质量显著得到提升。

  (2)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之后各级护理人员更能各司所长。护理组长能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并对医生的治疗给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同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治疗全程的护理工作,并在护士长的督察检查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具效率,不仅充分发挥了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护理工作更具有秩序,为护士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的重点向业务管理与科研建设方面转移,使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和指导性。

  (3)突出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更为开放,授权更加充分。基层护理人员得到上级给予的合理性授权后,其执行护理任务的过程会更具连贯性。护士长授权组长,组长对护士长负责,如此层层落实,各层的护理治疗组长可对每一位责任护士进行更多的临床技能和业务水平方面的指导,从而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激发出来,护理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更加深入。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在护理部每月组织的护理治疗考评中,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各项质控指标明显提高,且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以及护理文件管理的评分均显著提高。

  (4)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分层护理管理的模式下,按原定计划成组之后的护理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在组员间形成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默契程度,既有分工又充分协作可共同完成困难程度较大的护理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榆申。本研究发现,对于护理工作采取分层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管理方法操作简单、科学性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9

  【摘要】本文根据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内科的特殊性及其质量管理两部分来进行完善,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管理有效性使得内科护理不管是服务上、工作效率及其特殊性上有所改变,通过分组对质量管理来进行分析,并且实施护理质量的评分,从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病房管理、每周的考试来进行分析,说明质量管理下的内科护士比没有质量管理的更加妥善,结合医生和患者的评分制度来标准管理的优越性和完善性。

  【关键词】质量管理;内科;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医疗服务都开始不断完善,可以说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阶段的医护纠纷也比较常见,从医院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现代医疗护理的有效性,怎么从患者的角度出来,同时还要协助好医生,因此需要合理的管理,来统筹护理质量的工作,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种类多、病情比较复杂,在护理管理上不容出现任何意外,为了保证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合理治疗,就要积极的发展护士工作的综合素质,不断的培养专业性强且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怎么样才能完善护理质量,就要通过管理来实现。为护理质量得到改善而不断努力。

  1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经济不断进步,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以前是没钱不敢进医院,现在是医院的大门为所有的患者而敞开,为了使得医院的护理质量更加提高,医院就要不断重视现代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使得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及其质量管理相协调,完善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质量管理有利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检验,从专业的护理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及病房管理进行完善,这些都是有效对内科护理质量完善的标准,同时还是考验护理人员的工作具体性。针对管理来说,需要抛开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管理来进行有序化,首先要明确科室的人数,特别是内科相对于其它科室不一样,在进行管理上,需要根据科室人数和科室患者来进行划分,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还要根据各个护士的资格来进行任职,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中不乱,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责任到人。针对内科属于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的情况多属于比较杂,然而护士的要求程度也比较高,为了能够妥善配合好医生的协助工作,要不断的通过质量管理来实现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序化,完善当前质量管理对整个医院的重要性,也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保障。

  2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优势和完善

  在进行质量管理上,可采取的是分层管理,针对护理分层管理主要是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和每年的考试来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每个分类的主要工作年限和学历不同在工作分配上也出现不同。针对专科护士来说,工作年限比较长,整个业务水平和专长都可以体现处理,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比较专业的护理问题,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上,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相对于内科科室来说,工作时间比较长,对科室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独立完成夜班和主班。针对高级责任护士来说,在内科工作上不超过三年,虽说持有护师以上资格证书,在机械操作上和业务知识上比较熟练,但是就是在内科知识上比较欠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进行学习,学习护理计划和操作,完善护理质量的评估和反馈,并且还要对护理进行记录,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完善。第四,强化质量管理,针对护理管理工作,需要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操作规范来实施,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业及相应的奖惩规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把内科护理质量提上去,不再是利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通过监管制度,使得各个不同的护理人员对工作进行监管,把管理作为实现工作的优化性。第五,质量管理还可以有效的完善护理考核工作,针对护理质量的检查,就是要完善考核工作,这是对于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标准,主要根据护理的基础知识、内科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和病房管理来进行考核,这是对质量把关的标准,也是完善考核的需求。第六,质量管理,还可以使得患者满意,还要满足与医生协助工作。质量管理是对护士人员进行监管,从服务态度到专业角度,都要进行完善,做好的程度就是要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满意,在医生的要求上能够与医生进行协作性,使得整个内科科室的护理质量更加有序。

  3总结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首先,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护士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机会进行提升,对于高资格的护士还可以带动低资格的护士,有效的解决护理技术难题,提高护理质量。其次,质量管理,可以使得各级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受到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了解,还要写护理文书,对病情的发展和缓解程度进行记录。最后,质量管理可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在工作上以服务患者为基础,实现整个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综上所述,针对质量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来分析,不仅可以使得在管理工作更加优化,还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来进行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从而能够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完善质量的优化性和完善性,使得患者认可,医生满意,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英,宋世德,成向华.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国药物经济学,20xx:190-192.

  [2]胥建平,罗晓娟.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xx,119-120.

  [3]张霞.护理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xx:188-189.

内科护理论文10

  一、材料与方法

  1.1应用资料

  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7一四岁,平均年龄为(45.1士4.劝岁。临床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出血,患者情绪大多比较消极。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21例,急性溃疡与损伤9例,其它呼吸道肿瘤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病情、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组。

  l.2护理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都要运用医院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体位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护理等,给予患者各种帮助与就医用药方面的指导,提示患者各项临床上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避免各种不适和尽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精心护理。

  1.2.1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温馨、舒适的环境是体现人性的关怀的反应,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空气通畅。病房内温度、湿度适中,病房内禁止吸烟,避免刺激性强光,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说话语气和蔼、关爱,让患者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l.2.2心理护理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因为患者的心理的状况一般比较消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术后的康复过程。因而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显得至关重要。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与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能够理解患者的心情,拥有同情心,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信任。跟患者耐心讲述治疗方案与方法,最好介绍一些治疗效果很好的病例,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患者信心。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与病情需要,真诚地抚慰患者,让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疗。鼓励患者与家属积极治疗,让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感受到亲人的真切关怀。耐心解释各种不适症产生的缘由以及避免出现再出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进一步让患者认识到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的重要性。

  l.2.3饮食护理

  为了避免患者消化道再出血,对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十分有必要。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肝硬化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防止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伴腹水者应限制钠盐摄人。

  l.2.4运动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不能剧烈运动,在医院内可以适当散散步,稍运动一会,就建议回病房静养。患者务必注意保暖,以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咳嗽、打喷嚏等都会导致腹压升高从而引发出血症状,类似的提重物、用力排便等也会使患者的腹压升高,临床上也要避免。一旦出现以上各种症状,告诉患者以双手保护腹部,以防腹压升高。对于咳嗽、便秘的患者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地服用一些镇咳或促进排泄的药物。

  l.3实验疗效标准

  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患者的情绪、病情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评分标准,制作出调查问卷。问卷满意100分,统计并计算出两组的平均分,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

  l.4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13.o软件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为.检验,对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贡士s)的形式表示,运用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一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统计调查问卷,并得出平均值。调查患者的再出血的人数。

  三、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急性上消化道疾病,多为上消化道病变的并发症,一般病情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会直接导致上消化道周围循环衰竭,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3.1积极治疗

  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需要及时的积极治疗,患者应当排除自身的忧虑。忧虑是个人在预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将会发生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但却是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障碍物。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各种功能紊乱,引起一些不利于疾病的生理反应。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消除患者焦虑等消极情绪是治愈的关键。医务人员细心观察病灶所在处,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同时出现其它症状的患者应当会同其他医师来联合治疗,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2精心内科护理

  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应防止病情的复发与再出血,因而重视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十分重要。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向生理、心理与社会一体的模式。心理因素尤为重要,让患者了解病情与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促进患者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与患者的家属协同配合鼓励患者抱有积极的心态,即使出现了出血的症状也可以很好地面对与治疗。在既往的治疗中,因为只重视手术治疗,而忽视了心理护理干预,导致很多患者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再配合临床上的合理膳食,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身体素质,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合理的运动与预防措施同样也不可少,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调查,避免一些诱发并发症的条件,适当地排除导致患者出血的各种不利因素。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更要跟踪观察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满足患者的一些合理的要求。提醒患者做各项检查。

  3.3延伸治疗与护理

  为了进一步改善病情与为尽早出院做准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症治疗以后,应当积极找出患者的病因,彻底地根治病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病因,并积极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也可以借鉴中医药来治疗,引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护理上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护理,出院时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与指导,积极预防与调整自己的心理生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再出血,达到治疗的目的。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精心的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分重要,改善患者的心态是重中之重。因而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精心的内科护理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在35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2±10.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心肌梗死18例,高血压伴冠心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其他7例。

  1.2一般方法

  对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和15例护理人员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调查问卷表,共70份,全部回收。其中,患者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水平、工作责任心、人际交流、环境因素等。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水平缺陷、用药不当、管理制度缺陷、文书书写不规范及患者因素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5名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中护理专业水平缺陷6名,占40%(6/15),管理制度缺陷1名,占6.67%(1/15),用药不当4名,占26.67%(4/15),文书书写不规范4名,占26.67%(4/15),患者因素10例,占66.67%(10/15),其他2名,占13.33%(2/15)。具体情况见表1。5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问卷调查中护理专业水平缺陷8例,占14.55%(8/55),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12例,占21.82%(12/55),医患交流障碍24例,占43.64%(24/55),服务水平缺陷20例,占36.36%(20/55),环境因素5例,9.09%(5/55),其他7例,占12.73%(7/55)。

  3结论

  3.1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及安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医疗纠纷。本组调查中护理人员因素中文书书写不规范为26.67%,用药不当为27.67%,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为21.82%,等等。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多数医院采取护士聘请制,一些年轻护理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不足,难以独自完成护理工作。且对心内科常用医疗器械不熟悉,因设备应用不当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此外,重专业护理轻人文护理,导致医患沟通交流难,难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②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杂,长期以往护理人员易产生厌烦、焦躁情绪,影响护理工作。此外,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没有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对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引发医疗纠纷。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鉴定的依据,是病情反映文书。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意识不强,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如患者病情变化未记录,记录不真实,记录与医嘱矛盾等。

  3.1.2医院因素

  心血管内科病房床位多,仪器设备多,人员来往多,相对拥挤,噪音大,影响患者休息,易引发患者投诉。同时若病房卫生打扫不到位,地面湿润,导致患者摔倒,易引发患者不满情绪,严重时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此外,治疗费用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一般较多,护理人员若没有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费用、治疗费用等,结账时易引发医疗纠纷。除上述以外,医院制度、饮食等也可能引发纠纷。

  3.1.3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是护理工作中一方,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护理,护理工作也难以开展。患者因素主要有两点;①患者不配合护理。心血管疾病大多病情严重且变化快,稍有不当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由于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不重视或认识不足,没有经过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就会造成病情复发甚至加重。②期望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望过高,若在实际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达不到患者的期许或要求时会感到失望。同时一旦患者病情恶化,则会把责任推到医护人员或医院身上,引发医疗纠纷。

  3.2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3.2.1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医院要根据心血管内科护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制度、责任制度、交班巡查制度等,并严格执行,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外,所有护理人员要明确各自岗位,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操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他人或提升自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2.2加强医院环境建设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医院环境建设,如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明亮,在病房中添加电视、微波炉等,为患者提供良好、和谐的住院环境。

  3.2.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心血管内科相关领导要定期开展讲座,加强护理人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避免出现医疗纠纷,若发生了医疗纠纷,则可以将护理文书作为司法举证证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标准操作,真实、全面、正确的记录患者病情,不允许书写潦草,一旦发现严惩不贷。此外,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出现医疗安全事故。②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熟练操作医疗器械(心肺复苏、呼吸机等),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最终能独立、高效的完成护理工作。③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等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水平。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尊重患者,实行人文护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切实提高护理水平。(本文来自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简介详见.)

  3.2.4实行人文管理

  医院实行人文管理不仅是针对患者,而且要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多关心护理人员,帮助护理人员排解内心的苦闷,从而让护理人员真正的为患者服务,避免因护理人员情绪引发医疗事故。

内科护理论文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选择较为优质的护理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护理实际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法所谓的安全护理方法就是在传统护理方法之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护理的主动性,同时,在主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与患者相关的问题。通过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增强患者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此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识,全面的保证护理的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对于相关药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的数据采用了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根据P小于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小组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5名,较为满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满意的20名。满意率达到68%。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小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2人,一般满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得出,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临床护理效果要远大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实践中表明,呼气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是一个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内部内部的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对于护理的整体质量要求也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全面的实现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护理实际意义。笔者通过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发现,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方法和措施,对于提升呼吸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安全护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护理方式在较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我院呼吸内科自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以来,内部整体的护理质量相对与先前的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安全护理方式在整个医院内部得到医生及护士较好的反映,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我院研究比较数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选择。

内科护理论文13

  摘要:

  [目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学院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90人,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第二组120人,在常规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第二组学生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第一组学生(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考试成绩。

  关键词:3Dbody教学软件;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学习成绩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医学上的专业名词60%来源于解剖学[1]。然而,由于解剖学知识量大,内容枯燥乏味,标本刺激性气味大[2],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护理病人与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不相关,因此学习兴趣不大,解剖学基础极其薄弱。医学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想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更好地服务病人,必须从基础入手。先进的3Dbody教学软件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目前的教学窘况[3],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层次、真实的质感[4-6]能够瞬间捕捉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全方位地了解人体结构[7-9],显著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作为新生代教学软件的代表3Dbody主要应用于解剖学的教学,将其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还鲜少有报道。为了评估新型教学软件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于2014年9月—11月对台州学院医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台州学院2012级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共21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03人,年龄21岁~22岁。

  1.2教学方法

  将学生根据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90人,应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第二组120人,在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授课。3Dbody教学软件购自上海桥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用于课前快速复习正常人体结构和位置关系。调查结果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体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两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比较应用2检验;两组学生总评成绩分布情况比较采用2检验,两组学生各项成绩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授课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应用常规多媒体教学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且无不及格现象,

  3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前提,而人体解剖学知识是学习内、外、妇、儿等主干课程的基础。按照台州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体解剖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这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生涯的新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习惯了有老师监督、节奏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在突然进入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后会有许多不适应。此外,大学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新生是他们的主要成员。部分学生缺乏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参加了很多活动,导致学习时间不足,成绩不佳。同时,解剖学是一门全然不同于高中任何一门课程的新学科,新生将在全新的环境中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新名词,一时间觉得茫茫然,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此外,由于标本脏,刺激性气味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观察和解剖尸体,导致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3Dbody教学软件的问世,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细致的画面,鲜明的色彩,逼真的三维动态效果,立刻活跃了教学气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人体各系统知识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也更上一层楼。从本调查结果可知,在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先进的3Dbody教学软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帮助较大(P<0.05)。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进而加强其护理技能,为其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3Dbody教学软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各高校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柯丰年,吴国平.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6:84-85.

  [2]刘宝全,赵玲辉,杨树才,等.多媒体模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1,23(1):59-60.

  [3]顾传龙,姜华东,凌树才.人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154.

  [4]罗嘉伦,廖丙修,饶勇星,等.虚拟三维人体解剖学展示系统的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33-4836.

  [5]徐向红,张梅.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现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7):155-157.

  [6]白桂有,杨博贵,张正治,等.数字化虚拟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6(4):705-70

  [7]李一帆,杨茂友,尚云龙,等.三维虚拟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34(5):393-394.

  [8]任银祥,王德贵,宋焱峰,等.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8(31):162-163.

  [9]王曼娜,贾新云,杨燕平,等.数字医学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2):6-8

内科护理论文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心内科共设床位60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36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10张,特需病房床14张。护理人员共30名,主管护师有10名,护师有12名,护士有6名,护理员有2名。

  1.2方法

  1.2.1观念转变:实施优质护理的提前是转变观念。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执行方案,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与,院内多次组织召开护士长会议,对优质护理工作进行宣传部署,护理部定期召开护士长的会议,掌握了解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护理人员思想状况。同时采取有效沟通,为优质护理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完善规章制度:对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将对临床护理行为严格规范。完善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及岗位职责,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三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增强沟通技能锻炼,完善护理工作操作技术的规程、专业护理常规和病情观察的要点。严格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专业疾病的特点、沟通技巧、病情观察及安全管理等知识技能。

  1.2.3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能力水平对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分工和分层管理,然后根据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床位数及护理难度分别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安排一名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8小时包干制度,24小时负责制。责任护理人员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病情观察、治疗、生活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等,给予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个责任组之间分组但不分家,在临床实践中责任包干,互相配合,护士指导护理员负责主要的基础生活护理。根据心内科的`特点和人力资源情况对以往的排班模式重新调整,实施人性化、弹性化的排班。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灵活调配,在午间或夜间采取双人双岗制,确保基础护理在高峰时间段充足的护理力量,将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认真落实。

  1.2.4护理质量管理:根据心内科特点,制订专科护理的记录单及表格模式,其内容要真实客观、立意突出,对患者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比较鲜明,充分表明连续动态护理的工作流程,便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班,使护理服务更为规范化,将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降低。在心内科中建立质控小组,每月月末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予以解决。护理部应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后对出院患者给予客服专人进行调查走访,并将患者的调查信息及时整理、归类,并将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科室,及时予以整改。

  1.2.5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每月评选出一名优秀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奖励。初步实现垂直管理,由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分配机制、调配及绩效考核进行统一分配,护理人员所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夜班次数、绩效工资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公平分配。

  1.3统计学处理:对实施优质护理和未实施优质护理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选用t检验,用X2检验法行最终资料数据处理,以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组间差异标准。

  2结果

  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责任护士病情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明显,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患者满意程度、社会满意度、政府满意度作为实践目标,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将基础护理落实,完善临床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程度有所提高的护理改革。通过实施优质护理与未实施前相比,心内科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成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治环境,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优质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观念得到转变,心内科护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将基础护理的责任认真落实,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15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已悄然成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加强人们对心内科知识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年来开始对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 年1 月- 20xx 年1 月心内科患者11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 例,男38例,女19 例,平均年龄( 45. 9 ± 5. 6) 岁; 对照组57 例,男32例,女25 例,平均年龄( 47. 1 ± 7. 3) 岁。2 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 2. 3 运动指导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 2. 4 用药的护理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 3 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 有效: 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 无效: 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 9%,对照组为54. 4%,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 27. 70,P<0. 05) 。

  3 体会

  心内科患者临床症状多见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等,在生活中由于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初期并不加以重视,导致了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从而给家庭增加了相关的经济负担。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心内科患者及时进行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反复发生。本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 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 4%,2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5) 。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指导患者定时、坚持、规律的服药,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

  总之,经过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避免长期服用药物而给患者带来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内科护理论文07-01

内科护理论文[优选]07-01

内科护理论文15篇(荐)07-01

内科护理论文(精华15篇)07-01

内科护理小结03-25

内科护理计划范文03-07

护理论文【精选】06-30

护理论文06-28

【优选】护理论文06-30

(热门)护理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