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学习,等孩子真正进入小学后,容易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习过的知识,或看过的书,很少会再看。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提前学习升入小学后的知识,就相当于提前学了一遍,等到真正进入小学后,学习时,容易出现不认真的态度。
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他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由于小学的上课时间相对于幼儿园较长,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听完整节课程。
这会导致孩子听课不专心,不能很好的吸收、消化知识。
让孩子失去玩的天性
一次聊天,听同事说起某所可以教孩子五国语言的私立幼儿园。这个园中的小朋友们看起来确实优秀,出国外语说的溜溜熟,但就是有个特点,不太会笑。
要学习五国语言,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学习压力可想而知。
当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心里往往都会有一个小目标,或是意想中朦胧的未来。要想走得远,根基需牢固,要想让孩子过的快乐,就不能在小的时候给他太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从小失去玩的天性,无异于把快乐扼杀在了摇篮里。
剥夺孩子的童年
童年,可以滋养孩子一生。如果没有童年,或童年被各种补习、学习所充斥,没有太多的快乐可言,那么,当未来面对艰难困苦时,内心又有多少力量可以阻挡。
这些“副作用”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显示出来,等到真正到来的那一天,将会是痛苦的开始。像叛逆、青春期等。
孩子的成长不可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就像生命初期,一定要经历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才能学会走路一样,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能少,而且不能违反该阶段特有的规律。
收起内心的那些焦虑,别让它害了孩子。
学会放下焦虑,是作为父母成长的第一步。
焦虑的来源有很多,沙龙中的一位妈妈说出她自己的:
显然,这位妈妈焦虑感的来源是爸爸从外界带来的消息。在这些消息之前,妈妈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焦虑。
焦虑的主要来源还有:学校。老师经常会在班级群里发成绩或各项评比,每当发出来,群里的家长就炸了锅,攀比就开始了。
从此可以看出,家长焦虑背后的源泉是:做比较。别人家会的东西,我的孩子也要会。而很少看我的孩子的天资、长处在哪些地方。
当开始比较时,会不自觉的看到孩子的短板,而忽略长处,焦虑感也随之加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妈妈懂得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同时,处理好内心的焦虑。
对待孩子的学习,也许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佛系,但可以选择自我消化焦虑,不让焦虑影响到孩子。也可以做到,永远相信孩子,给予他无条件的爱。
我们唯一要遵循的,就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标准,只要在这个标准内就可以,千万不要被“输在起跑线”这类话给带偏了。
想要缓解内心的焦虑感,最重要的一步是: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在《没有起跑线》纪录片中,37岁,工作是高级秘书的虎妈Sharoni育有一个“能干”的儿子,五岁半,就读名校幼儿园,已经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普通话证书和拼音达到小学水平。
Sharoni说:“你在香港不做两件事,可以活得很潇洒。第一,不要买房子,不然会被银行绑住。第二,不要生孩子,会被社会绑住。”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虎妈Sharoni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准备各种补习班:英文、数学、游泳、体操……但她仍觉不够。
孩子现在的成绩真的可以作为未来成功的资本?还是家长把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以为这就是给孩子做出的“最好”选择,也许会“赢”在起跑线,却容易发生中途退赛。孩子的成长有自发的潜能,不需要催促,他便能够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行走。
一个人的一生很长,不是只拼幼升小这个阶段,未来面对的还有很多冲刺和成长。如果在这个阶段盯过火,会发现,后面将会有很多未知和不可控的场景出现。
比如,由于长期处于高压学习环境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青春期,出现叛逆;当脱离家长的掌控后,反弹严重……
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期望,或许可以是:他达到该年龄段的生长标准,剩下的,潜能自由发挥就可以了。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当家长焦虑的时候,可以自我调节的“三分钟去除焦虑法”。
当孩子在无理取闹,哭闹不止,让你已经压制不住内心的火气,眼看着就要发火时。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现场,独处三分钟。
等再走到孩子身边时,会发现,他似乎变得可爱了很多。
独处这三分钟,可以多深呼吸,让内心逐渐充满能量;也可以做冥想,逐渐把内心的焦虑和生气慢慢的排除体外,渐渐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
这个方法,也可以教给孩子用。当他掌握之后,就开启了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当他遇到着急的事情时,你不用说他,只用提醒他,宝宝,深呼吸。他就能够马上停下来深呼吸,同时不好的情绪也会同时下降。调整好之后,再一起交流刚才发生的事情。
养育孩子,是一段静等花开的过程,急不得,快不得,别让焦虑在你们中间肆意蔓延,不然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