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在校“三好学生”,在家“混世魔王”?

时间:2023-11-02 07:33:06 育儿 我要投稿

  爱让一切的为所欲为,都显得极为明显

为何孩子在校“三好学生”,在家“混世魔王”?

  我小侄子最近来我们家,他妈妈跟我讲:“大米妈,你说这孩子天天在家乱吼乱叫的,出门乖得跟个小宝宝一样。

  有陌生人跟他讲话,他还细声细语的。就连在学校的老师都说他很听话,也没什么事。

  我难道是生了个精分的孩子了吗?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可不是嘛,大米也老爱跟我发脾气,动不动就跟我闹。可学校的老师跟同学都挺喜欢他的,人缘可好。”

  然后我们两个就特别疑惑的问两个孩子:“两个小祖宗,你们为啥在学校表现那么好,在家这么闹腾呀?”

  结果孩子特别逗的回了一句:“因为在学校发脾气,老师跟同学就不喜欢我了。可是,你们不会呀,我是你们心里最爱的小宝宝。对吧,妈妈。”

  瞬间,我们两个人就噗嗤一下的笑了。

  确实,谁不是呢?如果不是因为有人宠着,有人爱着,谁也不敢轻易发脾气,闹腾呀。

  孩子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其实每次的折腾,都是他们对爱的肆无忌惮的认知。而父母,是要做掌控这个爱的大局者。

  家里可以玩闹,但要把握个度。发脾气发泄,可以支持,但不要伤害家人。

  有想法有需求,可以提出来,但要家人共同商量,不能一味要求父母的妥协与满足。

  只有平等而对立的爱,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成为一个懂得爱,而不是利用爱的剥削者。

  渴望被认可,才会以最优秀的一面示人

  对于孩子来说,被父母认可关注,是天性使然,不费吹灰之力。而且无论真实模样有多么的差,在父母心中,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

  但学校是个没有任何联结关系的地方,孩子内心又极其渴望被同学和老师关注与认可,害怕被忽视。

  因为这种被忽视很容易让孩子丢失自身价值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又有什么价值。

  所以,他们竭尽全力的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去赢取大家的好感,吸引大家的目光。

  于是,有同学不开心了,主动去问候:“你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同学遇到难题不会:“同学,我可以帮你看看这个题。”

  平时在学校的表现也是规规矩矩的,俨然一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模样,在同学圈里也是人缘极佳。

  只要有同学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他人挺好的,我们都很喜欢他。”“他对我们也很好,是同学中的老大。”

  老师也非常喜欢:“他平时上课挺认真的,也经常帮我收作业什么的,是个优秀的好孩子。”

  只要孩子真切的感受过这种被关注认可的自豪感,无形中就会追求更加高的追求,让自己在学校看起来更加的优秀。

  毕竟,优秀的人到哪都是特别受欢迎的嘛!

  可一旦回到家里,他没有了这种环境,就会卸下面具,做回那个被父母宠爱着的孩子,任性的撒娇、耍脾气,随意挥霍着父母的爱意。

  在这个时候,父母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真正优秀的孩子,是无论身处哪个环境,都会时刻告诫自己要做好方方面面,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只有做好真正的“三好”,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一个虚伪多面的“假孩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圆也成不了方

  学校二字,就意味着规章制度,有一定的约束性。孩子只要到了学校,就必须要遵守各种规矩以及老师的要求,否则就要接受严惩,所以孩子不敢随便逾越雷池半步。

  而且像是不迟到早退,穿戴举止规范,不能带手机、零食,不准聚众斗殴,不能考试作弊等一系列的规矩。

  只要孩子严格遵守,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肯定他们的价值。有任何奖励制度,也都会立马实施,信守承诺。

  所以孩子都会去主动的约束自己,告诉自己要做个好学生。

  本身老师的形象,就具有一定的榜样效应。

  每天提前到班里准备课件,甚至为了批改完学生的作业,还会加班加点。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认为,老师是有一定的偶像或者震慑作用的,不能轻易冒犯。

  反之家里就不一样了,家里通常是没有规矩可言的,想干啥干啥,天王老子都管不了的那种。

  孩子犯错了,吼骂个两句,或者再打一顿,事后还是该怎样就怎样,没有震慑力。

  孩子有好的表现了,夸个两句,有时候还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可以多玩半个小时,或者看1个小时电视。

  结果孩子做到了,父母却开始耍赖了。“就这样还整天想着玩,赶紧洗漱睡觉去!”

  你说,孩子怎么可能在家做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呢,也没给他机会呀!

  而且部分父母在家也是手机不离手的状态,要么刷剧,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子书。自己做不到爱看书的好习惯,却去要求孩子背古诗词,写作文。

  所以,很多孩子心里最大的怨气就是:“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

  无规矩不成方圆,约束性,承诺性,榜样性对于塑造孩子的完善人格,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与时俱进,才能赢得孩子的真心相待

  在学校里,孩子跟同学都为同龄人,有着相同的喜好与关注点,所以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就会更多,心与心的相通程度也会连接的更深。

  每次只要一到节日,或者网上新火爆了一些神歌曲、网络语言之类的,孩子们就会一起讨论这些,还会拍视频哼唱,去享受这种快乐。

  甚至有些老师还会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及时关注他们心里的想法,之后运用到讲课上逗笑孩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但是,有不少父母对于孩子的喜好就特别嫌弃:“这都什么歌,也太幼稚了吧,而且这么难听。你没事应该多听听梁朝伟、郭富城他们的歌,那才是经典。”

  “切,你也太老土了吧,这是新时代的潮流,你懂不懂呀?”然后孩子照样带上了耳机,不停的晃动着身体,仿佛在向父母挑衅: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你已经out了!

  不错,今后的确是这些孩子的时代,他们身上有着极大的可能性,未知定数太多,无法轻易下判断。

  作为父母呢,应该随时跟上他们的潮流,了解时代的新变化,成为一个引领孩子人生方向的“同龄者”。

  试着了解一下他们目前关注的人事物,沟通一下他们的想法和规划,分享彼此的感受。孩子自然就会从一个“混世魔王”的模样,变成“三好学生”了。

  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会拒绝一个有着相同喜好的父母,那简直是世上最难得的事情呀!

【为何孩子在校“三好学生”,在家“混世魔王”?】相关文章:

看看孩子在家在校为何表现迥异呢?09-17

孩子为啥在校在家两个样?09-26

美国孩子为何胆子最大?09-28

孩子为何不会走路08-31

孩子“心结”为何难解09-14

孩子为何不肯吃饭09-13

孩子为何如此叛逆09-10

为何孩子学习会不好08-24

孩子为何喜怒无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