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吗

时间:2023-12-18 12:20:31 育儿 我要投稿

  咦,我的孩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家里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吗

  明明孩子就在自己身边成长,可是做父母的却不知道孩子喜好是什么、爱吃什么。

  有些父母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还要忙家务、忙看剧、忙刷朋友圈、忙追星,陪孩子这事儿难免就敷衍起来。

  有些父母明明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围着孩子打转,但是手上手机也不离身,眼睛也一直死盯着手机。

  有的父母对待孩子,看似朝夕相伴,但是这样的陪伴毫无陪伴质量可言,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打开电视,然后各玩各的。

  这样的陪伴真的要不得!你说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我看还不如说是孩子舍弃了探索世界、与小朋友玩耍的成长机会在陪伴着父母。

  而对于这样性质的陪伴还有个名字,叫做“隐性失陪”。

  隐性失陪是啥?

  隐性失陪是相对普通“失陪”而言的,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长们所忽视。

  说直白些,隐性失陪就是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给孩子造成的精神失陪。

  具体表现为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

  没想到自己隐性失陪这么严重吧?还有更严重的!

  如果“隐性失陪”的情况得不到重视和改观,孩子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三类隐性失陪,你属于哪一类?

  命令说教≠陪伴

  塞卡一个亲戚,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女儿。虽然亲戚平常工作繁忙,但是他对于女儿的教育却颇为用心。

  放暑假、寒假之前,亲戚都会为女儿制定假期的学习成长计划,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固定的日程表,旁人看到都会脑壳皮发麻。

  每天下班后,虽然亲戚很累,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检查孩子白天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由于女儿总是偷工减料,亲戚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苦口婆心,跟女儿讲各种大小道理,从优秀女孩的基本修养,讲到论小效率的重要性,甚至谈到了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女儿的下一代等等。并且亲戚看他说不通女儿,还会让其他人继续来给女儿说教。

  在亲戚看来,让孩子明事理,是父母的责任。他觉得自己平时工作太繁忙,所以不厌其烦地说教,是最有效率的亲子教育。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对于一切都是好奇的,但是不等于说她会喜欢一直不厌其烦地被父亲说教,并且说的还是大道理,是自己完全理解不了的东西。

  这种用命令说教的做法,其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并不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方法。

  不仅如此,孩子会把父母说教的话语当做“耳边风”,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是不这样做,进步就越少,并且逐渐养成叛逆的性格。

  看管陪同≠陪伴

  34岁的雯是一位全职妈妈,为了方便照看4岁的儿子,她辞掉了外资公司总经理助理的高薪职务,转型成了一名经营化妆品的微商。

  除了偶尔外出拿货的时候会外出,雯基本上都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狂刷微信朋友圈、看微博,甚至连带孩子外出滑滑梯的时候也不例外。

  说到陪伴质量,雯坦言虽然自己整天和儿子在一起,但其实除了吃饭之外,其他的时间,大家几乎都是各忙各的。

  各忙各的,这个词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真的太残忍。

  没有户外活动、没有沟通和交流,只有冷冰冰的电视和iPad,这样带孩子,你真的觉得好吗?

  有时间陪伴子女,但缺乏有效沟通,是当下最普遍的一种精神上的失陪。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都会把陪同视为陪伴,因此,他们可能会一边带孩子散步,一边刷手机上的新闻。

  面对孩子的互动需求,总是表现得十分敷衍,有时甚至会言语粗暴地让孩子一边儿玩去;孩子活泼乱跳,父母却说孩子太闹腾让孩子安静。到最后,孩子亲情淡漠、性格孤僻内向,父母却说自己天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呵呵,父母啊,摸着你自己的良心,想象你是怎么陪伴孩子的吧!

  物质满足≠陪伴

  小学的时候,塞卡就很羡慕同学琪琪,因为琪琪什么东西都是最好的。

  琪琪的妈妈是公司的策划总监,工作十分繁忙,一周七天,基本都是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出门去上班,晚上7点半之后才下班回到家。

  记得琪琪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妈妈说她忙,所以只要我想要什么她都会给我买。”

  早上出门时,女儿往往没醒;晚上回家时,女儿往往已经睡了。没有妈妈的陪伴,只有用物质条件来满足。现在想想,幼时的羡慕真的是只看到表面的想象。

  现如今,用物质满足来代替亲子陪伴,也是当下城市家庭的一种常态。不少父母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物质满足的了一时,满足不了一世,用物质条件来带起亲子陪伴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何让亲子陪伴变得有质量?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安全、放松和亲密的陪伴氛围。

  对于陪伴,父母首先应该拒绝说教和敷衍,而且要有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最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所需要的陪伴是不一样的。

  1岁之前,除了亲密陪伴,还可以做抚触、共浴等。

  1-3岁,可以向外拓展,多带孩子去做运动或者做体验、探索性活动,以促进孩子的肢体、感官发育。

  3岁左右的孩子,要注意帮助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多尊重孩子的意愿。

  学龄后的孩子,可以多开展一些双向沟通,帮助孩子挖掘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还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高质量的陪伴除了父母与孩子有彼此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外,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孩子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空间。

  让他自己去学习、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都在。

  当然,想要高质量的陪伴也是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对于原本亲子时间就不多的父母而言,避免隐性失陪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每天保证至少两个小时左右的亲子时间。

  其次,你可以挖掘至少一个和孩子的共同爱好,或者可以跟孩子一起参与的活动。比如说养一盆花或者养一只狗。又比如说,做某一类手工或者是玩一种游戏。

  最后,找到一个你和孩子都可以参与的体育锻炼,比如说打球、游泳或者散步等等。